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1)
太和殿并不是特别大,但装饰到也别致。Www.Pinwenba.Com 吧最前方是一座龙椅,一个六七岁身穿金黄色龙袍的小孩扒在那儿。一旁坐着一个身穿凤袍的七十多岁的老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朝臣微微弯腰齐声喊道,到也有些气势。刘致远也跟着弯了弯腰,可过了好一会也不见动静。原来是那小皇上睡着了。
“皇儿。”谢太皇太后摇了摇小皇帝,微怒道:“该让众朝臣平生了。”
“啊。”小皇帝一惊,道:“众卿平身。”
“各位大臣,有什么事就快说吧,没事就退了吧!”太皇太后有些疲惫道。
“禀官家,我们派到蒙古大营的使者回来了,伯颜不同意和谈。”陈宜中率先开口道。
“嗯,你们怎么看。”太皇太后无力道。
“哎,你们说怎么办,打又打不过,和谈人家也不谈。”
“逃吧!往难逃。”
刘致远听到这些人的反应,一脸的冷笑。逃?逃的了一时,逃得了一世。别人都打上门来了,还在这磨嘴皮子。要战就快做准备。要逃就赶快。至于,和谈,见鬼去吧!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能乖乖回去。
“臣认为,应该主战。”文天祥第一个站了出来道。
“臣也认为,应该主战。临安是首都,临安一失,这天下人心不稳。但相反,只要临安保住了,天下的百姓便心向朝廷。危机自除。”张世杰也站了出来声援文天祥。
“是呀!是呀!”陆秀夫和其他的主战派大臣也站了出来。
其实,刘致远是不想管这些事的,但文天祥都站了出来,他也只好跟着附喝。
“臣认为,应该南撤,这样可以保存我们的实力,已图东山再起。”这是,留梦炎站了出来道:“而且蒙古大军凶勇,我军在溧阳,独松关全都大败,此时,蒙古人已经在临安城外聚集了不下二十万大军,而临安的守军却不过十多万,如何以少胜多。”
“谁说蒙古人战无不胜了?在常州不还是败在了刘安抚使手里。”一个年过半百的主战派大臣大声道。刘致远知道那人,好像是一个言官。
刘致远听到有人把他扯了出来,心里是那个郁闷。他从来就不想过要掺和进来。这下可好几乎所有人目光都转向了自己。
果然,没过多久,那个坐在上面的太皇太后便开口道:“你就是那个刘安之。”
“正是微臣。”刘致远弯弯腰道。心里面把那个将自己捅出来的人骂了个祖宗十八代。
“嗯?”太皇太后点点头道:“你跟蒙古人打过交道,那你认为该怎么办?”
“当然是跑了。”刘致远很想这样说,虽然,那些投降派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朝廷这一仗必败。
先不说,蒙古军的兵力多,将士勇猛。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们君臣不一心。千里之堤,溃于内部。现在的朝廷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他不会把实话说出来,这样他还怎么还文天祥他们混。
“臣认为,官家是天之贵胄,不可逃。”刘致远的意思很明显,太皇太后你带皇上逃了有损面子。不管什么时候中国人都非常好面子。
“什么?这个时候还管得了这么多?”
“是呀!大丈夫能屈能伸。”
刘致远一开口,低下大臣便低声讨论。刘致远也不管他们,继续道:“但我们也不能什么也不做。这一战胜负难料,臣认为可以派益王和广王两位王爷南下,以防不测。”益王和广王是当今官家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宋端帝和宋末帝。历史上,宋廷便是这么安排的,所以,刘致远一点也不担心自己说的不好。
果然,听了刘致远的话,下面安静不小。毕竟,刘致远所说的办法再适合不过。
“刘爱卿所言甚是呀!事情就这么定了吧!”过了一会,太皇太后开口道。太皇太后发了话,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刘致远转过头,看见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看向自己的眼神就有些不那么自然。对此,刘致远只有苦笑。虽然,他的话反驳了留梦炎和陈宜中南迁的企图,但同样使他们背水一战的愿望破空。人都是这样,有了退路,还怎么能决一死战。
“老师,学生让你失望了。”刘致远走到文天祥弯腰道。
“哎,你既然知道,又何必这样呢?”文天祥叹气道。
“因为,他知道这一仗我们打不赢。”这时,张世杰走了过来道。
“张元帅,你?”文天祥惊讶道。他没想到连张世杰也不和自己站在一起。
“其实,从一开始我便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只是我不甘心呀!”张世杰声音有些低沉的叹气道:“现在,我已经试过了,可以问心无愧的走了?”
“连你也要逃?”文天祥一脸气愤道,他没想到这么快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先是自己最喜爱的学生忤逆了自己,现在,他最亲密的战友也离他而去。
“宋端?”张世杰有些内疚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不是怕死,但却不能白白送死。”
“好了,走吧!都走吧!”文天祥有些失魂落魄的喃喃道。
“哎!”张世杰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本来还想劝劝文天祥和他一起,但现在看到文天祥现在的样子。便只好作罢。
“你也走吧!”张世杰走后,文天祥对一旁的刘致远道。
刘致远看着文天祥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全是愚忠的表现。他们赵家自己的天下不珍惜,你在这操什么心?可这世上缺的往往就是这种人。
“老师不走,学生又怎么能独自离开呢?”这一刻刘致远是真心的,他不想抛下这个“可爱”更加“可敬”的人。
文天祥死死的盯着刘致远的眼睛,良久,微微叹气道:“其实,我都知道你们说的对,可是总有有个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吧!不然,他们会认为我们汉人全都死光了呀!”
这一刻,刘致远对文天祥的认知又进了一层。他知道文天祥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临安城保不住,他不是不知道张世杰做的对,他是怕后人蒙古人嘲笑他们。
“你看看,这就是你们汉人所谓的气节,我们还没到,你们全都跑了?哈哈哈!”这该是有多么大的情操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呀!
不久,太皇太后下旨,驸马都尉杨镇和礼部侍郎陆秀夫奉诏护两王南下温州。而伯颜在离开常州后,迅速集结三路大军,向临安进发。一时,朝廷大乱,不少官员开始私自南逃。
“君义,你怎么来了?”刘致远正在后院和虚竹练功。听到有人禀报说陆逸来了,刘致远知道明天他就要和陆秀夫南下了,正打算等一会去找他呢?没想到他自己来了。
“安之,以后我就跟着你了?”陆逸见道刘致远开口道。
“什么?”刘致远一脸问号。
陆逸笑了笑,道:“我已经和父亲说好了,我不和他南下,他答应了。”
“为什么?”现在别人都想着往南边跑,你到好,自己把自己给留了下来。
陆逸知道刘致远会有这种反应:“我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了,而且我相信你?”
“相信什么?”刘致远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相信你?不会把我的命白白的丢在这里。”陆逸一脸坚定道。
刘致远真不知道他怎么对自己有这么大信心,他也不知道陆逸是怎么说服陆秀夫的。但他知道陆逸能留下来,一定费了很大力气。
“可以,但什么事一定要听我的。”
“这当然。”陆逸毫不犹豫的答应道:“对了,有人要见你。”
“谁?”
“你去了就知道了。”说完,便被陆逸拉了出来。
阁楼,清风,小桥,流水。
刘致远没想到,这样的季节居然有如此美了景象。陆逸把他带到这里,就离开了。刘致远问他是什么人,他说不讲,只说进去就知道了。
两旁淡淡的梅花,娇艳欲滴,一旁的流水,滴答滴答的,很是好听。忽然,一阵笛声悠悠的传来,雅而不俗。
刘致远渐渐走近,只见一个美丽的女子,静静的站在一座小桥之上。一支青色的玉笛,轻轻的放在薄薄的红唇上。
淡抹,闲适,芊芊玉立,刘致远往前走去,一股雍容华贵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种气质,是人常年处于上位者养成的。
刘致远看着眼前美丽的有点过分的女子,隐约的有点眼熟,但却始终想不起来。要知道他来的这个世界不过一年,要是见过的人他一定能记得。更别说如此美丽的人了。
“小生见过姑娘?不知姑娘找我有什么事吗?”宋人一般称呼女子为娘子,但刘致远总感到这样称呼眼前的女子有些怪异,随即称她姑娘。
赵青轩看着这眼前的男子,七尺多的身高,有些黝黑的皮肤。跟几个月前那个弱弱的书生简直是判若两人。
刘致远见这女子一直盯着自己看,心里面就有些怪异。要不是陆逸告诉他,上次她能弄到这么多火药,全是人家帮的忙,刘致远都想扭头跑了。
被这么的漂亮的女子盯着,那正是很不自在。
“姑娘如何称呼?”刘致远再次开口道。
“嗯?”女子听到刘致远的话,微微的缕了缕秀发,道不是他想盯着刘致远看,她只是想给刘致远一点时间,看他能不能将自己认出来。她哪知道刘致远早就把她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点,古代女子和现在的女子一样,傻得有些可爱。
“我姓赵。”赵青轩决定给刘致远一点提示。
刘致远心理面咯噔一下,姓赵,不会是那位公主吧!可是现在的皇帝才多大。难道是宋理宗的女儿。可是,他怎么认识自己的呀!
赵青轩见到刘致远还认不出自己,心里就有些生气。他明天就要随着益王他们南下了,这一走或许就是永别,所以,就想在临走前看看刘致远。
“我是赵轩。”赵青轩干脆直接将他那日的姓名说了出来。如果,刘致远还认不出来,那就说明人家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放在心里。
“赵轩,赵轩?”刘致远感到有些耳熟。
“是你?”刘致远才想起那日看钱塘江大潮时所遇到的两个。
看着赵青轩那绝美的面容,刘致远忍不出想起那日将她抱住怀里的情形,当时,他能清楚的感到她身体的柔软。
“不要说?”赵青轩面色绯红道,显然他也想到了当时的情形。
“嗯?”我没打算说呀!刘致远有些委屈的想道。当然,他也知道人家脸皮薄,而且他也能看出她身份的高贵。自然,不会将这种事情说出去。虽然,宋朝的风气比明清要清明许多。但女子的贞节依旧很重要。
赵青轩红着脸不说话,刘致远也不好说什么。水滴静静的滴着,淡淡梅花的香味传了过来。两人就这样静静说完坐着,很闲适,很温馨。
“我明日就要走了。”过了一会,赵青轩率先开口道。淡抹的红唇,轻轻合在一起。
“嗯?”刘致远点点头,轻声道:“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