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之死(二)
赵弘根本就不咬朱隽设下的鱼饵,朱隽再次低估了赵弘。Www.Pinwenba.Com 吧赵弘懂兵法,会练兵,龟缩城中,一方面是为了让城外诸部放松警惕,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将黄巾精壮变成真正的士兵。此时练兵有成,自然要先打垮最强大的朱隽,朱隽的大军被灭,剩下的诸部就不足为虑了。
孙坚的江东义兵战力超群,一出现在战场上就猛冲猛打,此时黄叙距离战场太远,根本看不清那个是孙坚,但黄叙知道孙坚的江东义兵都戴着特制的竹斗笠,装束与朱隽的三河精锐有明显差别。只看到孙坚的人马,快速切入黄巾贼的大军,如利刃切肉一般直刺中军。此时宛城黄巾的阵势被孙坚的人马搅乱,朱隽的投石机阵地终于调整好角度,直接对准宛城城门轰炸。不断有大石头从天空砸下,有的石头更是砸在宛城西门的吊桥上,震得吊桥乱晃,宛城黄巾正在出城的人马被从天而降的石弹打的血肉横飞,一时之间,只能缩回城内。
此时城外的黄巾贼人数比朱隽还要占优,朱隽又不能放弃投石机阵地,加上张超又带来的三河义勇,能够投入战场的兵力只有七千人,双方缠战在一起。只有孙坚的部下在战场上来回冲杀,黄巾贼的铁甲精锐没有出现,根本就挡不住孙坚的一千江东义兵。
秦颉的登城战遇到了宛城南门的,滚木、礌石、火油的强烈打击,宛城南门外直到河岸码头都铺着厚厚的石板,因为宛城是陪都,天子要在南门祭天,所以用石板铺设的很平整。此时石板经历近两百年,已经很光滑了,城上投下的滚木、礌石在伤人之后,还能弹起再次伤人,火油更是带着火在石板上流淌,秦颉根本就靠近不了城墙。
宛城西门外的战争在徐璆的江陵义兵加入之后达到**,徐璆根本不管朱隽的战术安排,直接扔掉投石机,让他的江陵义兵上马直接冲击西门外的战场。如果黄巾贼从北门而出,没有朱隽的夹击,他根本就低挡不住,到时候他全军覆没,只能被朝廷问罪,谁能救他;此时攻击西门的黄巾贼,也会有很大损失,可他根本就不在乎,荆州宗贼势力猖獗,让这些世家子弟死在战场上能削弱他们的家族势力,自己还能对朝廷有所交代,因为他的义军是为了救援朱隽牺牲的,纵然军马损失巨大,也有足够的理由不让朝廷问罪。
江陵义兵经过上一战,损失很大,这次就学聪明了。他们来是挣军功的,可不是跟那些贼寇拼命的,本来以为那些贼寇就是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民,没想到装备齐全,还不怕死。自己出身名门的性命岂是那些贱民、奴隶能比的,他们的命连自己一个衣角都比不上。此时纵马奔腾,声势很大,就是在黄巾贼外围打转,根本不往战团里冲击。纵然有徐璆在后督战,黄祖、文聘这些人也只是杀些落单的贼寇,遇到小股的黄巾贼,恨不得万箭齐发,直接射死,一旦有大股的黄巾贼靠近,立即策马远遁。
朱隽也拿徐璆没办法,江陵义兵不归他统辖,是义务作战,现在黄巾贼根本不按自己的想法打这场仗,根本就阴不着徐璆。秦颉上报的斩杀张曼成是自己联名的,如果徐璆查出什么,自己一辈子的声誉和努力就要毁于一旦,只能再找机会设计徐璆了。眼前的战况才是主要的,此时见徐璆的人马放弃北门来添乱,自己只能把最后一招用上了。
张超带着朱隽的五百家兵藏在投石机阵地中,这五百家兵比孙坚的江东义兵更加精锐,跟随朱隽南征北战,参与过平定交趾叛乱,都是兵家嫡传弟子,个个以一当十,此时杀奔宛城西门,先隔绝城外贼寇的联系,再围歼城外的贼寇。
赵弘在城头看到西门外韩忠与汉军缠战在一起,徐璆又弃北门而去,知道战机已到,立即下城点兵,以三千黄巾力士为核心,带领一万人马打开北城城门,放下吊桥,直接出北门。
徐璆在放弃北门的包围之前,就留下探马随时监控城中贼寇的动向,此时城门一开,就有探马来报。徐璆害怕自己的大营有失,赶紧派人通知朱隽,自己带着人马回防大营去了。可是赵弘根本不去夺徐璆的大营,而是直奔朱隽的大营而去,朱隽营中屯着朝廷拨付的钱粮,一旦有失,各部不战自溃。朱隽看出赵弘的动向,知道自己必须要去防守大营,立即安排探马去给黄忠、秦颉通知前来救援,同时鸣金回大营退防。
孙坚的江东义兵此时正在向韩忠的中军冲击,韩忠当初在宛城外面被文聘吓得半死,学的很聪明,马匹、铠甲都跟身边亲兵一样,不让这些武艺高强狂妄之徒发现自己。这次这个骑着青骢马,头上裹着红头巾的狂徒武艺更是高强,一把古锭刀使开,如衮雪一般,人马合一,手下没有一招之敌,看着自己的中军被破开,韩忠更是下马,与几个最亲信的子弟杂在周边的步兵之中,随时准备逃命。
孙坚听到鸣金之声,看了看前面的贼寇中军虽然抵抗能力弱,但并不混乱,一时也看不到贼寇的主将大纛所在,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斩将夺旗,就会延误军机,朱隽精通兵法,如果不是万分危急,绝对不会鸣金收兵。只能整理人马,徐徐退出战团,敌军一时也傻在那里,也不知道追击。
朱隽不是一个喜欢战前领兵冲击敌阵的将领,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人首级,那是孙坚之类的年轻人干的事,因为他们需要在军中立威,如果不能再战场上勇冠三军,怎么能约束住大汉的骄兵悍卒。大汉军制,只有边关的中低级军官长期领兵,其余军官都是战前任命,如果一个军官不能在青年时期取得耀眼的战功,战场上士兵根本就不会给他卖命,这是大汉军人的骄傲,书生领兵,追敌的时候跟不上,撤退的时候跑不掉,万一遇上武艺高强的敌军士卒,指挥官被杀还不造成全军溃败。就像黄文记忆中的后世足球运动,如果裁判不跟着球全场跑,比赛就没办法进行一样,此时黄叙才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中会出现武将单挑的桥段,以前只是觉得是小说的艺术需要,现在才知道这是青年军官要在军前立威的最好手段。
朱隽打仗总是在后军坐镇,大汉两百年承平,纵然边关有些战事,也都很快被平定,现在朝廷的各种名号的将军都是封存多年,大将军何进也是没有打过仗的外戚罢了。自己当年以家兵平定交趾之乱,天下扬名,坐镇后军才能更好的不为局部战场的得失而计较,取得战略上的胜利。朱隽的大纛迅速退入大营,各个方阵也有条不紊的退回大营,可见朱隽的大军虽然战斗力不比黄巾贼高多少,但军官的组织管理能力远胜于黄巾贼,一个基层军官的成长是需要几年时间和多场战斗才能锻炼出来的。
赵弘此次出城绝不仅仅是为了救出被困的韩忠,赵弘希望在此战能够重创朱隽,最好能灭掉朱隽的三河精锐,再去收拾秦颉和徐璆。虽然这几个月赵弘被困在宛城,但看到宛城外的汉军越来越多,他也判断出各地黄巾的下场,波才、彭脱本来还派人联系自己要合兵一处的,此时没有任何消息,朱隽的大军倒是赶来了,恐怕波才、彭脱凶多吉少。如果大贤良师围困洛阳,这些围在宛城外的狗官们早就回去救洛阳去了,只能说大贤良师也战况不顺利,恩师费尽毕生心血找寻遁去的一,最后功败垂成,兵解升天,自己今生恐与大道无缘了,不知升天之后是何景象,也许自己来生能力大道更进一步。
赵弘出兵迅速,可是朱隽久经战阵,虽然此战损失巨大,但守住大营的决心更大。虽然赵弘奋力在后掩杀,终究没能拖住朱隽的主力,赵弘是一个执着的人,看到朱隽的主力退入大营,自然全军攻击朱隽的大营,此时自己和韩忠部有两万多人马,而朱隽部只有不到一万人马,两部齐攻朱隽大营,朱隽必然招架不住。朱隽在西城门外扔下数十架巨型投石机,此时也该让他们尝尝被巨石空袭的滋味了。
韩忠看到红头巾率领的斗笠兵退到大营前面与赵弘的军队厮杀,此时才回过神来。有赵弘的黄巾力士来通知自己推动投石车去助阵,韩忠赶紧骑上马,顾不得抹去脸上的灰土,赶紧命令部下去清理道路,自己亲自押送投石车去赵弘身旁助阵。
秦颉听说朱隽的大营被袭击,有心趁着城中贼寇主力尽出,全力攻城,虽然距离朱隽大营较近,一直没有出兵救援朱隽。秦颉更希望在自己手中收复宛城,虽然现在与朱隽过从甚密,如果让朱隽拿下宛城,自己的阴谋就会被朱隽掌握,只有自己先进城,将指导张曼成死因的人屠杀干净才能让此事永远不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