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中献计
幽幽的海风浮起,一望无际的海面不时传来啪啪的海浪声。Www.Pinwenba.Com 吧一旁的路人看向不远处的海浪,微微叹息。
冬季,天气寒冷,但确是大鱼的好季节。往常的时候,整个海岸线上都会充满从海上归来的渔民。但自从北边的朝廷来到这里后,蒙古人便把这里当成了眼中钉。鞑子的水军,每天都会来的这儿逛上一逛。
朝廷没有足够的钱粮,便整加了各种的赋税。在这样的压迫下很多人都开始南下,但自从几个月前。对面有个叫流求的地方传来消息,说是有一个叫刘致远的汉人在那儿开辟了大量的田地,于是很多人开始乘船往海对岸跑。就是一些大富人家也不例外。
至宋以来,中原的儿郎失去了西域,丝绸之路就此断绝。但宋人却又从海上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福州,这个曾贫困甚至被嘲笑为蛮夷的地方开始富裕起来。现在,它的身上又多了一个光环。大宋朝的首都。
海风呼呼的刮着,街道上冷冷清清的。皇帝的到来并没有使这座海城焕发荣光,反倒是因为宋朝小皇帝的到来,百姓们担心蒙古人打来,纷纷南下的南下,出海的出海。
福州中央一处不太大的院子中,不时的有穿着各种宫廷服装出人。院子不大,在临安也就是一个二品大员的宅子。而现在,他是大宋的皇宫。
伯颜占领临安后,陈宜中、张世杰和陆秀夫在福州立年仅七岁的益赵昰为帝,其母杨太后听政。
“陈相公,听说这些天城内的百姓有很多都逃出海去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海上也能住人吗?”杨太后揉了揉有些痛的头问道。这些天蒙古的水师天天在福州外转悠,说不定哪天就攻上来了。一路从临安逃到温州,又从温州逃到福州,下一次还能跑到哪?
前几日,她听到有太监说,百姓担心蒙古大军打来,很多人都逃往了海上。这海上能住人吗?杨太后就想与其这样难为百姓,还不如自己跑到海上算了。省得这样祸害百姓。
陈宜中微微一叹,还是没有瞒住。对于这个流求他是又爱又恨。因为,它的存在蒙古大军不敢随意南下。不然,这福州哪能守的了这么久。可恨的是,他派人联系了那个伊玉好几回了,又是给钱又是封官的。可是人家说了,皇帝来可以。但你们这些当官的必须留在岸上继续抗蒙。可把陈宜中气的半死,抗蒙,你自己怎么不从流求下来上岸抗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宜中才将这个消息瞒着,没有告诉杨太后。
“太后不要担心,海对岸有一个大岛叫流求,他们都是到了那里。”
“真的。“杨太后猛然站了起来。百姓们能去,那么自己不也能去。蒙古人在厉害,难道比大海还厉害。
陈宜中知道杨太后的意思,道:“那里已经被一位宋将占据,现在正在哪组织百姓抗蒙。”
“真的。”杨太后很兴奋,忽然脸色一变,道:“这么重要的是,你怎么不告诉我。”杨太后大怒,没有人愿意让一个欺上的人做下属。
陈宜中见到杨太后这样,连忙解释道:“我不是有意瞒着太后的,只是流求那人不太服从管束。”陈宜中还是没有将实话全都告诉杨太后。
“怎么回事,那人是谁。”杨太后的心情有点沮丧,又是空欢喜一场。
“那人叫伊玉,是刘致远的部下。”
“又是刘致远?”杨太后邹眉道。提到刘致远,杨太后没有怒气是假的。派了几次特使,一点消息都没有。要出事也不能都出事吧!很明显是不把他这个朝廷放在眼里。但人家势大,又是山高皇帝远,她也没有什么办法呀!
“是就是那个刘致远?”陈宜中现在还真有点后悔,要是早知道那刘致远会这么有本事,在临安的时候自己也应该和他大好关系。不然,自己现在早带杨太后和管家去流求了。可是现在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禀告太后,枢密使文大人求见。”这事一个太监进来禀告道。
“他不是在剑谱吗?怎么回来了。”杨太后皱眉道。
“让他进来吗?”虽然,因为刘致远的关系,她不太喜欢这个文天祥。但这时回来肯定有大事。
文天祥从蒙古人那里逃了出来后,丞相的职位也被朝廷收了回去。封了个枢密使,文天祥没有说什么,宋庭兵力不足,他便请求到剑谱招募义军。要不是刘致远传来消息,他也不会回来。
“见过太后。”文天祥行礼道。
杨太后淡淡点点头,道:“文大人有什么事吗?”
文天祥看来看杨太后,道:“刘制置使,从赣州传来消息。我军分别在静江和赣州大败蒙古丞相阿里海牙和蒙古副元帅李恒,现已收复江南西路和荆湖南路南部大部。现在正威逼蒙古中路军大本营潭州。”文天祥侃侃而谈,以前对刘致远的那些不忿,仿佛因他这些话的烟消云散。
“真的。”杨太后大叫道。但想想人家也右听自己的,说这些有什么用。
“太后,不是你想的那样。刘制置使还是心向大宋的,这次他传来消息说他愿将江南西路让出来,并且愿留下五万兵马共朝廷节制,以守卫江西。”
“真的。”杨太后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现在留致远的势力更大了。他怎么会选择这个时候向朝廷示好呢?可是就算是真的,现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守卫好福州。现在派兵去江西显然不太明智。
文天祥见到杨太后有些不太同意,继续道:“现在隆兴府的蒙古军也不过三万,我们并不需要太大的兵力便可以收复整个江南西路,进而可以收复江陵府。这样便可以与蜀地的宋军联系在一起,这样便可南下收复建康,进而收复全国。这样的机会,太后千万要三思呀!”
杨太后还真被文天祥的话给说动了,她这样一直南下逃跑也不是那么回事,总有一天他无路可退。
“太后,文大人说的有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千万不能放弃呀!”这时陈宜中开口道。
杨太后意外的看了看陈宜中,点了点头道:“文大人,那就准你率领三万大军进驻江西之地。”
“谢太后。”文天祥兴奋道。
“说说吧!你为什么要帮那文大人。”文天祥走后,杨太后问道。
陈宜中笑了笑,道:“难道太后不知道文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吗?”
“怎么说?”杨太后问道。
“一方面。文大人是刘致远的老师,而且军中有很多文大人的旧部。将文大人派去有助于加强朝廷对刘致远的控制。另一方面,文大人说的很对,这次蒙古大军损失惨重,正是收复失地的好机会。即使战败了,除了那三万将士我们并没有什么损失呀!而且,文天祥打了败仗,刘致远能不救?他要是不救,那名声就彻底臭了。这样一来,又可以起到削弱刘致远的目的,有可以牵制住大批的蒙古军,对我们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陈宜中笑着解释道。
听了陈宜中的话,杨太后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杨太后问道。
“现在,我们要先拉拢住刘致远。”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陈宜中没有说,他是想向刘致远示好。他能看的出来,福州根本守不了几天。这个朝廷能不能保证还真是个问题,他必须为自己找一条后路。而流求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了。
杨太后现在是对陈宜中百分百信任:“那你看我们该如何拉拢他呢?”
陈宜中有些犯难了,钱财人家也不稀罕,升官,人家官还有你升。
“我听说庆王有个女儿和李致远在临安时颇有情谊,刘致远能升任常州安抚使,郡主在其中帮了很大忙。而且,郡主是宗室必心向大宋,也好约束约束那刘致远。”
“可是,非要如此吗?”杨太后有些担心庆王的反应。
“除了联姻,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的了呀!”
杨太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一个朝廷居然没有东西赏赐臣下,要靠联姻来讨好臣下,这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哀。
“罢了,罢了。我就拉下自己这张老脸去说说吧!”杨太后淡淡道。
一处优雅的宅院。
赵青轩静静的坐着院子里正在仔细的看着书。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缓缓走了进来。眼睛有些愧疚看着院子里的美妙女子。
“父亲,你怎么来了。”赵青轩笑了笑道。
庆王不敢看这她的眼睛:“就是想了看看你。”庆王的眼睛有些湿润,在心中告诫了自己这么多次,可是还是人不住伤心。不过也好,最起码那儿比这里要安全多了。
“怎么了?”赵青轩有点奇怪的问道。
“轩儿,你要嫁人了。”
“嘭。”书缓缓的落到了地面。
“不过你不要担心,是你喜欢的那个刘安之。”庆王急忙道。
“哦。”赵青轩缓缓弯下腰,将地上的书捡起。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轩儿,你没事吧!”庆王有些担心道。
“没事。”赵青轩摇了摇头,眼神有些迷离。每天听着他那如英雄般的故事,晚上做着关于他的梦。有惊喜,有惊吓。可是,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会这样的形势走到一起。不知是该高兴,还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