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南阳老乡(1 / 1)

南阳老乡

黄叙听曹操这么说也是非常惊讶,雒阳城内认识自己的人不多,能说跟自己有瓜葛的人也没几个,而这些人当中深夜拜访曹操的人黄叙依然想不出是谁。Www.Pinwenba.Com 吧

曹操起身其迎接来人,黄叙也只能静坐亭中。此时雪已经小了,但又起了风,曹府的仆役用幔帐将小亭子三面围定,亭中有炭火熊熊,顿时暖和了很多。

想必曹操在门口已经与来人说了亭中的聚会,所以远远地就能听到曹操爽朗的笑声向梅园而来,曹操果然带着来人到亭中来了。

梅园中的积雪反射着亭外的篝火,看似明亮,但照在人脸上的时候确实模糊不清。黄叙只是隐约的觉得来人是一个老者,但具体是谁,确实看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老者不是自己的熟人。看着曹操侧身引路的样子,黄叙知道来人的地位很高。

梅园中有数十个仆役在旁边伺候着,道路上的积雪随时都会被扫去,虽然此时已经积雪盈尺,但小道上倒是不影响人行走。来人带着四个亲随的人员,也不知道是门人弟子还是仆役,几人都是步伐轻快,是有功夫在身的人,很快就来到亭外。

来人走进亭中,摘下头上的雪帽,身后的从人帮着怕打披风上的雪片。黄叙就着火光仔细的看了一下来人,他肯定不认识。只见来人身着青色便装,一头花白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花白的胡须也是修建合宜,削瘦的脸颊上皱纹满布,但一对眼睛炯炯有神,看年龄应该在五十多岁,看气质应该是一个官员。

曹操直接介绍:“司空,这就是黄叙,这位是清河崔琰,我们正在观梅饮酒呢!”

曹操一生司空叫出来,黄叙登时就明白了来人是谁。来人正是司空张温,封互乡侯的兵家掌门人,南阳穰城人。张温与黄叙还确实有瓜葛,除了是南阳老乡外,两人还是亲戚。张温是蔡讽的姐夫,而蔡讽是黄忠的新任老丈人,黄叙的后妈蔡夫人管张温叫姑父,从这里论,黄叙还要交张温一生姑丈。

“黄叙拜见司空!”“崔琰拜见司空!”两人上前见礼。

张温是兵家的掌门人,虽然黄叙无门无派,但两家是亲戚,黄叙必须以晚辈之礼见礼;崔琰是儒门世家子弟,想必祖上与张温有些瓜葛,也是以晚辈之礼见礼的。张温原为大司农,因为黄巾之乱而被任命为监察百官的司空,只是张温因何与曹操如此熟悉,黄叙却是不知道。

“都是少年才俊啊,老夫此来是私事,你们不需谨小慎微,我们接着饮酒,我可是很久没有看到梅园的美景了。”张温说着,当先坐下,有曹府的仆役赶紧过来用布把张温脚下的水迹擦去。

黄叙看的一愣,到底是豪门世家啊,仆人伺候人的水平都不一样。南阳黄府的仆役就做不到这一点,外面的雪虽然没化,但张温靴底沾着的残雪在亭中很快就化成了水,如果不及时擦去,就会弄脏衣服。曹府的仆役把握时机非常到位,根本不让人感觉到趴在地上擦拭有突兀之感,这就是贵族的沉淀吧!

张温坐下,曹操作为主人,就要敬酒,张温也不推辞,连饮三杯,倒也豪放。曹操敬完酒,崔琰又起身敬酒,张温也是连喝三杯,到了黄叙,张温也是来者不拒,尽显兵家掌门人的豪放气概。

一轮酒喝罢,张温主动开始说起来意。黄叙从张温的语言中,知道张温是当年曹腾推荐为官的,两家一直来往频繁。直到曹嵩辞职归隐故里,张温升为司空,碍于司空的职责,所以才很长时间没有来往。

张温提到凉州兵变,黄叙更是认真的听着。凉州叛乱是以先零羌人北宫伯玉、李文候为首的归附大汉的羌人响应黄巾之乱而引起的,北宫伯玉和李文候自己知道影响力不足,就劫持了在凉州有很大影响力的边允、韩约在军中谋划。

边允、韩约都是金城金城大族子弟,在凉州有很大的影响力。两人也是鬼迷心窍,此时已经跟北宫伯玉、李文候狼狈为奸,害怕连累家人,就把名字改为边章、韩遂。虽然人人都知道是这二人在凉州叛乱,可是大汉朝廷却没有对边、韩两家问罪。为了显示汉律的公正无私,绝不轻易加害民众,倒是让这两个人改头换面成功,张温的言语之中也对朝廷的这种自欺欺人极为愤慨。

边章、韩遂此时已经成为凉州叛军的首领,还连结了黄巾残余势力的宋建和王国。此时在整个凉州攻城略地,金城太守陈懿被杀,护羌校尉冷征也被叛军伏杀。整个凉州烽烟四起,游牧民族蠢蠢欲动,汉人在凉州战战兢兢,期盼朝廷大兵救援,只是朝廷内部意见不一,一直没有平叛的动作。

黄叙也大致听出来了张温的意思,张温作为兵家此时的掌门人,是主战派的核心力量。但边章、韩遂不同于黄巾贼,他们打出来的旗号是要诛除宦官,澄清寰宇。这个口号却是得到了儒门的暗中支持,朝廷内部主和派的主力就是儒门,作为主战派的张温就需要寻找支持,不管是作为法家弟子的身份,还是宦官后人的身份,曹操都是张温拉拢的对象。

只是张温却没想到,此时黄叙也在曹府做客。墨门支持黄叙父子的事此时已经传出,各家的核心门人都已经知晓,雒阳墨门的魁首是毕岚,毕岚作为十常侍之一,自然也是对凉州叛军深恶痛绝,此时能够跟黄叙沟通,张温倒是没有摆长辈的架子。

黄叙听着张温对于凉州叛军的种种分析,也不由的对这个兵家掌门人肃然起敬。张温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生平更是没有直接指挥战争的经历,但他却是能将行军打仗的种种细节直接剖析开来,绝不是一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把后勤保障工作给概括的人。

张温从皇甫嵩、朱儁明年班师回朝算起,现有兵员数量,兵甲配备情况,战马损耗情况,士兵的伤病和疲劳情况,凉州的天气情况,长安到凉州的地形、路况等等内外部条件计算行军路线和行军进度。又从凉州汉人、羌人、西域胡人、匈奴人的习惯,人口分布,各民族的矛盾,凉州各城的豪门大族态度等,计算大军在凉州可获得的给养补助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张温对于这场战争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更是将他个人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前黄叙还在奇怪,作为兵家掌门人的张温为何会做了朝廷的大司农,通过今晚的接触,黄叙才知道曹腾的识人之能。张温是一个综合管理型人才,对于复杂事物的管理能力极强,和平时期的大司农是大汉朝廷中管理难度最大的官职,张温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张温的话中只是简单的带过了皇甫嵩和朱儁的平叛之功,但黄叙也很敏感的抓到了张温的意思。张温作为兵家的掌门人此时没有军功,在兵家的地位中就要受到皇甫嵩和朱儁的挑战。

同样的道理,此时的大将军何进也受到了皇甫嵩和朱儁的威胁。此时皇甫嵩和朱儁的封赏已经确定,两人被封为左右车骑将军。按照大汉军制,只有骠骑将军和大将军高于车骑将军。如果二人中任何一人领兵平定凉州叛乱,战败不说,如果战胜,朝廷拿什么去封赏他们,起码何进不想让出自己的大将军之位。

黄叙感觉到了张温此时来找曹操,背后还有何进的意志在。曹操几代在朝中为官,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比黄叙要了解的多,肯定也能看出此事背后的意思。

张温的意思表达清楚之后也就没有再逗留,想必他还要寻找其他的支持。曹操虽然是法家的杰出弟子,但法家在雒阳的弟子众多,自从法家的掌门人桥玄去世之后,法家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统领众人。

桥玄一生恪尽职守,宣传法家思想,同时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同,官至太尉,尽显人臣之荣,但死的时候连下葬的钱都是曹操给出的,此事也让曹操对于朝廷大失信心。

曹操对于桥玄一直以师礼事之,还邀请好友蔡邕为桥玄撰写碑文,此事也让曹操在法家门人之中名声大震,但大将军何进一直觊觎法家掌门之位,曹操此时地位和权势都无法与何进抗衡,黄叙也知道曹操非常记恨何进。

曹操对于张温的求援没有表态,黄叙也不知道曹操实际的意思。张温走后,曹操也不提此事,两人商议了一下涅阳白纸的一些情况,看到夜深,黄叙就主动告辞。

黄叙踩着厚厚的积雪回想张温的言辞,对于大汉朝廷的勾心斗角也是摇头不已。边章黄叙倒是没有听说过,但这个韩遂却是三国的名人。韩遂一直割据凉州几十年,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就是后来马超造反,也是推举韩遂为帅,韩遂不可能死在此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