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1 / 1)

公子风流 秋水伊人 1392 字 8天前

又到会试。Www.Pinwenba.Com 吧

从上一辈子到这一辈子,孟明远简直是一提考试就牙疼。

上一辈子,从小学到大学,那是小考大考,考考不断。这一辈子,开头是考生,后来熬成了主考官,这主考官还当起来不给换,你说这得多闹心啊。

主考官跟考生,这就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皇帝说了,这次不让出难题。

可,问题的关键是,孟明远不知道什么样的题它才算是中规中矩的,他不是土著啊,这真是他的硬伤!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于是乎,丞相大人把六部尚书归拢归拢都叫到中书省开小型座谈会了。

会议中心议题就是——什么样的考题才算是中规中矩的?

好了,会议主题了,人员到齐,茶水上好,接下来就是大家踊跃发言畅所欲言的时候了。

鸡一嘴,鸭一嘴,在充分显示六部尚书十年寒窗没虚度的同时,也显示了他们政见上有所不同。

孟明远表示:这会开得真有内涵,长知识,也开眼界。

眼跟前这六个人,那可是政府机关最主要的大头了,瞧他们打起嘴官司的样儿那真跟家庭妇女菜市场砍价儿大同大异。

有理不在声高,那全是扯淡。

“本相觉得诸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

六部尚书一直看丞相,总觉得他有和稀泥的倾向,这话简直就是和稀泥的通用开场白。

孟明远还有但书,“既然都有道理,本相觉得可以揉和到一起嘛,反正墨义、帖经、诗赋、经义都有足够的空间,咱们就不用跟举子们客气了,揉吧揉吧都考点吧。”

六部尚书瞪大眼,丞相确定这样下来还算中规中矩吗?拆开来很中规中矩,可是这么一杂糅,规矩算个球。

而且,相爷只说了墨议、帖经、诗赋、经义,还有一个策问没说……他们的感觉不太好。

似乎在不经意间,他们给这届举子添了不少的麻烦,这坑死人不偿命的丞相大人啊。

“这就是你给朕出的中规中矩的考题?”开华帝拿到试题的时候龙目瞪得跟两灯泡似的,呈光瓦亮的。

“是。”

“早知道朕就不提中规中矩的要求了。”这简直比以前的难度系数还大啊,各流派百花齐放有没有?

末了,孟明远在皇帝跟前申辩,“这是臣与六部尚书一起议出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主意,如果要挨打,那铁定六部尚书一个也跑不了,他绝对没诬陷,事实如此。

开华帝仍在丧子之痛中,懒得跟丞相这家伙废话了,将折子摔还给他,就拂袖回后宫去了。

于是,丞相大人就知道皇帝没意见,可以具体实施了。

然后,顺理成章的,这届举子们连丞相带六部尚书都怨上了,这帮没人性的高官!

六部尚书:再没比这更冤的了,他们完全是上了丞相的贼船啊。

不过,让那帮举子们抱怨,有他们哭的时候。

六部尚书被抱怨一多,果断就跟丞相站到了同一战壕去了。

尚书大人们开始期待殿试的策问题目了,他们一致认为凭借前几次科考的经验来看,这次的策问题目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肯定让举子们哀鸿遍野。

在坑人方面,丞相一直都是独领风骚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

开华帝在位期间的,不细想不要紧,一细想,那真是冷汗直冒啊。

人牙子这个行当果然是有必要国有化、规范化的。

感谢丞相让他们提前意识到了这关系到自身安全,往大了说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一大弊端。

人员户藉落实,已经迫在眉睫。

户部尚书觉得,丞相又给户部增加工作量了。

不过,这样国化有,规范化的话,一定意义上来说又是给户部创收了。

所以说,丞相大人永远是给一闷棍,再给颗甜枣,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同时又不得不由衷心喜。

能进入殿试的举子是有才学的,尤其是在丞相大人主考的情况下。

所以,即使今科的策问依旧维持着丞相坑人的特色,举子们的答卷里还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的。

“中介司,新的衙门便叫中介司,划归户部管辖。”丞相大人在朝上对朝臣们的质疑做出这样的回应。

这让百官想到了上一次丞相提议创建的婚姻司——结果仍然是一样的,同意。

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毕竟这牵扯到了他们各自的切身利益上,如果有政敌在入府的仆役婢女上做了手脚,那必然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负面结果。

开华帝在朝上环视一周,意料之中没看到有异议的。

丞相大人永远是号准了脉下药,从不无的放矢。

“众爱卿若无异议,丞相所提议案朕便准奏。”

“臣等无异议。”

中介司这一议案以全票通过而落实。

开华帝看着龙座下的丞相,道:“此事还由丞相全权处理为宜。”

“诺。”

“国事繁重,丞相当为国保重。”仔细看看丞相的眼下有些青黑,看来最近是操劳得过了些。

“臣谢圣上体恤,臣当为国甘脑涂地,死而后已。”说说而已,千万别当真啊。有机会的话,让哥早点致仕归隐才是正经。

早朝一散,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又有志一同地围了上来。

孟明远手拢在宽大的袍袖中,说:“本相很忙。”你们就别忙上加忙了。

兵部尚书首先抢到了发言权,他道:“下官问过工部了……”

孟明远一抬手,道:“这事找孔清源。”

兵部尚书冲丞相一拱手,走了。

剩下户部尚书,慢条斯理地道:“下官想问这中介司的具体章程要如何制定?”

孟明远闭了下眼,吐出口浊气,伸手揉了下太阳穴,“这千头万绪的,你们户部的人才商量着,先拟个草章出来给本相。”哥不是万能帝,该你们的活儿省不了。

“下官明白了。”户部尚书也不废话。

结果,这届科举礼部尚书家的小儿子冒头了,大受兵部一帮将领的追捧。

然后,肃郡王不干了。

小郡王柿子爷也不干了。

差别待遇要不要这么明显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