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番外:簪缨世家(1)(1 / 1)

番外:簪缨世家(1)

某日午饭后,宁侯府大总管长矛因有要事要回他家夫人,于是急匆匆的往姚夫人居住的燕安堂去。

盛夏,蝉鸣嘶嘶之时。燕安堂院子里静悄悄的,几个丫鬟靠在廊檐下打盹儿。

长矛大总管也没功夫多说,因进燕安堂对他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他家夫人医术了得,规矩上却从不计较,所以大总管想也没想便直奔正堂。

熟料,刚行至长窗前,便听见里面有人娇娇媚媚的叫了一声:“啊——好痛。”

大总管心里咯噔一下,脚步顿住。

“这样呢?还痛吗?”宁侯低沉的声音像是揉进了蜜糖一样,听得大总管身上的鸡皮疙瘩如雨后蘑菇,长了一茬又一茬。

“嗯,好些……唔,再用点力。”

咱家夫人平时杀伐决断也是个利落的女人,想不到这什么的时候这声音居然也媚出水来,啧啧……长矛大总管捂着嘴巴,脚底生根。

“好,这样?”

“嘶……哈!好舒服……”

“舒服吧?”

“嗯,再来。”

“好……”

长矛大总管终于听不下去了,天大的事儿这会儿也不用回了,于是悄悄地往后退,一步,两步,三步……

退至廊檐拐弯儿处,料想屋里的人应该听不见了,方长长的舒了口气,大大方方的往外走。

燕安堂西里间,姚夫人的卧室里。

宁侯一双有力的大手在夫人柔弱的肩膀上来回的揉捏,手法娴熟,力道把握的相当好,一看这事儿就干了不止百八十遍了。此乃长年累月练出来的火候。

“夫人,怎么样?”宁侯颇有点显摆的意思。

“好多了。”姚夫人哼了一声,扭了扭身子,“这边,胳膊也捏一捏……”

某日,大珠珠终于逮住了宁侯这对大忙人,把人拉过来做个小采访。

因为时间关系,所以一切不必要的问题全都略过,大珠珠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直奔主题。

大珠珠:姚神医,请问你跟宁侯大人啊。

卫依依:啊啊啊——就是不稀饭啦!

唐贞元和萧琸对视一眼,齐声问:那你喜欢什么?

卫依依小盆友炸毛敲桌子开始撒泼:我神马都不稀饭!

唐贞元:妹妹别哭,我的这个铃铛给你玩儿。

卫依依:不要!

萧琸:乖宝宝,哥哥的玉牌给你玩儿。

卫依依:不要啦!

诸如此类,以此类推。

最后四岁的唐小公子和六岁的萧小侯爷彻底败北。

那边三个大男人相谈甚欢,另一边三个女人也聊得开心。最后两家做客的各自带着孩子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苏玉蘅发现自己宝贝儿子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托着胖胖的小下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端的是忧郁阴沉,于是好奇的问道:贞元,你想什么呢?

贞元:想依依妹妹呢。

苏夫人:依依妹妹怎么了?

贞元:她不喜欢我。

苏夫人:她不喜欢你什么啊?

贞元:她什么都不喜欢。她不喜欢我,也不喜欢我的财产,娘亲,我都没有女朋友,肿么破?

苏夫人:……

卫将军被自家夫人嫌弃审美观太糟糕而且一点都不懂浪漫。

被夫人嫌弃乃是头等大事,于是将军这日终于把大珠珠堵到了死胡同里。

后妈,你必须给本将军开外挂,本将军要浪漫。

想要浪漫?老娘给你介绍个师傅。

谁?唐萧逸那二货就算了。

当然不是。

萧霖那种又臭又硬的也不要。

当然不是。

你不会告诉我是丰少琛那个娘们儿吧?

不是!

那是谁?快说。

镇南侯,叶逸风。

叶……逸风?你是说那个买个丫头当女儿宠,宠不够又想娶回家当媳妇的变态?!

卫将军拳头捏得咯咯响,朝着大珠珠挥了又挥。

你丫不变态,动不动就给人灭族。

阳春三月,烟雨江南。

唐萧逸被宁侯爷调至江南当差,夫人随行。

恰好清明时节靖海侯要给祖父扫墓,便也带着夫人来了江南。

韩明灿,姚燕语,苏玉蘅三姐妹好不容易能在江南一聚,十分难得。姚燕语做东邀请二位姐妹来家中闲聚一日。

加上姚凤歌四个女人凑在牡丹园里打马吊,另一边竹林中石桌周围卫章,萧霖,唐萧逸三个男人凑在一起品茶聊天。

开始总避免不了一些朝中之事,后来聊着聊着便转了弯儿,不知是谁把话题扯过来的,宁侯爷端着茶盏眯着眼睛懒洋洋的说了一句:“老二的话应该是我的大。”

萧侯爷立刻不乐意了:“你这话说的也太满了吧?”

唐将军也好笑的看着宁侯:“侯爷您凭什么说您的最大?”

“怎么,你们不服?”宁侯邪气的睨了唐将军一眼。

唐将军长期被屈于宁侯的淫威之下不敢反驳,只得转头看萧侯爷。

萧霖笑道:“你说你的大,你得拿出凭据来。”

“大就是大,看还看不出来?”宁侯说着,眼神往牡丹园那边扫了一眼,他家夫人似乎抓了一手好牌,正笑得开心。

萧侯爷顺着宁侯的目光扫过去,看见自家夫人之后,淡然一笑:“得了,谁大谁小,这事儿咱们说了不算,夫人说了算。”

“对!夫人说了算。”唐萧逸立刻同意。

“那你去问问?”宁侯懒懒的笑了。

“问就问。”唐萧逸招手叫过旁边服侍茶水的一个丫鬟,低声吩咐了几句,丫鬟应声而去。

这边三个男人谁也不服谁,只等丫鬟回来报结果。

片刻后,丫鬟果然回来,笑吟吟的一福,说道:“回三位爷,夫人说了,宁侯夫人是八月底怀的,今年闰四月,小哥儿应该是后四月出生。靖海侯夫人是九月底怀上的,比宁侯夫人晚一个月。唐将军夫人跟靖海侯夫人是同一个月,所以不好说谁的大谁的小。”

卫章听完得意一笑:“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论老二的话,就是我家的大。”

有那么一句话说‘富不过三’。便有人觉得,门阀之家每经过三代便会有一次消沉或者败落。有的人家在这样的时候挺不过去就彻底的消沉下去甚至永远的销声匿迹,但也有门阀士族则因为家学的传承而东山再起。

姚燕语身为一个负有两世才学并熟悉上下几千年古国甚至世界兴衰史的人,自然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在功成名就之后,便更加注重家学的传承。所以在宁侯府,总会有一个孩子被从小培养成宁侯这一爵位的接班人。不一定是长子,可以是任何一个儿子,只要他对行军打仗感兴趣,宁侯夫妇都会不遗余力的培养。

作为皇帝,笼络权臣的最有力的办法就是联姻。大运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姚燕语的儿女们开始,宁侯府的子女们总是大云皇室联姻的首选。但姚燕语深知,离皇位太近的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对于和皇室联姻的事情,她从来都主张:卫家男儿尚主可以,但女儿决不能入宫做妃嫔,做皇后也不行。

因为她在卫家地位的特殊性,自然最大的原因是丈夫的宠爱,姚燕语的这些观点都被当成卫氏家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当然,单只因为‘女儿不入宫’这一条,卫家便没少受皇室的为难。

但是宦海沉浮,卫家人凭着骁勇善战,凭着用兵如神,凭着医术精妙等安身立命的本事,在大云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虽然饱经风雨,但还是把先祖用血汗挣来的爵位给保到了最后。

宁侯这个爵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直到刚到弱冠之年卫家,意图削去卫长卿的一等爵位,降为一等伯。

宁侯之位传承了七代人,若在自己的身上被削去,卫长卿自问自己死后无颜见先祖。

唐氏自然也明白自己夫君心里的苦楚,于是亲自研磨陪着卫长卿,夫妇二人斟酌字句,上了一道奏疏,自请赴西疆,为大云守疆卫土。

这一道奏疏递上去没两天就批复下来,皇上竟然准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