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引(前篇)
在徽州的许多村落,至今还传承着一种民间风俗,红白喜事都要摆上一桌酒席空着。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有些人家,连三餐吃饭都要多摆上一副碗筷。这种风俗传说是为了留念徽州一位传奇人物鲍禄大将军。
“徽州出鲍禄,起源赖布衣”。话说江西定南县凤山岗(今定南杨梅村永枫岗)出了一个奇人叫赖布衣,原名赖风冈,字文俊,(约公元1101年——1170年),智力超群,过目成诵,七岁时已熟读诗书,九岁中秀才,精通堪舆之术,南宋建炎年间(1130年)拜为国师,成为一代神相;一日,秦侩传令赖布衣到相国府,命赖布衣为圣帝寻得龙穴,等到事成之后,再通知他前往勘察。赖布衣早看出秦侩之相为奸臣,一听便知此人有篡夺王位的野心。由于秦侩在朝中权大势大,遂不好拒绝,故而拖延。秦侩那是等闲之辈,“赖布衣会坏我大业,定要将他处死。”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诬构岳飞谋反罪状,实为谋杀岳飞。一日文俊应召上朝,宋高宗问之:“赖卿,近来天象如何?”文俊曰:“臣观天象,有乌云冲紫微而来.助星左輔将划天而过。”秦桧殿告文俊:“朗朗天空,紫微高照,何来乌云冲紫微。有妖传岳飞为左輔,文俊含沙射影,心怀叵测。”高宗不悦,令文俊退下。文俊观其变,出殿后离开了京城,成了朝廷通辑的逃犯,实为秦桧追杀。
为躲避秦桧追杀,赖布衣游走江湖,流落民间,足迹踏及大江南北。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成了风水大师,“先知山人”。许多神话流传甚广。赖布衣游说九华山,筹建“慈殿寺”,只是神话之一。
相传释迦牟尼曾和一小沙弥来九华山,山重路阻,小沙弥口渴腹饥,无力前行,释迦牟尼只得向前方一指,点化一城,让小沙弥前去化斋,以图继续前行,这就是《华严经》所载的“佛指化城”的故事。新罗国僧人金乔觉(696年-794年),来到九华山,见此处高跨在山顶盆地之中,背倚白云山,南向芙蓉岭,东崖雄踞于东,神光岭起伏在西,虎形诸峰环绕于北,四山环绕如城,确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白天或打坐于云雾缥缈的岩石之上,垂眉闭目一心修禅,或云游山间,陶冶于山山水水;夜晚就坐于山洞,或秉烛夜读或开悟于心。在其苦修至唐至德年间,九华山下的青阳县绅士诸葛节率众乡老于九九重阳登山时,在山洞中发现了这位苦修的金乔觉,见状感激涕零,下山后便筹资在金乔觉杯渡茅篷的旧址上建造寺庙,请金乔觉入住,这便是最初的化城寺。金乔觉入住后,立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并广收门徒,垦荒造田,修建蓄水池,僧人农禅并重。现在化城寺前的放生池便是以前的灌溉蓄水池。建中初年间(公元780年)池州郡守张岩,为敬仰他崇高的道德,上奏德宗皇帝正式勉建寺院。贞元十年(794年)乔觉99岁结跏趺坐圆寂,肉身安在石函中。经过三年的时间,徒众们开启石函,发觉肉身没有丝毫损坏,而且颜貌如生无异,于是举舁肉身迎入神光岭宝塔,被赞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到了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年间,化城寺已是大师还是藏身于化城寺的“药王”遗传弟子。金钟等化城寺僧人随赖布衣一路化缘筹资;来到苏坡,选定苏坡东面山峰建寺。取名“起殿寺”(也叫慈殿寺,今位于黄山歙县杞梓里镇南村背后降,山名起殿尖。)赖布衣为“起殿寺”选定地基,交给金钟一个智囊:吩咐金钟道:“寺门难开可打开”。独身从起殿尖下了山,从此隐居不知何处。
再讲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徽州隶江南路转运使建康府路安抚使。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隶江南东路转运使。当时徽州府邑(今黄山市歙县县城)西门一位以文著名的鲍荣,虽未当过大官,但一生在西乡恢拓产业,逐步成为大户,他看中棠樾是一处理想的生息之所,遂营建别墅于此,后棠樾鲍氏尊其为始祖公。鲍荣生四子:长子、次子因止传俱失名讳,三子名涛。四子名锺。
名涛,继配张氏,邑南人,卒葬南乡路口,举子二,睿、璘;其璘于南宋绍兴十年左右迁居南乡,(今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马南村。)徽州有个地方风俗,人死了若是正、三、五、七、九月,便不能建坟,璘卒时正逢三月,棺便浮放置南村葫芦形。三年后,鲍家族人商议给璘做坟水。动工那天,巧遇赖布衣与金钟大师为“起殿寺”奠基,路经葫芦形,赖布衣惊道:“乃穴不可移,盖盘十八大将之气”。鲍家人笑道:“出一大将足矣”。布衣摇头而去。
南宋乾道五年,江南大旱,颗粒无收,野草枯黄;民不聊生,“起殿寺”建成无人进香;当地人传说起云峰有个龙池,若向龙池丢放铁链,顿时暴雨来临旱情解除,但雷霆大发,无人可以生还。金钟想起赖布衣留下的信物:打开见写着:“江南大旱,乾道五年七月十五,做武场求天降雨。”金钟回到九华山化城寺,请师兄弟们帮忙,四处宣传“起殿寺”将做武场,到起云峰求雨;营救一方百姓。然后在慈连寺门口搭起高台着手作法,到了七月十五,四面八方来了好多百姓,到了时辰,众人见九华山数十高僧垒成罗汉,手中佛帆扬起,金钟使展“树影摇曳”绝招,既身从高台越起,转眼之间,已不见踪影;过了大半个时辰,只听见一高僧大喊:“金钟大师已到龙池,向龙池投下铁链,保护大师返回。”僧人手上佛帆变化莫测,不多时只见倾盆大雨、雷霆大发;正当众人为金钟担心时,见金钟显身回到起殿寺。“起殿寺”僧人借此机会向大家宣传,九华山建“起殿寺”目的是发扬九华山佛学和为国造就武将;将广收门徒,并允许资家弟子进寺学武。金钟舍命求雨,营救一方百姓,人品与武道,很快名震江南,因此“起殿寺”红火起来。每到“慈殿寺”开门之日,进香人连连不断,祈求大旱时得到“慈殿寺”保驾。世道动荡不安,临徽沿路商货来往,多请“慈连寺”保送,因此吃斋还算过得去;除习武做佛事外,武僧还开荒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