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益州
南阳几次战争中,甘宁的表现都中规中矩,没有抢眼的地方展现出来。Www.Pinwenba.Com 吧收复穰城的时候,由于杀戮过重,还被黄叙申饬了一番。宛城收复之后,黄叙被封为列侯,甘宁什么也没捞着。
墨门弟子中不光黄回担任了涅阳县令,还有马魁、颜行都是县令。黄氏有黄甲、黄乙出任县令,涅阳本地势力的张机也做了一县县令,就连最后倒戈的黄巾部属董骐也做了县令,锦帆贼的兄弟没有一个因为军功做官的。
黄忠来信中,说益州计划已经发动。黄叙就知道是甘宁已经脱离涅阳了,甘宁虽然性喜奢华,但为人忠勇有加,黄叙深知他的为人,兄弟俩肝胆相照,益州计划自然由甘宁执行最为合适。
益州计划,最为核心的就是有人能在益州暗中发展势力。黄忠所封的平南将军并不是常设的军职,大汉也没有定例说平南将军可以节制益州的军事,参谋部在制定益州战略的时候就考虑到黄巾之乱结束后的种种情况,所以在宛城之战开始就布下了这个局。
在外人眼中,就是黄氏父子利用了锦帆贼,而在平定黄巾之乱后,立即与水贼出身的甘宁划清了界限。这种做法,倒是符合此时世家的作风,因为谁也不想为一个水贼出身的人,让自己的家族蒙羞。
甘宁志向远大,心智坚定,所以才能成为东吴的大将,虽然此时还很年轻,但他对益州的熟悉和转战游击的能力是此时涅阳众人中独一无二的。黄叙对甘宁信任有加,再加上益州墨门势力也很大,大多数人都与甘宁认识,所以决定了由甘宁执行益州战略。
益州之地,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此时人口有近六百万,仅次于荆州。但益州的蛮人非常多,他们不习汉礼,不穿汉衣,有的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不时地攻击汉人,劫掠财物。
大汉天下十三州中,北边的幽州、并州、凉州都有游牧民族威胁,南边的扬州、交州、荆州、益州都有蛮族为祸,只有青州、徐州、兖州、冀州、豫州、司隶外部威胁。所以各州刺史的权利也不一样,有外部威胁的州刺史都有兵权,能直接指挥军队打击异族。
益州此时的刺史叫郗俭,是张让的忠实走狗,为人贪婪成性。甘宁当初的蜀郡郡丞就是从他手里所买,但甘宁干了几个月就被拿下了。郗俭精于聚敛财富,又大肆贿赂张让,益州天高皇帝远,他的刺史之位倒是做得稳如泰山。
蜀郡盛产井盐,又有丝麻之物,土地肥沃,数百年不遇灾荒,各郡都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但郗俭兵权在手,纵容蛮族抢掠,然后再去剿匪,所得财物全部据为己有,还巧立各种名目增加赋税,比如此时的剿匪税,就是借口黄巾之乱而收的。
别人刮地皮也就是联合世家豪族,大家一起发穷人财,但郗俭非常有魄力,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干,连口汤都不给世家豪族留。
南阳的水路连接益州、汉中,来往商旅对郗俭都是骂声一片。黄叙早就盯上了益州,所以在平定南阳的过程中,就跟甘宁商量了后续的计划。此事又有黄忠、黄甲等人的谋划,自然布置的非常缜密。
甘宁在宛城收复之后,连日游走于烟花之地,肆意放纵,就有南阳的官员弹劾甘宁。黄忠连着三天申斥甘宁,更是因为他酒醉大闹郡兵的军营而将他痛打一顿。
锦帆贼因为大多都是巴蜀两郡的人,自然不能编入南阳郡兵之中。宛城收复之后,他们就回到了船上驻扎,甘宁被打,锦帆贼当夜就在宛城外放了一把火,连夜逃走了。好在火情被及时控制,只是烧掉了城外农民堆放的稻草垛,倒是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锦帆贼都是精于操舟的水上好手,涅阳水军的主力战船都是锦帆贼的,等到黄忠被告知锦帆贼作乱,甘宁早带着人马顺流而下多时了。
黄忠没有大船追逐锦帆贼,只能快马通知沔水下游的郡县堵截甘宁。本来江夏驻扎着大汉水军,但宛城一役,江夏水军的主力被秦颉拼了个精光,战船也被黄金家眷劫走,甘宁自然一路平安的回到大江之上。因为装备精良,沿途的郡县非但不敢拦截与他,还偷偷的送来酒肉粮草,不想让他骚扰。
按照原定计划,甘宁会带着锦帆贼重新称霸大江之上,还会大肆的招兵买马,在益州建立根据地。
益州此时郗俭所能控制的郡兵也就在万人左右,还要分散在各县防御,对于甘宁的威胁不大,只要甘宁不去大肆攻城略地,郗俭自然不会调集人马围剿他。
锦帆贼本来都是巴蜀两郡的不良少年,都有一定的家世,要不然也不可能与甘宁为伍,只是因为在家中不受待见,所以才做了水贼。他们这两年在大江上威名赫赫,但对于来往商船从不赶尽杀绝,相比蜀郡郡兵的作风,大江上的商旅更欢迎他们的回归。
益州的州治在绵竹,辖下九郡。其中汉中与南阳的水路相连,此时由于凉州兵祸甚重,汉中也成了商旅的重要转折地。人口最多的是永昌郡和巴郡,都有百万以上的人口。其中最为核心的区域是广汉郡和蜀郡,地理位置优越,又没有蛮族为祸,经济发达,绵竹就在广汉郡,而成都在蜀郡,这两个城市是益州最大的两个城市。
参谋部的益州攻略是沿河布局,锦帆贼大多都是巴郡的人,墨门在益州的人手也很多,甘宁有涅阳的军事装备供应,假以时日,就是益州刺史郗俭也奈何他不得。大江横贯益州,流经广汉、犍为、巴郡,流域内是益州人口最多的地方。
益州势力错综复杂,虽然大汉几百年的威压让益州各方势力稳定而平衡,但这种稳定的平衡中,依然有暗流涌动。
益州的势力简单说来是两大的势力,汉人和蛮族。汉人人口有近五百万,蛮人人口也许更多,但统计在册的人口不到百万。从表面上看汉人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蛮人大多数人口居住在深山之中,从来也没有服从过大汉的领导和管制,更别说统计户口和征税了。
就是汉人势力也有很多的划分,前秦统一六国,迁六国富户填充巴蜀,这些六国富户在巴蜀遗留下来的势力也有各种诉求。其中一部分帮助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当然也有不认可大汉统治的势力存在。
世族光武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益州是最大的反抗势力公孙述的基业。公孙述是扶风茂陵人,多年在蜀地为官,深得民心。王莽的天凤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公孙述就割据益州,并且与光武帝同年称帝,连光武帝的信中都称他为公孙皇帝,所以当时称为东西二帝。
建武十二年,大司马吴汉攻破成都,屠尽公孙氏。但公孙述在蜀地精于多年,属下忠心的将领、亲眷流落民间的不在少数。一百多年来,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复辟西蜀的皇朝,黄巾之乱天下动荡,这些人此时只怕也耐不住寂寞。
益州人口众多,形成的世家豪门也是众多,但没有在光武中兴的过程中没有拥立之功,所以在大汉朝廷的地位就无法与南阳豪族、河北豪族相比,甚连关陇豪族也比不了。大汉的人才选拔,都是推荐而来,益州在朝廷中的官员少,就形成了天然的劣势。世家豪门的政治诉求不能被满足,就形成了很多反对势力。
益州千年来,一直汉蠻不两立,大汉朝廷一直推行王道教化,但地方官员迫于各种压力,都对蛮族实施高压政策,动辄就是灭族。造成了蛮族仇恨汉人,更不会学习汉语、汉文,所谓王道教化就是空谈。
顺帝时期,沛国道人张陵带领门人弟子在益州传道,张陵约会八大鬼王,并且击败了他们,划定界限,人在阳处,鬼在阴处,自此鬼类不敢再侵扰人,张陵由此名声大震。
张陵创立正一盟威道设立二十八治与二十八宿相配,立祭酒分领教民,犹如官长。又使徒众出米绢,张陵以廉耻教人,乃立条制,令有疾病者书及其生身以来所犯之过错,手术之书投水中,与神明盟誓,以身死为约,不得复犯,谓之“首国”。道民因惧怕患病,皆遵守戒律。张陵还设置命籍,要求教徒在一定时候会集治所,核实户籍,检查教徒有无违反禁约行为。并规定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所以又称五斗米道。
张陵大肆宣扬鬼神被天下显学的儒门极力打压,他设立二十八治与二十八宿相配,又挑战了皇权。明帝设立云台二十八将,民间已经把云台二十八将神化为二十八宿,所以张陵被朝廷称为米贼,也对正一盟威道极力排挤。
黄叙无从知道张陵的道术如何通神,但正一盟威道就是后世的天师道,此时在益州的势力庞大,连蛮族都有很多奉道之人,官府也不敢公开剿灭,已经成为益州的一股大势力。
黄叙还知道张陵的后人张鲁后来割据汉中,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连曹操都非常忌惮。与黄忠并称五虎上将的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就是在张鲁的帐下混日子。
益州的汉人、蛮人势力错综复杂,想要真正占领益州,需要很多工作去做。涅阳此时实力弱小,黄叙自己又在大汉皇宫之中,想要整合益州势力,稍微露出马脚就会让涅阳招来灭顶之灾。
黄忠的信中也表示了一些对黄叙安全的担忧,另外一件事就是周泰的九江水贼核心人员已经秘密到了涅阳,他们会在涅阳学习和训练一年时间才能执行扬州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