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至贱国家(1 / 1)

读史读人心 风乍起 1523 字 6天前

至贱国家

这一章轮到将周公的终身对手,或者说给周公致命一击的燕召公了。Www.Pinwenba.Com 吧

虽然在史籍中燕召公的记录少的可怜。但是我们上一章也已经做过非常详尽的分析,在周成王时期,召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燕召公和周公相制衡,那么就没有后来的成康之治,以及被儒家誉为圣人的周公。虽然实际上对其叙述很少,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他的意义。在周朝初期的政坛中,燕召公对政局的影响一直存在,没有燕召公,周朝的历史一定会改写。

司马迁对于燕召公的评价非常高:“燕国迫近蛮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齐、晋等国交错着,艰难地生存在强国之间,最为弱小,有许多次几乎被灭掉。然而国家延续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国中只有它最后灭亡,这难道不是召公的功业吗?”

燕召公属于被历史遗忘的牛人。我们在谈到周王朝初年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只记得周公,而忘记召公,就像我们谈到晚清中兴名臣的时候,往往只记得曾国藩和左宗棠,而想不起来胡林翼。

提到清初的时候,往往只记得多尔衮却不知道济尔哈朗一样。然而,我们要清楚的是往往某些看似不重要的人往往对于历史的影响却非常重要,他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润物细无声。比起周公的轰轰烈烈,燕召公更像月光一样静静的抚慰着刚刚建立的周王朝。要知道如果没有燕召公制衡周公,没准周公是和曹*,董卓,一样的人物。

就算不在戏剧中被画个白脸,也有可能和霍光,张居正一样。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要庆幸身边有一个特别难缠的对手,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会忘乎所以,最终身败名裂。有句话叫上帝要让你灭亡就先让你疯狂,而上帝明显是对周公垂爱的,他给周公安排了召公,让周公时时刻刻都小心谨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最终得以善终。

还留下了万世的美名。我想在地下,周公如果与召公见面,二人肯定会一笑泯恩仇。

召公对于周朝的影响那么巨大,可是为什么他的封地那么偏远,封地还那么小呢?我的猜测是,在周朝建立的过程中,召公的贡献并不大,或者说不明显。比起姜太公和周公,他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的封地无论是大小,还是富庶程度都要远远逊色于周公和太公他们。即使是召公帮助成王扳倒周公,也只能说是阴谋,不能当成明显的功绩,所以召公的封地只有那么一点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司马迁居然把燕国能够存国**百年的功劳记在召公的头上,也太牵强了。说召公的功业大,他比不了姜太公,也比不了周公。可是姜氏齐国与鲁国的国祚都要比燕国短得多。可见这根本就不是召公的功业问题。我们看看小小的燕国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恶劣的地理环境下是怎样生存下去的。

首先燕国是一个非常狡猾的国家,他非常善于在各强国之间游走,在处理和强国之间的关系时显得游刃有余。可以说燕国是非常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

燕国特别善于抱大国的大腿。当齐桓公当政,齐国最为强盛的时候,这时候燕国是燕庄公为国君。燕庄公和宋国、卫国一起攻打周惠王,惠王逃奔到温,他们拥立惠王的弟弟颓(tuí)做周王,以此来向齐国示好。燕国的这个做法立即得到了回报,齐国做了燕国强大的后盾。当山戎侵犯燕国的时候,齐桓公去救援燕国,燕国趁机北上讨伐山戎,然后回国。这样齐国对燕国的印象就越来越好了。

燕庄公欢送齐桓公出了国境,齐桓公就把燕庄公所到的地方割让给了燕国,让燕庄公和诸侯一道向天子进贡,像周成王时的燕召公那样尽职;又让燕庄公重新修明燕召公时候实行的法度。由于抱了齐国这个强国的大腿,燕国越混越壮。可见跟谁混在那个烽烟四起的时代是多么的重要。燕国可以说玩得相当溜。

就这样燕国一直做着齐国的附庸,燕国内部一遇到问题,背后强大的齐国都会出来帮助燕国,所以燕国虽然有过危机,但是却一直得以保存。不过外交这种事,向来是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齐燕两国之间也会出现摩擦,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会出现震荡。但是两国之间还是属于打打停停,没有正式的撕破脸。

直到有一天,糊涂的燕王哙居然要把自己的王位传给国相子之,导致国内大乱。当然为什么燕王哙要把国君之位传给国相子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又是因为通奸,通奸案的主角居然还是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

可见男人管住自己的生殖器是多么重要的事,越有本事的男人就越应该管好自己的生殖器。当然也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机构是多么的松散,国家统治是多么的不稳定。仅仅因为通奸案就能导致战争。

中国人在那个时代还是很年轻,容易冲动。后来的中国就不可能因为什么通奸案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看来人类也是和个人一样,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燕国内部发生暴乱,导致齐国趁人之危,燕国差点亡国,不过因为这次经历燕国倒是出现了一个勾践一样的人物——燕昭王。

燕昭王忍辱负重,几乎一雪前耻,可惜天不假年,最后齐国还是打了场翻身仗。看来到底是老牌帝*主义。新兴国家不要轻易的去挑战他们。经过此役,燕国又变成一个小国弱国。而和齐国的斗争也导致齐国变得虚弱。以后秦始皇消灭这两个国家手到擒来。

燕国可以说是典型的不具备大战略眼光的国家,其自私自利的程度令人发指,而且本身又是特别窝囊特别废物的一个国家。当时秦国已经是天下最为强大的国家,可以说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而燕国的国君可以说是短视到了极点。

他根本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在秦国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竟然觉得有机可趁,去讨伐赵国。可是人家赵国在已经被秦国打得极其虚弱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打败燕国。燕国不得不想赵国求和。你说这个国家贱不贱,趁人之危也就罢了,还打不赢,相互削弱实力,等着秦国来灭你。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过就演过的表现来看,这句话应该只有赵没有燕。

不过燕国到了垂死的时候还挣扎了一下,表现的挺像个爷们的。派荆轲刺秦。可是秦国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不是嬴政不是君主,凭借着大秦帝国强盛的惯性,灭掉六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燕国就这样不光彩的走完了他最后的时光。

燕国的历史大致做了一个描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燕国这个国家一直没有成为时代的主角,然而座位周王朝存国最久的一个国家,他也成为了一个神话。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久,和它的外交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它的地理位置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许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太偏远,太贫瘠,其他国家都没有想吞并它的**,所以燕国竟然以一个小国的身份存世**百年。

燕国的灭亡可以说是战国时期六国覆灭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一个典范。怎么评价燕国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形容:有一根稻草,扔在马路上一文不值,与白菜扎在一起他就是白菜的价,与大闸蟹扎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但是如果稻草不提高自己,它永远是稻草最终还是一文不值。燕国就是这样一根稻草,与齐国绑在一起,它似乎就很厉害了。可是终究他现了原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