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文聘再现(1 / 1)

文聘再现

秦颉关于宛城大捷的奏章给南阳带来了短暂的平静,南阳各部都处于休养和练兵时期。Www.Pinwenba.Com 吧时间进入六月份,南阳地区的雨水越来越多,河水暴涨,沔水之上,黄水涛涛,涅阳的水军已经搭建了沿河水寨,水军的船只都在河湾之中落锚,士兵移居寨内,与涅阳的联络减少。

六月二十日,因平定波才有功,因功被迁为镇贼中郎将、封西乡侯的朱隽率兵来到南阳。同时带来的还有朝廷对南阳诸部的嘉奖令,南阳诸部虽然杀敌有功,但宛城黄巾贼依然没有平定,所以朝廷只是书面嘉奖,相对应皇甫嵩、朱隽的封赏,其实督促的意味更浓。探马来报,荆州刺史徐璆亲领江陵义兵五千前来平贼。荆州的治所在江陵,刺史虽是一州的最高领导人,但南阳作为陪都郡守地位独特,以前的南阳郡守多与荆州刺史来往不多,此时荆州刺史来参战也是对南阳战事的不满所致。江陵与宛城之间有沔水可通,但此时水深浪急,船只不能逆流而上,所以徐璆只能从陆路向南阳进发,日夜兼程却是落到了朱隽的后面。

江夏黄氏应募在江陵义兵之中,黄氏当代族长黄祖亲率族中子弟在刺史徐璆帐前效力。这次来宛城通报的探马就是江夏黄氏的族人,黄叙了解到从宛城出逃之后,踪迹全无的文聘,此时也在江陵义军之中效力。

文聘的出现让黄叙平静的心情再起波澜,孙夏受命潜入宛城,此时已经在宛城黄巾中得到第三的位置,赵弘重用孙夏也是为了牵制韩忠的作用,同样世家子弟的受重用也让一部分城中的小型家族看到在黄巾军中有博取军功的希望。黄叙安排情报处的人员多次进入孔氏旧宅找寻那面铜镜,至今都没有任何消息。黄叙猜测,那面铜镜如果还在宛城一定落入了太平道重要人物的手中,孙夏从宛城中传出的消息也没有找到那面铜镜,铜镜只有可能在赵弘或者张曼成的妹妹手中。如果不在宛城,那么文聘一定知道铜镜的去向。

孙夏是忠诚的,宛城的军政要事,孙夏都通过情报处一一报给黄叙。黄叙在想那个被孙夏说成仙女的神秘女子,张曼成的妹妹叫小玉,莫非全名叫张曼玉?很有意思啊!这个神秘的女子是否真的继承了张曼成的道术,她能把黄文送回两千年后的时代吗?涅阳百业待兴,如果可以回到两千年后,自己真的愿意就这样离开吗?两千年后的种种,此时已经与自己越来越远,好像都要变成一个梦了,还不是美梦,自己在那里没有地位,没有理想,只是一个行尸走肉,可是那里还有自己的牵挂,父母、那些女人、朋友等等。

南阳文氏与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春秋时迁叶县,后迁白羽(河南西峡)再迁至容城(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南阳文氏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此时在南阳郡居住已有七百余年,与南阳刘氏宗族、阴氏、邓氏、结连有亲,南阳黄氏也多与文氏有亲,黄叙的母亲就是文姓。

文氏人口此时在南阳仅次于张氏、吕氏为第三大族,人口众多,在南阳各县都有分布,势力遍及江北荆州诸郡,此时因家族团结,势力远超张氏、吕氏,但文氏没有从龙之功,在朝廷并不显贵,一直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此时因与刺史徐璆有亲,所以文氏举族投入徐璆的麾下,希望能从平定黄巾之乱中建功立业,让文氏能名扬天下。

文聘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从小就身长力大,后来多有名师教导,曾长时间跟黄忠学武,算的上黄忠的半个弟子,平时两家多有来往。文聘少年成名,以武勇冠绝宛城少年,又从颍川荀氏学习经书,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此时却是儒家弟子。黄叙头疼不已,虽然两人从小就认识,但文聘一直是个少年英雄,黄叙从小体弱,文不成武不就,一直被众少年耻笑,想要收复文聘却是难上加难啊!谁会相信一个大家取笑的对象会变成绝世奇才呢!邻里之间,越是熟悉,就越是看不起,少年得志的文聘就是投靠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投靠黄叙的。

朱隽的来到,给了南阳太守秦颉很大的压力,虽然中郎将朱隽与太守秦颉互不统属,一个是军职,一个是地方官,但朱隽持节,宛城作为南阳郡治,一直落在贼手,让秦颉这个郡守变得有名无实。朱隽的兵马是奉朝廷之命来讨南阳的黄巾贼,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同样他们也不会将军功送给秦颉。秦颉的这个南阳太守得来不易,虽然朝中有人支持,但军旅出身的秦颉知道,朝廷之所以用他为南阳太守就是希望他能平定南阳的黄巾贼寇,南阳是光武帝的起兵之所,皇亲贵戚多如繁星,又是本朝陪都,第二大城市,自己想牢牢坐稳南阳太守,就必需要在讨贼中立下大功。

朱隽的到来同样给了涅阳很大的压力,此时涅阳百业待兴,南阳作为以后争霸天下的根基之地,朱隽的来到让涅阳随时要暴露在朝廷的耳目之下。此时黄忠只是涅阳县令,后续的发展必须要求黄忠站到更高的位置之上,从秦颉的口中得知,袁绍已经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幕僚,曹操也借长社之战而名扬天下,黄氏只有控制整个南阳才有可能与袁绍、袁术、曹操等此时已经势力庞大的枭雄争夺天下。

袁绍、袁术出身于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宦官专政,迫害以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东平张邈、南阳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朝廷取消党锢,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此时为何进的幕府。但是袁绍母亲仅是个婢女,袁绍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颇见低微。

袁术是前司空袁逢之嫡长子。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此时已是虎贲中郎将,亲领南军的虎贲骑兵,此时的负责京城的守卫。民间有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于袁术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当世说袁术为袁绍的堂弟,其实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曹操,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此时官至九卿之一大鸿胪,历侍三代皇帝,有名望,曹腾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狂放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任顿丘令,此时曹操为骑都尉在长社一役,平贼有功,已回洛阳述职。

情报处在黄叙的授意下,早就派人在洛阳设立机构,重点搜集黄叙所列出的众人资料,袁氏兄弟和曹操此时已经名扬京师,所以这三人的资料已经送到黄叙手中,此时刘备名声未显,情报处并没有资料。孙权之父孙坚此时在朱隽军中为别部司马。

对于这些未来的竞争对手,黄叙要求情报处安排专人负责他们的动向,以便于知己知彼。看到这些资料,黄叙不禁感叹这也是个拼爹的时代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