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常州
旨意下来,文天祥和柳成等人都很开心,准备了大半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但刘致远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Www.Pinwenba.Com 吧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文天祥到平江也仅仅只是守了不到三个月。而他们这些人有几人可能活下来,刘致远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即使知道历史又怎么样呢?在历史的长河里,人力是那么的渺小。
从临安往上走,是湖州,在往上就是平江府,在湖州与平江中间有一湖名太湖。南方多水,所以船只重多。
而平江西边是常州,东边是嘉兴府。而此时的嘉兴府可不仅仅只是后世的嘉兴市,还包过后世的上海。而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平江,各位或许不太熟悉。但说道苏州各位就不会不知道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就是临安和平江。所以平江的繁华一点也不亚于临安。常州的北面是镇江,此时已经被蒙古军占领。常州已经暴露在蒙古军的铁骑下。
所以,旨意一到,文天祥他们就立即起程。太皇太后命右相陈宜中和礼部侍郎陆秀夫来送行。而陆逸正好也在中间。
“安之,今日一别,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呀。”陆逸走到他身边说道。陆逸说话的声音很低。北边的形势,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根本不是能久守之地。不然,陈宜中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让文天祥北上。
虽然陆逸认识刘致远的时间不常,但对于刘致远,他是真心相交的。
刘致远看着陆逸淡笑道:“我只是北上抗蒙,又不是不回来,至于搞的跟生离死别似的。”
陆逸挤出一滴笑容,正声道:“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呀!”
“我会的,我一定可以活着回来的。”刘致远暗暗道。
平江府坐落于长洲,也就是后世的苏州。因为,蒙宋连年征战,朝廷大大增加了平江的赋税。在加上现在是抗蒙的前线,此时平江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了。
到达平江后,文天祥迅速接管了平江的防务。现在的平江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平江的知州和都统巴不得早点将平江仍出去呢?所以,文天祥没有遇到一点主力。
因为,平江的北边是淮东,西面是常州,这两个地方都由宋掌握,所以,此时文天祥的压力并不大。
淮东是宋名将李庭芝驻守,李庭芝是着名抗蒙名将孟珙的手下大将。对于孟珙你或许不太清楚,但南宋的名将岳飞你一定知道。而孟珙所做的功绩与岳飞相比也不沉多让,四川着名的钓鱼城就是孟珙建造的。而蒙古上一届大汗蒙哥就是死在钓鱼城下。可以,这么说,没有孟珙宋朝根本无法在蒙古手里坚持五十年。
而李庭芝就是孟珙的左右手,在与蒙古的战争中屡建奇功。要不是贾似道对李庭芝不信任,不肯将军权交给他,不然,宋也不会沦为如此地步。
所以,北面,刘致远和文天祥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东面的常州。
到达平江后,刘致远哪也没有去,专心训练手里的五百兵士。刘致远费了很大力气,几乎将平江府里的铜都搬了过来。终于,造出了一百支火统。一支火统需要两个人,而且火统又不像后世的手枪,需要瞄准,所以,操作非常方便。
而且,他手中的黑火药非常稀少,当然不会给他们训练了。而剩下的三百人,刘致远给他们配的全都是弓弩。有神臂弓和破敌弓等。这样没有火药包的时候,一样可以当普通的弓箭使用。
不知不觉,他们来的平江已经一个月,期间,蒙古多次进攻常州和淮东都被宋军打退。所以,现在,他们除了训练就是训练。很难想象,他们是要与蒙古上战场的兵士。
十月,天微寒,整个平江一片平静。可众人的心口都沉甸甸的。这注定只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
百里之外常州。
“姚知州,蒙古军又开始进攻了。”一个士兵看着他们的知州急报道。
“王统制在哪?”姚知州问道。
“统制大人正在去西门,那里蒙古军进攻的很激烈。”一旁的人答道。
这时,又有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姚知州见到来人,连忙迎了上来道:“陈通判,怎么样了,朝廷愿意派援兵了吗?”
“知州,朝廷说首都临安为重,无法分兵,只答应派来两千淮军。”陈通判一脸悲愤道。
听到,陈通判的话,姚面色一下变得苍白,道:“两千,只有两千,这常州城怎么能守的住。”
姚知州忽然又想到什么,脸上急切道:“快派人到平江,那里有文制置使带来的三万赣军,他一定会派人来援的。”
“我已经派人去平江了,就是不知他是否愿意派兵前来。”陈通判开口道。虽说常州和平江唇亡齿寒,但各地见死不救的是多了去了,他也不敢保证文天祥一定肯派兵前来。
“会的,文大人威名远扬,他一定会的。”姚知州一脸肯定道。这话是说给陈通判听的,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说的。
“常州是我收复的,决不能丢在我手里。”姚知州暗暗发誓道。
姚知州,名姚听,咸淳年间的进士。宋军败于焦山后,蒙古兵兵临常州城下,当时的常州知州赵汝鉴弃城而逃,常州城破。当时,姚听因母亲去世正在无锡的老家家守孝,闻听这个消息,毅然放弃为母守孝,利用自己进士的出生与陈昭一起组织乡兵,当时,张世杰正好也准备收复常州,随即两人合兵一举收复了常州。事后,他被朝廷任命为常州知州,而陈昭也被任命为通判。
古人,以孝为大,姚听愕然放弃为母守孝,对他而言,付出的不可谓不多。
“驾!驾!”八百里加急,终于到达平江。
平江府,府衙内。
“大人,常州发来急报,蒙古军围困常州,希望我们能派兵支援。”韩知县禀报道。韩知县现在已身为一州的通判了。
“常州,乃我西面门户,决不能有失。”一旁的柳成开口道。随着文天祥的升迁,他现在也升为一州之都统。
“朝廷派兵了吗?”文天祥看着韩通判问道。
“朝廷让张全带了两千淮军去支援常州,现在,估计已经启程了吧!”韩通判回答道。
柳成听到张全两个字,眉头一皱道:“朝廷只派两千兵哪里够,而且张全那人胆小怕是,怎能担当这种大事。”张全这人虽然是名将李庭芝手下的人,但他是陈宜中派到李庭芝那边的。张全那人和陈宜中那厮一样是个胆小鬼,在与蒙古兵打仗时屡次逃跑,但他是朝廷的人,又有陈宜中关照,而李庭芝也怕朝廷误会,就没有过多处置他。
“不能靠他们,我们自己派兵去救。”文天祥皱着眉道。张全那人他也听说过。
“让伊玉和麻士龙各带三千兵去援。”文天祥想了想道。伊玉虽然以前没带过兵,但从小读过很多兵书,而麻士龙是柳成的老部下,这两人他很放心。
柳成听到是伊玉和麻士龙两人,也感到满意,开口道:“那该派谁去统领这两人呢?”伊玉和麻士龙一个是文天祥的人,一个是柳成的人,虽不至于内讧。但两人谁也压不倒谁,必须要找个人压住他们俩。
文天祥有些犯难了,现在能统领这两人的除了他就只剩柳成何王洪了。可现在蒙古兵很可能沿着长江来犯,他一样离不开两人。
“要不,让刘致远去。”文天祥想了想道。刘致远平时和伊玉走的很近,而且他还是柳成的徒弟,这样麻士龙那也不会有什么不妥。
“好,那小子的什么神机营练了这么久,又用了这么多钱,也该拿出来遛遛了。”柳成一拍大腿道。神机营是明朝的军名,这三个字很是霸气,所以,刘致远就把他手里的营取了这个名字。
神机营文天祥他们都去看过的,虽然,没有见到他们实战,但也能感到神机营的不凡。神机营虽然只有五百人,但那是刘致远用钱砸出来的。刘致远知道自己虽然这些天也看过一些兵书,但根本就不是带兵的料,但对于火器的运用,刘致远敢拍胸口说:“这个世界老子天下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刘致远当然要以他之长,避其短了。
当文天祥将这个消息告诉他时,刘致远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他知道这一天会来,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关于常州的这段历史他不是太清楚,但他知道历史上,因为常州反抗激烈,蒙古攻入常州后,屠杀了整个常州的百姓。
如果,刘致远不知道也就算了,可既然知道了,他怎么能不管呢?他也怕死,而且,历史并兵不一定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或许,他因此会丢了性命。可他依然答应了。因为,他是一个汉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汉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看着眼前的兵士,刘致远脑海里很自然的冒出这么一句话。以前,他只是把它仅仅当成一句诗,可今天他才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大概跟他也差不多吧!
刘致远虽然答应去支援平江,但也不是没有没有条件的。他向文天祥要了两千骑兵。在这个马匹如宝的朝代,这两千骑兵是整个平江府唯一的一支。
看着身后的两千骑兵,刘致远眼里很是复杂,因为,这两千兵不是去守城的,他们注定是被他抛弃的角色。
“将军,可以走了。”扬虎走到刘致远说道。扬虎就是这两千骑兵的统领。大约三十多岁,没有读过书,父母妻儿接被蒙古杀害。
“嗯!“刘致远点点头,部队缓缓上前,很快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王大哥,你说安之能行吗?”李亮担心道。
王洪面无表情道:这一天,当他答应来临安那一天就已注定。”王洪没有直接回答。李亮也没有再问。
常州城外。
一处营帐中,一个普通的蒙古士兵跑进急切道:“报告丞相,据平江那边斥候来报,有一路大约一万的宋军正往这边敢来。”
“哦,我说宋军怎么这么小气,只派两千兵,原来是有后手呀。”营帐中一四十岁的男子淡淡道。男子穿着是一件虎皮的大衣。腰间绑着一把大刀。虎眉大眼,看起来很是威严。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伯颜。
而围攻常州还有蒙古右丞阿塔海大将怀都和忽刺。
元的右丞想当于宋的枢密院事。而且阿塔海一生南征北战,在蒙古攻宋中立下很大的功劳,而怀都就更厉害了,整个辽东的女真部就是他攻打下来的。而丞相伯颜就更不用不说了。蒙古整个东路军都是归他统辖。在从这方面就看出蒙古军对常州的重视。
“丞相,末将愿派兵前去阻拦。”怀都开口道。
“平江那边的大军的统领是谁。”伯颜没有看怀都,而是看向那禀报的小兵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