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天子
收起手中的袁氏资料,黄叙只觉得酒意上头,更觉困乏。Www.Pinwenba.Com 吧走回里屋,倒头大睡。也许是这几天太过疲劳,也许是葡萄酒真的有安眠的功效,黄叙被小梅叫醒之后,才知道已经日上三竿了。
李正过来传诏,天子命黄叙到濯龙园见驾。黄叙隆重的沐浴更衣,小菊还把黄叙的衣服用香料熏蒸,搞得黄叙打了好几个喷嚏。黄叙自从修炼孝义心经之后,一向有早起的习惯,被张仲景告知身有隐疾,更是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就连那日跟小梅盘肠大战后也是早早起来练习五禽戏。此时只觉得醉酒误事,就在房中简单的做了一套五禽戏,倒是忘了后世休假时候也是天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见过李正,才知道天子已经早早的到濯龙园了。对于这个历史上公认的昏君,黄叙也是觉得莫名其妙。他能在黄巾之乱开始,听取建议,快速任命有能力的官员和将军迅速的扑灭了黄巾起义。他又在宫中将天下官职,按油水的丰厚程度划分明确的买卖价格,谁要升官,都要缴纳相应的钱财。比如此时的司空张温,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兵家魁首,也老老实实的交了一千万钱。此时的南阳太守秦颉,更是缴纳了两千万钱给天子,背后花费的钱财更是无数。
这个谥号为灵帝的天子刘宏,一方面通过宦官势力和袁氏剿灭了外戚窦武,一方面又大肆任用外戚何进去制衡宦官。这个十三岁被权臣窦武迎立即位,当年窦武就被诛灭,而后安然的坐着天子之位,至今已经十五年了,虽然发生了黄巾之乱,但此时的大汉天下依然坚如磐石。纵然有些人在私下里做了些造反之事,也都被这位少年即位的天子轻松化解,黄叙在永安宫中的所见所闻,让他对这个皇帝绝不敢有轻视之心。
黄巾之乱虽然祸乱八州之地,但天子并没有增加赋税,只是要求公卿捐献兵甲、马匹、粮食以备军用。他拿出自己收拢的卖官钱的大部分给各部队奖赏,还把大汉数代积累的西园良马拿出来军用,这些事也是可圈可点的。但他又过于贪财,还精于商事,上次黄叙在濯龙园中见的驴车,就是灵帝赵宏的一大发明。
天子捐出西园良马,就给自己打造了一辆驴车。他下诏让朝廷公卿捐献良马,虽然收效甚微,但此时公卿出行也不敢大肆用马车。黄叙听说两个月前,雒阳的驴价钱数倍于良马,雒阳满大街都是驴车跑来跑去。永安宫更是提前在全国采买毛驴,此时赚的盆满钵满,增建濯龙园的钱就是来源于此项收入,而这件事的幕后推手就是汉灵帝刘宏。
但他给自己拳养的几条狗戴上进贤冠,让雒阳官员颜面尽失,后世大骂的狗官在此时倒是名副其实。此时头戴进贤冠的黄叙都觉得脸面丢进,何况那些长期在朝中为官的元老重臣。这些人大多世代为官,出身名门,从小学习文化礼仪,费尽心思进入朝堂,结果跟狗享受同样待遇,这些矛盾都会慢慢积累等待爆发!
有李正引路,两人自然是从北宫之中穿行而过,看过安然楼的奢华,黄叙突然觉得大汉皇宫是如此的朴素,但数百年的积累,让大汉皇宫在朴素之中有透着一股大气磅礴。一个矗立在东方的巨无霸国家,一个领先东方的民族,正如这经历了百年风水雨打的北宫宫殿一般,斑驳的宫墙之上展露着峥嵘的气象。
一路上,黄叙的思绪不断的跳跃着,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点点滴滴中去思考未来。穿过北宫的西便门,黄叙明显的感觉到濯龙园内外的保卫工作加强了很多。上次来到濯龙园中,虽然也有羽林军把守,但只是在门口和墙内巡逻。此时整个濯龙园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濯龙园与北宫之间的西大街更是被戒严,处处都需要特定的腰牌才能通行。
大汉羽林军,黄叙一直都在留心观察。大汉羽林军号称天下精锐,除了在汉武帝时期人数在两万人左右,之后人数一直不多。大汉的中央军队分为南军和北军,北军负责天下安危,但大汉承平已久,北军日常只是负责雒阳周边的防御工作,常备人数只有五千人。此时南军名称已不复存在,但是“光禄勋”和“卫尉”仍然存在。
光禄勋下设七署,其中两署: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一百二十八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八百人、羽林右骑九百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羽林郎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选自六郡、三辅地区的良民。二,选自从军死事之子孙。三,选自征战有功者。“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补之。
袁术此时为虎贲中郎将,袁术所领导的虎贲军也是羽林军的一部分,虎贲军全部都是骑兵,是羽林军中最为强大的一部分,日常屯驻在北邙山,此时屯驻在旋门关。黄叙在途经旋门关的时候并没有见到虎贲军,想必是单独扎营,并不负责旋门关的日常防御。
袁术能出任虎贲中郎将除了与他曾在北军五校之中担任过长水校尉外,更重要的是袁氏的布局。袁盱担任光禄勋多年,袁氏从诛灭大将军窦武的过程中,得到无数好处,袁盱的突然离世,让袁氏出现了兵权真空期,当时由于袁绍受党锢之祸的连累,一直躲在老家服丧。袁氏只能让刚刚担任河南尹的袁术回来进入羽林军,但袁术毕竟资历尚欠,只能担任虎贲中郎将,而没能担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
也许是从袁安开始,袁氏一直都在对抗外戚权臣,袁氏的忠义之名让大汉历代皇帝都很放心,所以灵帝刘宏对于袁术担任虎贲中郎将还是非常满意的,到没有觉得袁氏把持羽林军对自己有什么威胁。黄叙知道后来乱世群雄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就是这个袁术,这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事情,一个标榜世代忠诚的家族,却是第一个背叛大汉的家族。
对于袁术,黄叙此时绝对没有轻视的心思。袁术绝对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跳梁小丑,这个把孙坚父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乱世枭雄,不可能像小说中所说的昏庸无能。曹操和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把袁术评为冢中枯骨,这是黄叙一直都无法理解的。
袁术的战略规划能力是非常出众的,袁术是第一个占领南阳的枭雄,后来在南阳无法立足,才撤退到淮南,在淮南受到围攻,又经略江东。可以说袁术的每一步都是为称帝而准备的,袁术所想的就是黄叙所设想的统一天下的办法。此时南阳的综合实力是天下之冠,控制荆扬二州,就有足够的战争潜力面对北方的诸侯。只是袁术属下的战略执行能力太差,让优秀的战略规划变成了泡影。
黄叙看着验看腰牌的羽林军,一个个身材高大,铠甲精良,只是留在脸上的气质明显的骄纵。这些羽林军,一个小小的伍长,都有郎官的头衔。如果不是毕岚从中斡旋,恐怕此时的黄叙也只是这些羽林军中的一员。这些出身名门的羽林郎自然有自傲的资本,如果不是党锢之祸,他们也许都是太学中的一员,如果天下一直太平下去,他们自然能有机会外放为官。郎官外放,最少也是一县的县令,并且他们的升迁机会比举孝廉出仕的士子要多得多,因为他们可以跨越军政两界升迁,只要家族运作合宜。
但此时黄叙看到的,却是这支军队的本质。一支军队的本质是他的战争实力,没有战力的军队,铠甲再精良都会成为敌人战利品。军队的战斗力,装备是根本,但军队的凝聚力和作战意志是苦战时候的核心。
涅阳军在南阳战事之中,虽然凭借优良的军事装备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但黄叙深深的知道,如果涅阳军对阵朝廷军队,纵然有更好的军事装备都不可能取胜,因为涅阳军的凝聚力来源于南阳良家子弟对于大汉军功的渴望,他们的作战意志是保家卫国而不是造反。
但此时的羽林军让黄叙又看到了徐璆所征发的江陵义兵的影子,只是装备更精良,训练稍好一些,他们是一盘散沙的代名词。各个世家子弟来到羽林军中,虽然渴望军功,可他们更希望保住自己的性命,因为他们的家族都是天下有名的望族,只要活下去,他们都会成为大汉的栋梁,死了只是给家族一个好名声,这笔账,每个人都算的很清楚。他们根本没有作战意志,更何况各个世家争权夺利,彼此针锋相对,这种军队也没有凝聚力可言。
进入濯龙园,黄叙更是看到羽林军的人墙沿着西便门一路排开,真的是刀枪如林,铠甲曜日。黄叙不知道在雒阳城中,为何大汉天子要如此的严防死守,此时没有黄巾之乱的危机,也没听说过有谁刺杀过皇帝,汉灵帝究竟在防着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