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1 / 1)

公子风流 秋水伊人 1838 字 8天前

开华帝朝黄门官点头,慢慢在龙椅中坐下。Www.Pinwenba.Com 吧

“圣上,臣有几点谏言,若圣上与百官觉得合用,便写了下来,张榜公示天下,若不合用,咱们就继续讨论研究好了。”

“都平身吧。”

“谢圣上。”

百官终于能站着了,心里不由都吁了口气。

孟明远站起身后,便抱着他的笏板,站出朝班,道:“士农工商等级森严,但商人手中有钱,然国不可强夺。商人不可入仕,此值国难当头之际,圣上若肯允诺捐钱过万贯者家中一人入科考,那么我想军费之事无忧。”

开华帝扫了百官一圈,见无人异议,遂道:“可。”

黄门官奋笔疾书。

“大户人家有豢养的奴隶,允他们入贱藉,从此脱离奴藉,奋勇杀敌者可入军藉,功大者可脱藉为平民。富贵人家仆从从军者,脱奴藉,若有军功原家主可分其三四。”

百官有些人心中就开始打鼓了,这种方法征来的兵哪个不得拼了命地去挣军功啊,那简直就嗷嗷叫着就朝敌人扑过去了。丞相这人还很够意思地给原家主留了足够的实惠,真是会做人呐。

当然无异议。

“可。”

“百姓捐粮可抵赋税,军衣可抵赋税,刀枪剑戟凡与军需挂钩着均可抵赋税。百姓开荒者,田地归己,赋税减半,五年为期,五年后恢复正常。”

“可。”开华帝已经不用去看百官了,这个直接就答应了。

百官根本也不会有异议,根本没有损害他们丝毫利益,异议个屁。

纷争都是与利益有关的,无利益关系,也就争不起来。

开华帝看着丞相大人。

百官也看着丞相大人。

丞相大人垂眉搭眼,若无其事地一躬身,“臣没招儿了,圣上还是让百官继续讨论研究吧。”

他们不信!

可,丞相不说了,他们也不能撬开他的嘴逼他说,老实说这几个已经很能应付眼下的事情了。

兵源有了,军费有了,杀敌动力有了,现在就差开过去跟敌人死磕了。

打仗嘛,无非就是拼人,拼国力,拼杀气。

丞相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果断凶残无比。

仍在殿上一角信使真是大开了眼界,终于觉得殿上这个紫袍翩翩的美少年和传闻中的那个似乎无所不能的相爷对上号了。

“两位国公爷把能用的将领名单写一份给本相吧。”

“该当的。”

殿外突然又有一内侍匆匆走入,在御座前下跪。

“启禀圣上,城外叛军大营开始大乱。”

众人的目光刷地就看向了淡定的丞相。

这个时候放话给南王叛军,简直就是从心理上彻底瓦解叛军的斗志啊。

“圣上可以派人去收编叛军了,然后直接开赴边关,只要他们奋勇杀敌,叛乱之事圣上不妨一笑置之吧。毕竟,军士只是跟从,他们本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开华帝爽快点头,“可。”

“臣替那些兵士谢圣上隆恩,圣上睿智,实乃我朝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丞相您这时候都忘拍皇帝马屁啊,真有你的!

时刻抱紧老板的大腿,这是混职场的不二法则啊,你们懂个屁!

黄门官将草诏写好,递上去。

开华帝看过,道:“丞相拟旨,即刻颁布全国。”

“诺。”

“搬桌案,笔墨伺候丞相。”

“是。”

内侍们搬来小案,铺好黄旨,磨好墨汁,伺候丞相拟旨。

孟明远那一笔字行云流水地写出来,让人看得就是一种享受,更兼写字的人也是玉面朱唇,真像一幅画。

可惜,画里的如玉公子,实在太过凶残了!

百官这时候回过味儿来了,合着刚才丞相大人就是耍他们玩啊,他早就成竹在胸,还非得等他们出了主意再狠狠拍死。这都是什么心态啊?太聪明的人思维难道都这么地难以预测和诡异吗?

拟好圣旨,孟明远重新抱起他的笏板,再次站出朝班,“圣上,所谓兵贵神速,让援兵只带几日干粮轻装简行,粮草辎重随后跟上。”

“可。”

开华帝看看殿上众臣,心里叹了口气,一帮只有自己私利的人,想办法时总是会束手束脚放不开,也就只有像丞相这样的纯臣才能无所顾忌地为国谋划,难得是他还兼顾了权贵的利益,让自己的方案不会遭人推翻。

“若无他事,今日便退朝吧。”

百官无话。

“退朝。”内侍唱和一声,皇帝走人,百官之后也散班。

孟明远朝信使招招手,示意他跟他们一道走,有些具体情况他还得再问问。

“相爷且慢。”

孟明远有些讶异地回头,“几位将军有事?”

不怪他奇怪,平时喊他的都是文臣,今天换风水了啊,居然一水的武将。

“咱们在京城呆得久了,也想到外面走动走动。”某位直性子的武将上来就是大白话。

孟明远便微微地笑了,“京畿之地非无寻常,若无人接手,几位将军不好离开的。”

“这事对相爷来说想必不是难事。”

“难倒是不难,不过呢,本相正好有事也想跟几位将军聊聊,索性便一起往御史台去吧。”

“正合心意。”

“请。”

“相爷先请。”

孟明远也就不跟他们客气了,本来嘛,他在官职上是比他们大的,虽然他们年龄阅历都大过他。

可惜,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是年龄阅历大了就压死人。

如今御史台衙门的办公配备那在所有衙门中是头一份,丞相大人尚还是御史中丞时就给御史台争取到了最好的办公待遇,其他衙门因为各种原因至今也没能向御史台看齐。

碰到一个抠门到极点的户部尚书,再搭上一个只管自己的丞相,官员们觉得要所有衙门办公用餐条件都改善一下,估计距离很遥远。

孟明远听信使将前线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便让他下去休息了。

伸手红泥小炉上提下烧开的瓷壶,给几位武官冲上茶,孟明远淡淡地道:“天冷,几位将军喝杯热茶暖暖吧。”

“谢相爷。”

“刚才边关的情况诸位将军也都听明白了,可有什么感想没有?”

这几个武官中都不乏实战经验,由他们各抒己解,对他或多或少也会有所启发助益。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只有自己最可靠!

万事心中有谱,做起事来才不会张慌失措,没头没脑。

几个武官本就有所求,此时对丞相的问话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武人虽率性,但混迹官场多年,自也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这位年轻相爷的行事风格很合他们这些粗人的习性,他们也乐于跟他亲近。

事情谈完,孟明远便打算端茶送客了。

“相爷,您墙上的这张图……”其中一个徐姓武将目光灼灼地盯着后墙上那张大地图。

孟明远不明所以,抬眼看过去,“这图有问题吗?”

“这图是行军图?”州府城池边塞山川河流都有标注,甚至还有官道的标注,与以往他们行军打仗时使用的地图有很大的不同。

孟明远笑了,“不是,只是本相闲暇无事时依据手边资料绘制的大庆朝大致疆域图,你们看这上面的江河湖泽分布,不过是为了让本相心中有个底,哪些地方是需要防洪防涝的,若是行军图也是这样的粗糙,那岂不是要出大事啊。”

几个武官的表情顿时便有些怪异。

这样简单清楚的地图,丞相大人竟然自谦至此,他们手上的行军打仗图如果能像这样清楚明白,不知道要让他们省去多少气力呢。

“这图真不是行军图。”这又不是军事地图他们至于这么副表情吗?

“相爷,这是您亲手绘的?”

“是呀。”比例标尺什么的,他懒得跟人讲解,索性就当一项娱乐活动来做了,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详细弄,如果有一天他能绘出一幅大庆朝的详细山川地理旅游图那就美呆了。

不过,那大抵只是一个过于美好的愿望罢了,恐怕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他毕竟不是徐霞客,对于探幽山川秀美古洞幽景没那么狂热的爱好。就这张简图都是他为了更好的制定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而不得不弄出来搞清楚地理方位大致情况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