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一刻。
目之所及,日已高升。
而在洛阳宫中,东面的东宫,不论是正殿还是偏殿,都冷清得依旧。
今日,太平公主又按照往常惯例,前来东宫,探望自己的四哥李旦,大约只有太平公主来的这个时候,才会给冷寂的东宫带来一丝人气儿。
太平公主三步并作两步地行至李旦住的寝殿偏殿,却见李旦依旧是一脸淡然,埋着头,弓着腰,写写画画,整个人都沉浸在书与画的宁谧里。
整个偏殿,都无比的祥和。
而太平公主的到来。
打破了眼前的这般宁静。
只见太平公主一声令下,便遣退了偏殿所有的宫人,且她对宫人只说是有一幅绝世名画要与皇兄李旦共同鉴赏,旁人一律不得打扰。
见宫人都离开。
太平公主很快地走到李旦身边,正欲说点什么,却被李旦抢了个先:
“太平,什么名画?”
太平公主眉眼里好似能冒出火来,不过眼下只得压着火气,低声道:
“皇兄,如今都这般境况了,你还有心思在这儿写写画画呢?”
李旦有些疑惑,追问道:
“什么境况?这么多年了,我这东宫不一向都是这个境况吗?”
太平公主憋住火气,小声说道:
“皇兄,你不觉得母亲她有些太偏心了吗?”
李旦做了个嘘的手势,附耳回道:
“太平,慎言!”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东宫上下,全是母亲的眼线,若是被他们听了去,你怕是也要被母亲责罚了!”
太平公主知道李旦言之有理,也绝非危言耸听,故而点头小声说道:
“皇兄,我只是想提醒你一句,母亲居然把皇太孙的位置给了一个相处不到一年的李寻,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李旦很淡定,仍手持画笔,在最后的墨荷处点上一笔后,低声说道:
“李寻是大皇兄的儿子,也是咱们的侄儿,有什么好奇怪的?”
太平公主眉头紧蹙,憋声道:
“可母亲她宁愿把皇太孙这个位置给一个不熟悉、刚刚相认的皇孙,也不肯给皇兄你的儿子,他们都是母亲的亲孙儿啊!”
听及此。
李旦仍旧很淡定,回道:
“寻儿是皇长孙,理应如此!”
太平公主有些没辙了,急道:
“皇兄,你不着急吗?”
李旦叹了口气,沉静地回道:
“为何要着急?只要是我们李家的人,谁做皇帝我都没有意见!”
“更何况,母亲只是封了皇太孙而已,并不是要让他立马登基。”
太平公主有些气了,说道:
“皇兄,可这个位置,应该是你的啊!你会愿意让给李寻吗?”
李旦淡淡一笑,小声回道:
“有何不可?”
“就算母亲让我来做这个储君,我也打算把这个位置让给兄长!”
太平公主眼里带着满满的埋怨和怒意,生气地抿了抿嘴,低声叹道:
“皇兄,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枉我花费这么多心思帮你筹划。”
听及此。
李旦忽地停下了来手中的笔,将其放到了一旁的砚台旁,正色问道:
“太平,你实话告诉我,这次武三思的事情,是不是有你的功劳?”
太平公主没有犹豫,直接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李旦,郑重地说道:
“皇兄,实不相瞒,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帮你成为未来储君!”
这一刻。
李旦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走到太平公主面前,严肃地说道:
“太平,我不管你想要做什么,但身为你的兄长,必须要提醒你一句,母亲不是这么好骗的,她虽然老了,可心里明白着呢。”
“还有,我之前确实与你说过,我想要和武家人争这个储君之位,但你必须要明白一个前提,我说的这个争,仅限于与武家人相争......如此做,我只是想守住父皇传下来的这个李氏大唐江山,仅此而已。”
“至于其他的,要与自己侄儿去争个什么高下的事情,我从未想过,只要他是我李家的,且能够做一个好皇帝,我都是满心欣喜的!”
这些话,李旦说得很坦然。
而太平公主却听得如坐针毡,整个人憋着火气,却又不敢发泄出来。
只得看着李旦,轻声问道:
“皇兄,你说的是真心话?”
李旦点了点头,心如止水:
“绝无虚言!”
此时此刻。
太平公主双眼微闭,脸上满是失望的神色,静待片刻之后,她缓缓睁开眼,换上了更加笃定的神情,凑近后说道:
“皇兄,若我非要助你一臂之力,让你来做这个皇帝,你当如何?”
李旦满眼惊讶,小声问道:
“何故执着如斯?”
太平公主没有立即回答。
稍待片刻,她低声说道:
“皇兄,你不觉得整件事情很不正常吗?就算李寻是皇长孙,是大哥的儿子,可做事如此谨慎的母亲,怎会如此草率地就封他做了皇太孙?”
李旦也面露疑惑,觉得太平公主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遂沉声说道:
“太平,你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情背后,母亲会有别的意图?”
太平公主点点头,回道:
“我觉得应是如此。”
这时候。
李旦刚刚燃起来的一点好奇心,很快就被他自己熄灭了,转而说道:
“太平,你对武家人做的那些事,我权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多谢了,但母亲的心思,你最好还是别去猜......还有,咱李家人就别内斗了。”
太平公主没有继续与李旦理论争辩,眼见时间飞逝,拖延太久必遭东宫眼线怀疑,而且,估摸着,今日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起身告辞:
“多谢皇兄提醒。”
“那我便先走了,过几日再来看你,还有这幅名迹便放你这儿了!”
李旦接过太平公主专程送来的名迹画作,欣喜万分。
一时顾不得太多,只说道:
“嗯,去吧,记得向母亲问安。”
听罢。
太平公主行礼离去。
只是,刚转身往殿门走出两步,李旦就叫住了太平公主,附耳说道:
“太平,去看看薛曜吧。”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有些微微震颤,很快也就平静下来,点头说道:
“是,该去看看。”
说罢。
太平公主缓缓离开了东宫。
而李旦转过身,回到桌案前,依旧弓着身,弯着腰,在书案前细细地鉴赏着太平公主刚刚带来的那幅名迹画作,简直就是爱不释手。
内心沉静。
眼中只有这些字画。
仿佛刚才没有任何人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