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二刻。
晨曦初露,燕语莺啼。
整个洛阳宫都笼罩在一种很忙碌但很祥和的气氛之中。
武三思已经进了宫,但此时此刻却不见其踪迹,不知他身在何处。
而李正一在进万象神宫之前,按照规矩,应当先去拜见武则天,毕竟武则天是现在的大周皇帝,也是李正一的皇祖母,理当如此。
半炷香的时间后。
李正一缓缓行至上阳宫。
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扑面而来。
这座寝殿,他不久之前来过,因为武则天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考验。
所以,这上阳宫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还有那些未被尘封的往事,于李正一而言,都无比熟悉,甚至犹在眼前。
刚到宫门。
就看见两个衣袍慵懒、面色惫怠的华服郎君,从里面款款地走出来。
就像从画里走了出来。
能在这样的时辰,从武则天的寝殿里大摇大摆出来的,估摸着也就只有张昌宗、张易之这面首两兄弟了。
待走近些。
果然是他们。
二人迎了上来。
张易之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依旧是一袭冰蓝色丝绸锦衣,发髻未绾,悬泉飞瀑般的长发甚是随意地披散开去,一双深邃幽远的眼格外勾人魂魄,和初见之时的他……并无分别。
还是那般的盛世美颜。
和他兄长张昌宗一般好看。
可见这洛阳宫,不,应该是这上阳宫的风水……着实养人呐。
还没等李正一开口说话,张易之就缓缓走上前,拱手行礼道:
“易之拜见皇长孙殿下!”
而稍微走在后面一步的张昌宗,脸上却带着浮夸的笑容,上前行礼道:
“昌宗拜见皇太孙殿下!”
虽只一字之差。
却尽显谄媚之态。
刚说完,张昌宗就回头看向一旁的张易之,略带责怪地说道:
“易之,怎么还叫皇长孙呢?李小郎君那可是陛下亲封的皇太孙!”
听罢。
张易之连连点头,随声附和道:
“对,兄长说得对!”
“倒是弟弟我莽撞、思虑不周了,还望皇太孙殿下恕罪!”
说罢,张易之又深施一礼。
依旧是带着满满的谄笑……
而李正一没有多说什么,就只是静静地站在宫门口,看着眼前这两位面首的表演,对比起与他们初见的场景,倒是觉得有些唏嘘。
约莫几秒之后。
李正一微微一笑,朗声道:
“两位快快请起,眼下还没正式册立皇太孙呢,何必急于这一时?”
这时。
武则天身边的一个宫人迈着小而快的步子朝宫门口走来,走近之后,朝李正一恭恭敬敬地行礼之后,悄声说道:
“奴婢拜见皇太孙殿下,陛下有请,此刻在正殿等您!”
见状,张昌宗和张易之急忙点头,且再次行礼后,脸上堆着那种很标准的“社交礼仪”般的笑容,轻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殿下,我们二人就先行告退了,改日定登门道喜!”
李正一点头回道:
“且去吧!”
眼见张昌宗和张易之二人走远,李正一浅浅一笑之后,才不紧不慢地跟在那个小宫人身后,一步步进了正殿。
此时此刻。
武则天端坐正殿之上。
虽微闭双眼,却仍是眉头紧蹙,神情也颇为严肃,身侧没有人服侍。
见李正一来了,武则天看向守在正殿的宫人,轻轻一抬手,说道:
“都下去吧!”
一声令下。
所有的宫人都行礼后退下。
很快,殿中就只剩下李正一和武则天两个人,这画面,像极了初次在上阳宫见面的场景,只不过这一次,和上一次的身份境况有所不同罢了。
李正一微拱双手,行礼道:
“孙儿拜见皇祖母!”
武则天这才微微一笑,舒展了眉头,缓缓地从堂案前站起来,迈着有些颤颤巍巍的脚步,走到李正一身边,认真看了看他的脸,轻声说道:
“好,很好……今日,朕的孙儿总算是要认祖归宗了,弘儿在天有灵,若是知道自己唯一的骨肉终于得归皇室,定会和朕一般高兴的!”
这一刻。
李正一好似感觉到了普通祖孙之间的那份温情。
虽然他知道,武则天对他的这份温情之中,应该有大部分都是源自于她对李弘的母爱,所以才会爱屋及乌,可眼下的温暖,不像是假的。
甚至。
她的眼里,都带着泪。
但无论如何,李正一都很清醒,他不会沉溺于皇室的所谓亲情。
不过。
此番情境。
李正一只得应和道:
“皇祖母且宽心,孙儿想着,若父亲还在,定是希望您能安康喜乐!”
此话,没有言外之意。
就是李正一单纯地希望,武则天可以如李弘所愿,安康喜乐也不错。
然而。
话音刚落。
武则天眉头又紧蹙,叹道:
“怕是弘儿不肯原谅朕……”
李正一满脸不解,追问道:
“皇祖母何故言此?”
武则天沉沉一叹,转身坐到了一旁的案前,才意味深长地说了句:
“寻儿,有些事你不懂。”
听及此。
李正一在心里暗自反驳。
我才来大唐多少时日?
当然有很多事情都不清楚。
最离谱的是,很多事情,明明有人知道些什么,可他们却像约好了一般,从来都不肯说出真相,结果,反倒还说,有些事情他李正一不懂。
当真是有趣极了。
正想着。
耳边又传来武则天的声音:
“寻儿,你不是一直都很好奇,很想知道关于你母亲的事情吗?”
听到这话。
李正一有些发楞。
竟一时语塞,不知是该说想知道,还是当说不想知道,遂思虑再三之后,才眼含思念,缓缓回道:
“回皇祖母,关于父亲和母亲的旧事,孙儿确实有过好奇,但其实,孙儿也很清楚,就算心中再思念,也终是阴阳两隔无缘得见,更无法承欢膝下。”
“故而,孙儿有个不情之请,待典礼仪式结束之后,孙儿想单独再给二老上一炷香,以尽孝道,还望皇祖母成全!”
这话,也算是滴水不漏了。
既表明了自己对父母当年之事有过好奇,又明确表示了自己对查探父母当年之事没有过多的意愿,不过是有一点最基本的好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