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样!”周航哼了一声, “还不快起来, 跟爷回东宫!”
在这跪着像怎么一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堂堂皇太子虐待下人呢。
“是是……”小泉子忙站起来, 点头哈腰的跟在周航身后。
太子辇已抬至阶下,周航先扶黛玉上去, 然后自己才上去。他这自以为绅士的举动却看得旁边一干人掉了一堆下巴, 继而默默的出了一身冷汗, 纷纷觑着眼瞧黛玉, 暗道, 这看似年轻的公子就是传言几百岁的军师么,怎么太子殿下都要如此屈就?
黛玉扶着周航的手上了车辇,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以往她上马上车的时候都是这样,只要周航在她身边。车辇上铺着厚厚的狐毡,坐褥也是狐裘的, 极是柔软舒适。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 黛玉示意周航可以走了。
二人全幅仪仗的打道回府,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一看便是太子出巡, 出了皇宫便引起许多百姓围观。众人议论纷纷, 言语都表露出对皇太子和军事的敬畏,甚至夸张的说着北征大军如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如何力挽狂澜、拯救万军于水火;太子殿下和周军师如何神鬼莫测, 如何撒豆成兵呼风唤雨, 大手一挥敌人便成群成群的倒下。
黛玉听得不由抿着嘴笑。
一是笑这些人想象力够丰富,形容的绘声绘色,甚至连他们怎么杀敌,用的什么武器使的什么招数,出了几分力,打的敌人什么部位,甚至敌人倒下瞬间的表情都要形容一番,像是他们亲自到了战场亲自杀了人还仔细观察力一番似的。
说句实话,连她自己都不能记得这样详细。
二笑这些人把她和周航想想的太过出神入化,真像他们说的那样,自己就是神仙了。
周航看着黛玉,见她笑,不由也勾了勾唇。
想问她笑什么,黛玉却摆着手让他听。
“你们知道什么!拿下明珠城不算什么,都围困了那么久,板上钉钉的事。太子殿下直捣姑墨王宫那一战打的才叫精彩!我们英勇神武的太子殿下和军师只带了几千骑兵,一边追一边打,听说追了一天一夜,大大小小的战役几十个,个个都胜利了,打的敌兵来不及逃回去,都四散跑开了。一直打到姑墨王城,遭遇了姑墨守军的顽强抵抗,接下来——”
一个男人兴致高昂的说着,突然停了下来。
听者都着急,瞪大了眼珠子看着他,催道:“接下来怎么样了,快说呀!”
“接着就打起来了。”
“接着呢?!”仍是问。
“不是说了么,接着就打起来了。”
问的人气急败坏:“废话,我当然知道接着就打起来了,打的怎么样啊?具体一点!光说打打打的,谁不知道是打打打,要只是这样,还用听你说?”
说话的人看了他一眼,带着很瞧不上的蔑视眼神:“你急什么,接着听便是!”
于是他整整衣衫,做出一个说出先生的样子:“打的非常惨烈,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地都染红了,尸体把河流都堵住了……”接着进行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描述,别管是编的还是怎么样,总是讲的十分精彩,且十分连贯,一口气说了有几千字都不带停的。
过了一会,有一个人弱弱的插嘴:“打赢了么?”
话音刚落,便遭到众人七嘴八舌的言语攻击。
“废话!当然打赢了!”
“你傻啊,不打赢太子殿下能出现在这里么!”
“就是,太子爷和军师亲自出手,怎么可能不赢!”
“你是傻,还是笨啊!”
众人一致的指责问话之人。
甚至还有一个人说:“这里有一个老实人,大家都不要理他。”
周航听着听着不由也乐了。暗道这些人的脑洞真大,要搁到现代都能去当编剧了,而且还是天雷滚滚的那种。他和黛玉是拿下了姑墨王城不错,也杀了不少人不错,但杀的人绝没有将河流堵住,他们还是很注意卫生的好不,就算是死人也不会往河里扔。
他们二人因那点子道法和孤军深入灭了姑墨一下子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这些人便将什么功劳都往他俩身上扯,明珠城也是他们拿下的,荣国也是他们灭亡的,五六万北征大军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忍受酷暑寒冬所立下的战功倒被他们忽略,甚至是张冠李戴。
他和黛玉的到来直接促进了战事的结束,这么说是没什么错误;但能如此迅速的达到战略目标,北征大军长达八个月多的围困才是前提。
若没有北征大军前期的战果,仅凭他和黛玉,可没这个本事。
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事只看表面,只看结果。
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这跟稻草多么特殊多么强大,只是时机和条件都恰到好处而已。但人们往往将功劳归结在那根稻草上,前面的无数根稻草不过是做了无聊的垫脚石,不会被人记得。
黛玉皱着眉头道:“这些人说的……未免也太夸张了罢。”
周航从荷包里摸出一个精致的小锦盒,揭开,里面竟整整齐齐的摆着几样蜜饯,有糖金桔、糖莲子、果脯和桂圆干。他捧着小锦盒递到黛玉跟前,道:“尝尝好吃不?”
黛玉看他一眼,疑惑道:“你从哪里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