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沟里
这一周,白天大多数的时间张伟还是随着他们去工地,现在有车,去的时候方便多了,在山沟里转来转去,一会就到.
除了在山里峡谷里溪道里转悠,就是去附近的古村落的溜达,感受浓郁的浙东风情,脑子里不停琢磨着策划的灵感。
有时,也经常会帮他们打打下手,插个标杆、搬点东西。小明他们一般是晚上回来,小郭开车接回来。张伟并不会在工地呆一整天,经常会在中午或者午后的时间自己顺着山间小道穿越龙潭景区步行回公司。几次下来,张伟感觉脚步轻快多了,胆子也大了,没什么感觉发怵的了,同时感觉很是锻炼身体。
小郭一般是早上把人送到工地,下午去接回来,其他时间在公司听候玲玲调度。小郭兄弟是个勤快人,走到哪里都闲不住,眼里到处有活,这里帮帮手,那里拾掇一会,很得大家喜欢,张伟看了心里也暗暗高兴。
网线还没有开通,这闭塞的鬼地方。
张伟白天转悠现场,整理资料,晚上开始写方案。
晚上办公室很冷,张伟裹着军大衣写,常常干到13点。
于林有时候在办公室玩一会,冷了也就上去了。
顾晓华有时候会在办公室加班,晚上在这里住,但更多的时间是和郑总一起形影不离,如影相随。
张伟喜欢开夜车,晚上写东西灵感来的快,又没有人打扰。
张伟这次的方案是综合大型的方案,涵盖的内容很广,有总有分,有战略的也有战术的,有综合的也有具体的,比在中天时做的那营销方案庞大多了,要耗费不少脑筋。
张伟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是校学生会宣传部长,还兼着校报的学通社记者,比较喜欢擅长写作,只是毕业后多年未动笔,有些生疏,这次重新拾掇起来,很快就熟练了。
做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不是简单的打字,关键是要耗费很多脑细胞,要用脑子去梳理、去思考,去安排章节。
就像我现在写这个《和美女董事长那些事》,水平高低暂且不说,因为想精致,所以就要累脑子,写完这个书,我感觉把自己这么多年积攒的一点思想和知识都挥霍进去了,不充电脑子里就没货了。
我是如此,张伟也是这样的感觉,因为是,签字了是不能更改的,不过考虑到大家都是老朋友,做生意还是要交朋友嘛,所以我想把这协议再重新核算一下.
“里面我用红笔标出来的几个地方是有异议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费率和价格的问题,这个数字我想根据两个方面的东西来核算,一个是我们自身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二是同行的普遍价格和规矩,二者结合进行,你来综合预算。”
狼终于来了,躲都躲不过去。
张伟看着郑总的眼睛,琢磨着郑总的话,揣摩郑总话里的真实成分。
张伟接过来看了一下,然后对郑总说:“您说的我们自身的利益这一块,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比率或者标尺,是要在现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往下降多少?大概降多少合适?”
郑总微微一笑:“不知道,你来弄。”
张伟点点头:“好吧,什么时候要?”
郑总:“下周一。”
张伟一琢磨,正好周末回去问问伞人,嘿嘿,你老郑想考验我也好,试探我也好,我一定给你一个圆满的答案。当然,这答案最好能让老高也满意。
张伟知道自己弄的这个协议结果,最终老郑不一定采用,但是肯定会作为老郑和老高重新谈判的依据。
张伟一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
“另外,注意严格保密,除了我、于琴和你,公司里的任何人都不要让知道。”郑总声音降低了一些。
张伟点点头:“明白。”
这事果然很重要,商业机密啊。
张伟把协议缩进了自己抽屉里。
正在这时,于琴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对郑总说:“爷爷又走失了,我们去看看,于林、小郭一起去。”
然后一行人急匆匆走了。
到晚上吃过晚饭,小郭还没回来。
小明也过去了,一起去找于琴的爷爷。
天气这么冷,80多岁的老人,还有老年痴呆症,到哪里去了呢?
饭后,玲玲、吴洁和张伟、老罗小童他们再一起议论着。
夜幕降临了,天黑了起来,外面飘起了碎雪花,寒风一阵紧似一阵。
玲玲沉不住气了,给玉琴打了个电话,问要不要他们帮忙。
于琴说不用,家族的人还有公司里的小郭、小明都分头上山去找了,公司其他人对这里地形不熟悉,不要来了。
老板娘家里有事情,大家也都不困,也不好意思去睡觉,就这么熬着。
到晚上10点钟,小郭和小明终于回来了,二人蓬头垢面,浑身泥巴。
同时带来了不好的消息,老板娘的爷爷在山上上吊自杀了。
大家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