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萧杳果然是神医。
几针下去,李正一顿觉身体舒服了许多,好似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
就在杜萧杳收针的一刻。
李正一突然有了一个灵感。
也就一息之间,他从榻上一跃而起,缓缓地坐直了身子,眼珠也上下左右地转动着,作出思忖之状,沉默几秒后,小声说道:
“阿杳,我想通了一事。”
杜萧杳有些好奇。
但也猜到,李正一所指之事或许与她师父曹许有关,遂轻声问道:
“阿寻哥,可是关于我师父?”
李正一点了点头,沉声应道:
“阿杳,如果当年我皇爷爷的死真的与曹老先生有关,那么,不妨大胆猜测,你师父的理由或许与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人有关!”
这一刻。
杜萧杳也反应过来了,问道:
“可是......王勃叔?”
李正一点了点头,但脸上还是有着半信半疑的神色,缓缓说道:
“阿杳,你可还记得,那日,我们两个与你家知年阿兄在太学之时,追问过你师父,关于王勃叔当年的死因,可老先生他三缄其口?”
“但是,就在那日,他曾对知年兄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他知道是谁害死了自己的爱徒,会第一个不放过加害自己爱徒的人!”
杜萧杳当即点头,小声应道:
“自然记得。”
“而且,这么多年,师父他从来不向我和孟师兄提起王勃叔当年的事情,只隐隐听说,王勃叔死于中毒,难道,王勃叔的死真的事关皇家?”
李正一保持冷静,分析道:
“如果曹老先生真的对我皇爷爷起了杀心,那么,只能说明,王勃叔当年很有可能是被我皇爷爷害死的!曹老先生此举,是在替爱徒报仇。”
然而。
刚说到此处。
李正一就陷入了疑惑。
其一。
据杜少府回忆,王勃的水性极好,却最终死于南海的海上风浪,明明当时船上的人都已经救了下来,而王勃却仍旧死于惊悸……很奇怪的结论。
曹许曾悄悄查验过王勃的死因,说是中毒而亡,至于其他的,曹许自始至终都没有把真相告诉过杜萧杳和孟师兄。
其二。
若真是李治暗中给王勃下毒,可身为帝王的李治,此举目的何在呢?
仅仅是因为王勃给当时的沛王李贤写了那篇着名的《檄英王鸡文》就引得李治暗中对他下毒手?
恐怕不至于。
更何况,斗鸡之事后,王勃已经被李治贬到了遥远的巴州之地,三年时间的贬谪足以消除李治对王勃“无心之失”的不满了吧?
毕竟。
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还算是一代明君,又并非是以杀人为乐的昏君。
除非……
除非,李治有什么不该被看到的秘密被王勃撞见了,才出此下策?
那,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李正一深深地叹了口气,忽地想起来王勃藏在画作的那句话,念道:
“偶因当年一错,自食此间恶果,王勃叔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杜萧杳也有些失落,叹道:
“事情都过去了这么多年,前后因果,恐怕只有王勃叔才知道吧。”
李正一也点了点头,沉吟道:
“阿杳,或许你师父知道一些,只是他从不愿意告诉我们当年事。”
话音刚落。
偏殿门口处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是上官婉儿的声音:
“陛下,您回来了?”
武则天没有说话。
而是让宫人轻轻地推开殿门,径直走到床榻边,甚是关切地问道:
“寻儿可好些了?”
杜萧杳和李正一在刚才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之后,就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装病的继续装病,扎针的接着扎针,各司其职的样子。
见武则天进来,杜萧杳急忙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礼后回道:
“回陛下,皇太孙殿下的身体已然无恙,只须静心调养即可。”
武则天这才微微放心。
这时,李正一注意到,随武则天一道进殿的张昌宗和张易之等人,还有身旁的宫人,都耷拉着脑袋,神色颇为复杂的样子,且无一例外。
随即,武则天坐在偏殿最高的桌案前,将目光扫向门外的一方天地,脸色却变得愈加凌厉,拂袖一挥,清退了所有侍候的宫人。
整个殿中。
只留下了李正一、杜萧杳、上官婉儿,还有张昌宗和张易之这几人。
沉寂半晌后。
武则天才严肃地说道:
“婉儿,方才朕在御花园,接到来自赵州的秘密情报,说是武懿宗这个混账居然真的在赵州举旗造反,短短五日时间,便召集了八万大军。”
上官婉儿闻声震惊。
只不过。
她震惊的不是武懿宗“造反”这件事,而是震惊于武懿宗这次举旗造反的速度有些令人咋舌,遂拱手道:
“陛下,武懿宗将军果真造反了,看来,薛曜几日前所说的话没错,这数月来,梁王武三思在新开岭山中秘密铸造的那批兵械,应该已经全部运抵赵州了,不然,他们何来的底气......造反?”
武则天气得浑身颤抖,怒道:
“真是白瞎了朕这些年对他们的千般好,竟纵成了如今这副德行!”
正当此时。
张昌宗适时地说道:
“陛下,方才听探子所言,这次武懿宗他们在赵州举旗造反,似乎不是用的‘造反’名义,而是对外宣称要清君侧,似乎是意有所指?”
武则天冷哼一声,说道:
“我还不了解武懿宗?他就是觉得朕偏袒寻儿,发落了武三思,且没有一味地、没有底线地纵容他们,所以,故意做给朕看,想威胁朕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