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1)
“走了走了!天黑之前赶到济州就有饭吃了啊!”一个老者嘶哑的喊了一声。Www.Pinwenba.Com 吧
“是了,快走快走,晚了可就进不了城了。”有个妇人牵着七八岁的孩子随声附和道。
众人原本疲惫的脚步因为有饭吃而快了些,男子抬手拢了拢散落的一缕脏兮兮的头发,一步一拐的跟上了逃难的队伍。
有了陆家给的那几十车药材再加上济州县粮仓里的粮食,童大临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姚燕语也清闲了许多,不再着急以太乙神针为伤患者医治,而是只让郎中和几个医女把伤患分为几种,伤风受寒的,因伤高热的,还有吃喝不干净引起痢疾的等,再把病患各自分开区域,统一开方煎药,另安排专人负责。
虽然病患极多,但因为统筹方法得当,再加上陆家给找来的那些郎中都仰慕国医馆医女们的神奇医术,想着能偷师学一点也是好的,一个个儿干的相当认真卖力。而姚燕语又天生不是藏私的性子,有人想学习,她便倾囊相授,如此,上午姚院判问脉的时间便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时候,跟在身边只听医女们跟姚神医的问答,便能大受裨益。
且事情一经传开,更有一些别家药铺的坐堂先生偷偷跑来听讲学习。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至也知道,像济州还有恒郡王憬郡王亲自前去督促赈灾的州县肯定要比那些没有钦差的地方要好过些,虽然大灾之下,不管是大户还是贫民,都深受其害,但地震不是水灾火灾,粮食草药什么的却不会被烧掉也不会被冲走,挖开那些坍塌的库房,吃的喝的还是会有的。只看县里的官员如何跟那些富商大户协调罢了。
就像济州这样的地方,童大临不敢得罪陆家等,但姚燕语一来便有办法。而其他州县就不一定了。为天下百姓计,姚远之的方略是正确的。但如此一来,卫章来济州的行程便会再拖几天。
姚燕语看着卫章字里行间对老岳父的些许微词便忍不住轻笑,看到最后,卫将军居然也有一首词,却不是什么名家手笔,而是他一个完全不懂风月的家伙胡诌的,字句虽然对仗不工整,但勉强押韵:一日不见隔三秋,两日不见愁白头,待到他日终相见,淋漓酣战再无休。
看前两句还有点谱,待看完第四句时,姚燕语忍不住啐了一口,低声笑骂了一句:“这个流氓。”便把信笺折叠起来塞进了信封丢到了茶桌上。
其实她却不知道,卫将军看到她的书信时那种千回百转百爪挠心的样子,说什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事实上卫将军当时恨不得立刻快马加鞭跑来济州,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摁到床上放肆一通再说,他们是皇帝赐婚的正经夫妻,朝朝暮暮都嫌不够呢!谁要跟她什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但不管心里有多么想,卫将军还是个理智的人。面对妻子的温婉情书,最后他也决定风花雪月一把。只是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除了兵书就是兵法,对这些香艳诗词上却是一窍不通。想着找唐萧逸这二货过来帮忙吧,又怕被他笑话。
再说,夫妻之间的悄悄话让第三个人知道了也终究不好。所以卫将军花费了一整夜的功夫,写写画画,涂涂改改,最终写成了这么一首打油诗,还被夫人给鄙视了……哎!真特么不容易啊!
且说童大临又接收了一批灾民,却不准这些人入城,只在北城门外稚气粥棚,每日一碗稀粥,不求温饱,只愿饿不死这些人就行,而县衙的三把手主簿大人明确说了:济州县没有余粮,希望诸位吃完这顿尽早离开,继续往南走,逃离这重灾区,到了恩城地带就好了,据说那里基本没受地震的影响,且今年恰逢丰收年,肯定能让大家吃个饱饭过个好年。
当然,这些话对这些灾民来说无异于放屁,他们根本不信,就算信也没用,已经逃亡了三五天了都没吃上顿饱的,在这里虽然不能吃饱,但每日一碗粥最起码能保住命了。
去恩城?谁还有命走去二百里路之外的恩城?早成了路边冻死骨了。所以任凭主簿大人喊哑了嗓子,城外的灾民始终有增无减,离去的人寥寥无几。
“大人!您得想个办法了!再这样下去,这灾民越来越多,若是还只是一碗稀粥的话,怕是会极其民变啊!”主簿大人如丧考妣的苦着一张脸,劝道。
童大临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能有什么办法?钦差姚大人本来还说几日后会皇上会给粮食和药材,可如今过去五六天了,粮食没见一颗!药材也没见一两!坐吃山空知道吗?!本县身为父母官,自己的几万灾民还管不过来呢,哪里顾得上那些外乡人?!”
“说来也奇怪了,这些人从北面来,怎么不去京城?咱们济州这小地方不管怎么说也比不上大云帝都啊!”县衙二把手县丞大人撵着稀落的山羊胡,叹道。
“真是奇了怪了!帝都总不能少了他们的一口饭吃吧?!”童县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