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拥兵自重的诸侯王(1 / 1)

读史读人心 风乍起 1386 字 6天前

拥兵自重的诸侯王

别说功臣,就连功臣的儿子都没有留下来。Www.Pinwenba.Com 吧而各诸侯王却个个拥兵自重。加上朱允文登基之后,秦王,晋王都已经死了,燕王就一点制约都没有,所以,朱允炆的失败是祖宗作孽的结果。所以刘启成功不是因为他出色,朱允炆失败也不是因为他不行。

现在再来对比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皇帝,都说刘邦和朱元璋是布衣天子,甚至说是流氓皇帝。可是布衣和布衣也有区别的,而刘邦仅是市井气足了些,而朱元璋那才是真流氓。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人在做,天在看。

朱元璋作孽太多,报应到他子孙身上了。所以人活着要积德,积善之家始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所以刘邦和朱元璋的例子就能够看出来。同样告诫大家,做人要厚道,宽容,因为头上三尺有神明。

刘启在遭遇了七国之乱的时候,还做了一件特别不厚道的事情,这件事直接显示了这个皇帝不仅无才,而且无德。那就是诛杀了一直为他尽心尽力,谋国不谋身的晁错。晁错不断的撺掇刘启削藩难道说是想为自己谋什么利益吗?

他已经做了御史大夫,可谓是位极人臣,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可是他一直在离间人家刘家的骨肉亲情,连自己的父亲都害怕受牵连喝毒酒自杀了。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这个一直崇拜自己的学生——刘启。

可是真正遇到叛乱时,刘启慌了,居然向一直帮助自己的晁错举起了屠刀。甚至还是诱杀晁错,在晁错上朝的路上将晁错杀害。可见刘启这个人是多么的卑鄙。虽然我们可以找出许多理由证明晁错性格上有问题,晁错政治上犯了错误,晁错树敌太多等等。但是我举一个例子比较大家就会理解汉景帝真的是一个道德水平不高的人。

清朝康熙皇帝也是比较轻率的挑起平定三藩的战争,当时举朝也喊出诛杀提出削藩的大臣。可是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坚决将这些提出削藩意见的人予以保护。这就是一个伟大帝王和一个平庸帝王的区别。康熙皇帝明显比刘启敢于担当。所以刘启虽然有着平定七国之乱的光辉业绩,但是司马迁对其评价却非常低。

当然,平定七国之乱还是意义重大的。它重创了诸侯国集团,大大的提高了朝廷的地位。集中。那么是不可能对匈奴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进行那样持久的打击,最后做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毕竟是发生了战争吗,多少孤儿寡母无人抚养,多少繁华都市变成了瓦砾。这一切都是刘启这个政治糊涂虫造成的。

汉景帝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废立太子。可以说这次废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空前的。我们不知道如果刘荣当了皇帝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刘彻当了皇帝中国的变化。我觉得,毫不夸张的讲,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两段,刘彻前,和刘彻后。

秦始皇和汉高祖都做到了一统江山,但是人们心里对统一的认同还要等到刘彻时代。刘彻当政的这五十多年,对于中国人以后性格的塑成,民族的认同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汉武帝也可以说是整部《史记》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君主。

所以,**社会有一大特点,就是民众过着赌博的生活,并且不由自己押大押小,遇到好的君主就可以过上好日子,遇到不好的君主,就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自由的标准时有多种选择,而**恰恰是你没有选择。**对应奴役,民主对应自由。

而自由是真正幸福的必要条件(那种没有选择的幸福感绝对不能称得上是幸福)。也就是说,**社会下的民众根本没有幸福可言。而中国人的命运竟然曾经被汉景帝这样平庸的皇帝完全掌握在股掌之中。他如果选择了刘荣,毫不夸张的将,中国人会完全过上了另一种生活。我们不经要问自己,凭什么他做皇帝我们活得就跟原来不一样?又凭什么他可以决定我过什么样的生活?

汉景帝就这样幸运的度过了他的皇帝生涯。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平庸的,然而他的运气却也是空前的。汉朝盛世这艘大船的惯性巨大无比,他帮助汉景帝冲破了重重阻碍,顺利的将他送到了人生的彼岸。后来由于汉武帝的努力,使得汉朝达到了极盛,所以汉景帝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明君的美名。

当然汉景帝也并不是乏善可陈,他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守成之君。他继续延续了汉初以来的国策,与民休息,给汉武帝留下了一个富足的国家。史书记载,汉武帝刚做皇帝的时候,国库里的粮食多到发霉,钱多到穿钱的绳子都烂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底,汉武帝才能够发动对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

汉武帝的功业是建立在他的父祖辈之上的,正是由于汉初以来一直施行的无为而治的政策,才能够有着后来的强盛。在这一段时间,中原王朝像一个累极了的巨人一般,需要休息,于是就与周边妥协。其实是为了日后爬起来发力做准备。

从刘邦开国,到汉武帝登基,汉朝用了六十年的时间积蓄力量。他终究是要爆发的,而让这个庞然大物暴发力量的*控者,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留下他浓墨重彩,毁誉参半的一生。

现在我来谈谈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深远意义。治大国如烹小鲜,是道家的一个重要理论。治国最好就是顺其自然,不做太多的干预,也不要太折腾。现在看这样的理论确实有其合理性。老百姓不需要你教他们怎么活。对于人民是不需要管理太多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

而国家,就应该给国人创造这样轻松的环境。汉初的税收之低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汉初采用这种藏富于民的办法刺激着国家迅速走向繁荣。这样才有了汉武帝登基时国库充盈,人民富足的景象。其实让国库充盈很容易。但是国库充盈,人民还能安居乐业就不容易了。

隋朝可以说是国库最充盈的时代,可是老百姓却非要推翻它,可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在于国富,而在于民富。而如果老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你这个国家也不会真的穷到哪里去。我想起杜甫写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回忆起开元时代是那样的感慨万千,心生向往,其中最重要的是公私仓廪俱丰实,正因为老百姓和国家都有钱,开元时代才被称为盛世。而老百姓真正觉得盛世肯定是因为私仓里,自己家里都特别富裕。无为而治,藏富于民是一个国家真正富强的标志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标志。汉朝之所以能让后世无限向往和先前的无为而治的国策密不可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