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倒是不假。
毕竟,两世为人嘛。
若还是活得一团糟,岂不是白费了上天独独赐予的一场穿越吗?
二人遂静静地,看向马车外。
惊讶地发现,外面竟是连珠串线一般,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猛地吸一口气。
雨水的淡香,伴着泥土的清新,便扑面而来,好生惬意的享受。
其实,听罢武则天刚才的一番话,李正一心有波澜,却仍是不显山不露水,面容平静淡然地回道:
“皇祖母,若说孙儿,在您看来,还有几分通透,也不过是因为胸无大志,所以,才把珍惜当下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罢了……”
“寻儿,你这是大智若愚……”
武则天却是有一丝欣慰地笑道。
“皇祖母谬赞了!”
李正一连忙拱手回道。
过了几秒。
又闪过一丝疑云,因问道:
“孙儿还有一问,不知当不当讲?”
“讲!无需多虑……”
武则天微微点了点头。
“十三年前,皇祖母遇到刺客的时候,上官小姨没在您身边吗?”
李正一略想了想,问道。
“寻儿,你也看出来了?”
听到此问,武则天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愣了一下,然后反问道。
“回皇祖母,是的,若孙儿没猜错的话,上官小姨应该是会功夫的吧?故而,生出方才一问……”
李正一轻声说道。
“是,婉儿她确实会些功夫,当年还是朕,替她找的师父,但婉儿练武开蒙较晚,终究练不成绝世武功,只不过,若是对付几个小毛贼,还是绰绰有余的……”
武则天的脸上,依旧带着些许沉郁,稍微顿了顿,接着说道:
“当年,祈福归来途中,经由天街之时,那刺客手持长剑,直奔朕而来。当时人群拥挤,身边最靠近朕的,就是颜凝之,可他根本不会功夫……而婉儿虽有随行,但朕让她去忙安抚之事,故而不在身边,她若是在,颜凝之这孩子,恐怕就不用替朕挡下那一剑,不必枉死了!”
不知为何。
李正一隐隐感觉,武则天好像,开始把他当作亲人了,今日所说的话,以及让他看到的事,都是外人绝不可能触及的一面……
还未及深想。
——吁!
随着马儿一声嘶鸣。
马车突然就停了下来。
耳边,传来上官婉儿的声音:
“陛下,恭陵到了……”
唐恭陵。
是李弘的陵墓。
位于偃师区,缑氏镇滹沱岭上。
李正一对此地,并不陌生。
在现代时,李正一就曾到过唐恭陵,只不过,当时的他,来此唯一的目的,就是一览唐时古迹。
然而,怎么也想不到……
如今的自己,竟会以墓主人的儿子的身份,重新来到这片陵墓。
上官婉儿轻轻地,掀开车帘,李正一搀着武则天,缓缓走下马车。
马车停的地方,就是南神门。
南神门两侧,乃是走狮像,左右各有一尊,雕造精美,栩栩如生。
而石望柱、石像生,就屹立在南神门直入的神道两侧,每一尊都是傲然挺立,甚有皇家威严。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块高达六米、着名的孝敬皇帝·睿德祭碑。
在今日这和风细雨中,好似在莞尔诉说着碑主人……曾经的故事。
此时的三人。
在碑前,停下脚步。
上官婉儿,依旧替武则天撑着伞。
李正一独自一人,撑着一把伞。
而武则天面含悲戚,看着碑文,沉思良久后,对李正一说道:
“寻儿,这碑文,便是你皇爷爷亲手所写,朕记得弘儿去的时候,你皇爷爷他,都晕厥过去好几次,朕亦如此。如今来此,只觉世事恍惚,看着这上面的一句句话,真是让朕慨叹……”
李正一仰头看去。
一字一句地看这碑文。
读出的,确实是情真意切。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先帝李治对李弘生前的认可和夸赞,以及对李弘早逝、他身为人父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和伤心……
突然想起一事。
据说。
当年,李治在给李弘修建陵墓时,征用了上万人,将伊河河岸上的细沙,装入袋中,全部运到此地。
愣是费尽心思,为自己的爱子李弘,修筑了这座“一千多年时间,都无人敢来盗墓”的唐恭陵……
回忆到此处。
李正一环视周遭,深深地看着,眼前这座自己隔了两世、第二次踏入的皇家陵墓,突然就有了一丝“入戏”的感觉。
这场穿越唐朝、改变历史的戏。
李正一身为男主角。
总算找到感觉了。
细细想来。
有李弘这样一个名声极好的父亲,其实也挺不错的,甚好!
还有这样一个疼爱儿子的皇爷爷李治,也没什么不好的,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仍然活在李正一背过的史书中,从不曾远去。
于是,在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后,李正一看着武则天,轻声劝慰道:
“皇祖母莫要太过伤怀,皇爷爷这碑文,读来让人深感悲戚,同时也可见出,孙儿的父亲……生前深得皇爷爷器重。如今,他们二人在异界,想必已团圆,也定希望您能解开当年的心结,不要忧思……”
“异界?”
武则天轻声反问道。
“嗯,孙儿想说的是……或许,父亲和皇爷爷他们,并没有逝去,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诸如平行时空,也是希望生者宽心的……”
李正一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就随便胡扯了几句。
不过,看武则天点头思忖的样子,应该是信了,还信得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