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升天(三)
“什么叫“看上去像是”?你把淮南王是如何覆灭的详情不得隐瞒,统统都告诉朕。Www.Pinwenba.Com 吧”刘彻疑惑的转过头来。
宗正道:“诺。臣未到淮南国时,听闻汉使已到淮南国申斥淮南王,淮南王于庭中设伏兵本欲斩杀汉使,就此举兵。但又见汉使颜色和缓,仅申斥太子刘迁阻挠雷被从军一事,而绝口不提淮南王谋反,淮南王以为事有转寰余地,故而犹豫未定,未曾正式举兵,忽又听闻诸公卿以谋反罪请诛淮南王及太子而天子未允,仅削地惩处之,以为苟且得生,又为反谋益甚,日夜与宾客谋划举兵,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吏因捕太子,围淮南王宫,淮南王见大势已去,躲藏于深宫之中,臣便是此时到达淮南王宫的。”
宗正又道:“臣到了王宫,见宫中除了狗马禽畜外,竟无一人在宫内,甚为奇怪,忽然听到有女子拍门叱骂之声,忙去查看究竟,见一年轻女子被反锁于太子宫中,该女自称是修成君金俗之女,嫁与太子刘迁为妃,因为察觉了淮南王与太子谋反诸密事,因怕她泄露机密而将她反锁于宫中,故而怒骂……”
刘彻听到这里紧张的问:“他们没有把大姐的女儿怎么样吧?”
宗正道:“陛下放心,太子妃安然无恙,臣等救出太子妃,问她可知淮南王在何处?太子妃道:“他们没日没夜的在地下密室内密谋商议,我知道在哪里,带你们去。”说完,太子妃带着臣等找到了淮南王宫内的地下密室,见淮南王及宫内诸人等恰都在密室之内。
臣持天子符节,申斥淮南王谋反大逆罪状道:“淮南王安废法行邪,怀诈伪心,以乱天下,荧惑百姓,背叛宗庙,妄做妖言,事验明白,当伏国法”,命其尽早伏诛以谢天下,淮南王却手抚几杖对臣说道:“这是陛下赐给寡人的几杖,今日就由它来替寡人迎接贵客吧!”说罢,淮南王将手中几杖往臣等面前一抛,那几杖竟如一个人似的直立起来,在臣面前的地上自动划开一条裂缝,随即从裂缝里涌出清泉,竟变成了一条流动的小水渠隔开了臣与淮南王,臣见这水渠甚窄,一步即可跨越,便命军吏跨越水渠,捉拿淮南王及太子刘迁等人,谁知刚迈出步子,那水渠竟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水,而淮南王竟远远隔在大水之边际,可望而不可即,臣深为骇异,因为密室本来甚为窄小,却不想竟能容下此等大湖一样的水面,而众人却仍在室中……”
刘彻听了冷哼一声道:“朕的叔王倒跟那个楚服学了些有趣的障眼法,唬人而已,你接着讲!”
宗正接下来道:“臣见水面如此之广大,料想至少应当喊话才能令淮南王听清楚,却不想淮南王弹起琴来,那琴声却犹在耳畔,幽怨悱恻,如泣如诉。淮南王一边优雅的鼓琴,一边问臣道:“宗正可知寡人弹奏的是什么曲子?”那声音就好像是在臣对面坐着说话似的一样清晰,臣据实回答:“不知。”
淮南王幽幽叹道:“寡人弹的这首琴曲,名为《猗兰操》,乃是当日孔子自卫返鲁,于空谷见幽兰杂然而生,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遂做此曲自伤身世。寡人乃高祖嫡孙,出身贵胄,博览群书,胸怀天下,只恨生不逢时,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可怜寡人如今却要与尔等刀笔俗吏来论短长,岂不哀哉!”
淮南王又问:“我女儿在长安还好吗?”臣回答道:“她死了。”淮南王听完神情甚是哀戚,流下泪来仰天泣道:“寡人的宝贝女儿!父王对不住你,父王这就带家人去地下与你相伴,再也不令你一人孤单了!”说完,王与太子王后及众家眷死党俱服下淮南王平日炼的丹药,那丹药中也不知掺了什么毒,淮南王等人服下后即刻七窍流血而亡。”
“哦?他就这么死了么?”刘彻不放心的问。
宗正道:“怪就怪在这里,淮南王服毒自尽后,那片大水便自动消失了,臣等遂得以凑到淮南王诸人尸体旁边验看,谁知尸体一经触碰,便化烟而逝,仅剩下衣服和头发,而骨肉全无踪迹,并且王宫苑囿里一应鸡犬禽畜全都一触即化,不知是何缘故?臣深感不可思议,遂据实以报,万不敢对陛下有任何隐瞒。”
刘彻听闻之后无比愤懑道:“这么说,淮南王有可能没有死了?朕可是知道,那化烟而去的未必是他本人……”
宗正道:“淮南王死状神异,难以解释,故而淮南国百姓中间流言纷纷,他们也觉得淮南王并没有死,而是服下丹药升仙去了,还众口相传,说什么淮南王是随仙人俱化而去,是……”
“是什么?”
“淮南百姓都说,淮南王升仙时连宫中禽畜一概服下丹药随他仙去,有人甚至还说听到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便都伏地下拜,说淮南王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彻听了大不以为意道:“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是些不经之谈,他这是死遁!以为给朕演出这场神鬼戏就能逃出生天!朕要派人四处查访淮南王下落,就是把大汉的土地全都翻过个儿,也要找到他绳之以法!”
宗正答道:“虽说淮南王有可能利用些神仙道术假死逃生,但是他的死遁毕竟使得这个世界上不再有淮南王,等于说放弃了他的号召力,陛下只需要对外宣布淮南王已畏罪自戕,以后再出现的任何自称是王的人都是假冒的,立即处死,那么便不会再有人以淮南王的名义召集诸叛逆之众来反叛谋逆了,大汉的安危也得以保全了。”
刘彻听了深以为然,便按宗正所言,将淮南王之罪公布天下,言其畏罪伏诛,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复有邪僻背叛之意。诸侯王中或在观望的人闻此消息遂再不敢有叛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