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
南方的六月,天气已经大热。Www.Pinwenba.Com 吧刘致远是北方人,对于赣州的天气很是不适应。他一向怕热不怕冷。而古代又没有太好的避暑方法。再加上天热蚊虫也开始出现了。这对于后世的刘致远都是很不适应的。
北边宋军战败的消息不停的传来,临安方面要求他们北上的消息也不断传来。文天祥他们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刘致远既然答应一起北上,就要将一切准备好。首先沈天他们都是要带着一起去的。随着就是李大家和柳燕妮的问题了。前几天他到韩知县那里已经将柳燕妮的契约拿了出来。虽然文天祥也没说不准带女眷,但这一去他自己能不能回来都还不知道。怎么能将她带去呢?于是,他就将柳燕妮带到李如玉那里。
“文知州走了,整个赣州的防务将非常薄弱,你们在我走之后也南下吧。”他知道在宋恭帝投降后,蒙古人拿着宋恭帝的手谕到处招降,很多州县都因此投降。蒙古人没有费太大力气就占了大半个南宋。
而广南西路自然也不例外,乱世中最受伤的就是女子。如果赣州被攻破,李如玉他俩没走,他都能想到她们俩以后的命运。
柳燕妮站在李如玉的身后,紧咬着嘴唇。他实在想不到刘致远会在这个时候还他自由身。
为了她俩的安全,他专门让柳成找了几个人专门保护她们。
“去琼州吧,蒙古人暂时是打不到那里的。”刘致远柔声道。琼州就是后世的海南岛,蒙古人在崖山前都没有打到那里。这是他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了。
“嗯?”李如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她知道这时候不能成为刘致远的累赘。
看着李如玉的脸庞,忍不住将她抱在怀里。贴在她的耳边,道:“如果,一年我还没有来找你们,你们就在琼州找个人嫁了吧!”
刘致远头也没不回的离开了。前路对他来说依然渺茫。其实,以他后世的知识,完全可以逃到海外。可是他真的办不到。尽管他是一个很怕死的人。
三天后,文天祥带着部队出发了。三万步兵,对于只有**个县的赣州,能招来这些兵已经是极限了。
既然,跟着部队,刘致远也不能闲着。文天祥给了他五百人组成了一个营,在李亮手下做了一个都头马。
而这几天,他都一直和这些人在一起。虽然他没有带过兵,但在后世信息那么发达的地方,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宋朝时,大都以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都。刘致远想想与后世已班和排为单位的方法也差不多。在说后世的军制不一定适合宋朝。后世因为消息传递比较便捷,可以更好的指挥。而这一切在宋朝都无法实现。如果强行推行只会事倍功半,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
所以,刘致远仍然遵从宋朝的军制。将手下的五百人分为五都。这五百人曾经都在柳成手下干过,对于他到也没有太大抵触。
就在刘致远离开不久,一处高楼上,三个女子正望着已走远的军队。
“小姐,刘公子已经走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南下了。”春月问道。
“走,为什么?”李如玉微微笑道。
“可是前面传来,蒙古兵快打来了。在不走!”
春月没说完,就被李如玉打断道:“我要在这里等他,他会回来的。”
赣州多山,来的时候走的水路。刘致远没有觉得多累。可如今走陆路。刘致远才感到古代行军的不易。
天越来越热,到第三天的时候就有人开始中了暑。到了第七天,天便开始下起了雨。大雨不停的下了近七天,到了六月初,天气才开始放晴。
不久,他们便出了赣州,来到福建路的邵武军。此时,文天祥起兵北上勤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临安。宋庭也已经连下了三道褒奖的旨意。宋庭这么做只是给天下其他人看的。如果不出意外,文天祥到达临安后一定会受到重用。此时,贾似道已经垮台。因为宋朝的文人只要考中进士,只要不谋反,是不会杀头的。所以,宋朝的文人是最敢说话的。而贾似道也因此受益,只贬为庶人。
可这老小子,平时得罪了太多人,没过多久就被搞死了。而文天祥也是被贾似道才被贬到赣州那穷乡僻壤的。
现在,贾似道垮台了,文天祥现在又是天下人的表率,如果没有意外,文天祥的升迁已是板上订钉的事了。
历史上,文天祥确实因此得到很大的升迁。而刘志远现在想的是,如何借助文天祥的影响力。阻止住蒙古人的进攻的势头。
只要临安不失,蒙古人进攻其他的地方就不会那么顺利。要知道,历史上,蒙古人就是拿着宋恭帝的诏书策反了很多将领。不然,蒙古人也不会仅仅三年就灭亡了整个南宋。
七月中旬,刘致远一行人到达衢州。从衢州沿着衢江、富春江到可以到达钱塘江抵至临安。
但南宋的水师,在芜湖都被贾似道败坏尽了。甚于的全被调到临安守卫首都去了。敢了近一个月的陆路,因为骑马的原因,刘致远两条腿早已经磨了很多泡。
本来以为可以坐船,刘致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哪知宋庭这么胆小,把所以船全都调走了。对此,刘致远怨念很深。
到不是为了少走这些路,而是对宋庭的做法非常嗤之以鼻。岂知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座城池你防的再好也有被攻破的时候。就向襄阳,防守了十几年,不还是一样让人给攻破了。
这就是文人执政的缺点。文人大都柔柔弱弱,喜欢一味的委曲求全。纵观宋一世,那一次不是委曲求全,为了可以不打仗,甚至可以向外族称臣,没有一点而气概。
走不了水路,也只好去走陆路。南方多雨,刘致远他们才离开衢州,天就开始下起了雨。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天也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仿佛上天也不想让这一群人好过。
“安之,你就让我在你那里吧!”周远山顶着蓑衣来到刘致远身边说道。这是他连续三天来找自己了。
他是家里的独苗,刘致远本来认为,周老爷子不会答应让他跟来的呢?而周远山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那天周远山专门把他请到周府给他壮胆,哪知周老爷子一听,一脸镇定道:“既然你不能给我们周家传宗接代,与其等着断了香火,不如把你这条命丢给朝廷。这样过来几十年,在底下也好向列祖列宗交代。”
而且,人家不尽将自己的唯一的亲孙子送来,还给了刘志远一万贯铜钱,让他带回去作为军队的军饷。
本来文天祥不太想收下周远山这个不学无术的人,可看在这一万贯的份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运送粮草的差事。
这是一个又即安全又不累的差事,可这小子读书不行,面子道挺大。说那差事给他丢人。这不天天来折磨他。
刘致远受不了,让他去给沈天去帮忙。毕竟他也读过几天书,记录一些实验的数据还是可以的。
还别说,这小子,对读书不敢兴趣,可自从跟了沈天还真是迷上了这一方面。
过了几天,天终于晴了。他们行军的速度到也快了许多。终于于七月底抵达了富阳。富阳是临安府南边的一个县。行军要快的话,半天就可以到达临安。
但临安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要进去,必须有皇帝的召见。在说带着三万兵来临安,万一你是来造反的怎么办。所以三万兵是不可能带到临安府里的。
于是,文天祥将三万兵士,驻扎在富春县外面修整。毕竟连续走了一个多月,兵士们已经很疲劳了。
而文天祥则带着刘致远和王洪他们到县里梳洗一番,毕竟是要面圣的。而柳成则留下来看管部队。
大概因为,蒙古兵就快要逼进临安的原因,大街上无论行人,还是商户全都死气沉沉的。而且县里的富人大都开始迁往南方,所以,随地可见闲置的房屋。
“当年,进京赶考的时候,曾途经过此地。那是何其的热闹呀!”文天祥见到两旁的萧条,不禁感叹道。
不久,富春的知县便赶来迎接文天祥。不说文天祥现在的名声,光赣州知府这一点也使他必须好好招待。
到达县衙后,刘致远好好的洗了一次澡。对于后世来的他,两个多月行军,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无法好好洗澡。
文天祥他们到达富春县的事情,已经快马加鞭的送到了临安。之后几天,刘致远他们就呆在县衙,等着朝廷旨意的到来。
八月三日那天,朝廷的旨意终于来到。宋庭命部队在富康修整,让文天祥立即进临安面圣。但对于文天祥的升迁之事却只字未提。
历史上,文天祥是做到右丞相的。可现在却没有丝毫动静,刘致远心里就有些小九九了。他无法了解所有历史,再者历史不一定全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