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规模收益递减(1 / 1)

学校的规模收益递减

曾到成都,所见之人十有六七均为当地某一师大毕业生。Www.Pinwenba.Com 吧我惊讶该校毕业生何以如此之多。一位该校老毕业生告诉我,如今该校在成都有近四万人之多,且在省内每个地方都有分院,其学生数已不可估。

仅仅数年就由一所并不大的学校,“爆玉米花式”地发展到在世界上也堪称数量一流的学校,效益会如何呢?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企业、学校,无论规模大的、小的,判断的标准是效益。不过企业与学校的效益标准并不一样。对企业而言,效益的标准是利润。只要规模扩大,效率提高,竞争力增强,利润增加了,就可以称为规模收益递增了。但判断学校规模扩大效益的标准不能是利润,只能是培养的学生质量和学术水平。应该明白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一切都由钱引导的,利润并不是所有组织的判断标准。如果像学校和医院这样的组织都把利润作为判断标准,灵魂工程师和白衣天使都以追逐金钱为动机,市场经济对社会而言就是祸而不是福了。

成都的这所大学规模迅速扩张之后,效益如何呢?这所大学的收入迅速增加了,房子盖得也多了,校园更美了。总之,一切硬件都“鸟枪换炮”了。但梅贻琦先生早就指出,大学并不是有大楼者,大学应该是有大师者。当然,对于这类地方性院校,不能要求出多少陈寅恪、王国维这样的大师。但大学应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应该有一种文化传统,应该有学术成果。说到这些,那位该校的老校友面有愧色。他说,这所大学过去在国内学术水平算不上高,但学风颇严谨,老师教学认真,在文理基础专业上师资实力不弱,培养出的学生水平也不低。如今呢?根据他对学弟学妹们的了解,总体水平“今不如昔”,许多毕业生从事的是并不需要大学学历的工作。

我想这种状况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规模收益递减。企业是可以迅速扩张的。那些规模庞大而效益好的企业都会经历一个迅速成长的阶段。但大学不能采取这种模式。像海尔、长虹这样的企业可以在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成为庞然大物,但大学却难以做到。这就在于大学有自己的特点。

梅贻琦先生称大学为有大师者。我理解这里所说的大师不仅仅是指陈寅恪、王国维这样顶尖级的学术大师,还应该包括所有教师。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大学成功的关键。这些教师的学术水平也许并不是个个都出类拔萃的,但他们应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严守职业道德,并认真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才有效益。学校的效益并不是学校赚了多少钱,而是为社会培养出了多少人才。

大学难以迅速扩张就在于不可能在短期内以几何级数来扩大这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从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无论从什么学校毕业,拿过什么学位,要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必须有一个过程。大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急剧增加,质量就难以保证了。据说这所学校有的分校一次招进15名博士,马上进入教学对成都这所大学绝无他意。这所大学只是全国几乎所有扩张中大学的一个例子。我只是希望这种高校扩张的势头能得到制止,既然已经扩大,就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不意回到北京,看到的一条消息就是北京20余所名校要在郊区大办分校。据称还是为了满足“人民对名校的需求”。不过我想,人家想进的还是真正的名校,不会是挂着名校牌子的学校。说这种做法“挂羊头卖狗肉”有辱斯文,不过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并不过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