殿外,依旧暴雨瓢泼,轰隆隆的雷声不停作响。
后世大名鼎鼎的某内侍黄皓看着阴影中的天子,竟有些胆战心惊的感觉,特别是笑的那下,更让他头皮发麻。
不对劲,肯定有哪里不对劲!
但黄皓偏偏不敢声张,更不敢催促,只能用眼神示意小黄门撑的伞盖再稳些,再高些......
不然呢?
他难不成还敢问面前的天子,你笑甚?
那不是嫌自己死的太晚?想尽快了账?
却说烛火摇曳的大殿内,蒋琬颇有些头疼的看着面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孟光是蜀汉重臣,也是为数不多的老臣之一,现为蜀汉大司农。
大司农位列九卿,也是中两千石高官,司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
这个职位相当显赫且握有实权,可做蜀汉的大司农并不容易,这些年来,随着武侯多次出兵北伐,国家财政已是相当艰难,诸葛亮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不然也不会在渭滨屯田了。
“孟公!”蒋琬一拱手,恳切道:“前方丞相处自有处置,您不信公琰,难道不信他吗?”
“可要是丞相不在了呢?!”殿内一人忽然冷笑以对。
“混账!丞相安能不在?!”此言一出,侍中董允立刻变了脸色,勃然怒道。
“呵呵!”出声那人却不在言,只以冷笑相对。
董允气急,但在旁边蒋琬示意下只能沉闷坐下。
殿内也随之安静一时,众人各自无声,只剩下呼啸的风在轻轻呜咽。
看了看四周,蒋琬正色开口道:“不是琬此番有意遮掩,实则前方丞相确系无碍,诸公请不必忧虑。”
“说的好听!敢问长史军报何在?”刚刚那个冷笑的人在席间大声相对。“为何最近两月间军报一封不见?”
“你!”董允怒急,还待再动,却忽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
“卿等在聊些什么?”
紧接着,门口就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众人赶紧抬头去看,却是几天闭门不出的后主刘禅头戴通天冠走进了殿内。
“陛下!”
“陛下!”
尚书仆射李福带众人起身跪伏稽首,对皇帝行礼。
却见刘禅轻轻一挥衣袖,随意的摆了摆手:“都起了,此间不是大朝,且随意便是。”
“喏!”
众人再躬身拱手称是。
却是三三两两对视一眼,依然保持着恭敬的姿态跪坐下来。
刘禅不管这些小动作,三步两步来到桌前,正经跪坐下来,眼睛扫视一圈,忽然笑道:“刚才在殿外赏雨,以致入迷,误了时辰,却是吾的不是了。”
“......”
这话怎么接?
上来就认错可还行?
何况三更半夜赏雨,还是瓢泼大雨......谁信呐?
见到其他人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默不作声,尚书仆射李福只好无奈拱手道:“陛下言重,秋雨绵绵,又值深夜,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李福的位置摆的很正,当然了,领导开会迟到,你作为下属帮忙圆一下不是很正常?
刘禅怔了怔,随即微微颔首道:“李卿此乃实在之言。”
李福心中松了口气,还未等坐定,忽听到上首刘禅又言道:“李卿,我在外赏雨赏的入迷,却不知卿等在内谈论何事?”
“这......”李福无奈,却以目视身后的蒋琬。
蒋琬楞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就跪坐于席上,挺直身材,不卑不亢:“回陛下,臣等乃是在谈论四日前丞相处送来的军报。”
四日前?那就是我刚来那天......
“军报里说了什么?”刘禅状是随意道。
“......”蒋琬沉默了一会,方才犹豫道:“军报言八日前,我军再次小胜一场,夺得兵马粮草辎重不计,司马懿败回大寨,坚守不出。”
这话听着没什么大问题,刘禅面无表情......心里却很无奈,以前的阿斗就是被这般敷衍的吗......
“东吴战败,丞相......父那里可有什么言语到来?”没有纠缠下去,身上还隐约沾了湿气的刘禅再次出声问道。
“我记得中护军(费祎)已去前线多日了,想必相父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丞相那里暂时并无关于此方面的确切言语,”蒋琬拢袖言道:“不过臣等提议,是否可以再派遣一名使者前往东吴,一是探知此次战败具体情况,二是商议继续联盟事宜,正要请陛下裁决。”
“再去东吴?”
刘禅略微疑惑了一下,然后看了看其他人,问道:“其他卿家有何看法?”
“陛下,卫尉臣震有言。”须时,一道白发苍苍的身影就拱手请言,待到刘禅示意后,陈震方才正色道:“陛下,彼辈新败,如果我们这时派遣使者过去,对方说不得还以为我们是看笑话的呢,臣以为此事不妥。”
“陈公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刘禅从善如流,复又对着蒋琬道:“蒋卿,既然相父那边没什么安排,此事就稍后再论吧。”
“臣,谨受命。”蒋琬也不坚持,安静的拱手称是。
正此时,忽一人从队列中起身,拱手弯腰严肃道:“陛下,大司农臣光请求陛下明发旨意,撤军回朝。”
此言一出,宛若石破天惊,大臣们齐齐呼吸粗重不说,承明殿内的烛火都仿佛摇曳了一下。
刘禅也怔了怔,半晌才反应过来,严肃道:“大司农何出此言?大军出征在外,又有丞相总揽军事,临机决断,怎可随意召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