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异己
上一章我们讲到,刘邦的郡县与封建并存的制度。Www.Pinwenba.Com 吧并且我说刘邦后来平叛并不是因为他的制度有问题。拿着一章我们就讲讲,刘邦的制度没有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背叛他呢?
谈到刘邦平叛,就不得不说杀韩信了。众所周知韩信是刘邦建立汉朝第一功臣,没有韩信,刘邦是不可能打败项羽的。然而刘邦建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韩信从齐王变为楚王。后来又用陈平计策,将韩信逮捕,降为淮阴侯。
既然韩信是刘邦第一功臣,那为什么要那样对待韩信呢?
首先我们看看韩信与刘邦的关系。韩信是背叛项羽投奔刘邦的。也就是说在刘邦集团中,韩信加入的非常晚。韩信并不是刘邦的沛县系。相比于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卢绾,在亲密度上韩信是远远不如上述的这些人。
和张良比,韩信也不如。张良和刘邦早就结识,并且刘邦能够先入关中,坐上汉王位置,张良是首功。张良也可以算是半个沛县系。也就是说刘邦白手起家的过程中,韩信是一点贡献都没有的。
刘邦后来能重用韩信,也是因为萧何的极力推荐,并且明确向韩信表示,他之所以能做到大将军的位置,完全是由于萧何的推荐。亲密度上,相比于其他的两杰,他是与刘邦关系最浅的。我们知道,中国人是非常重乡土情结的,也是最重视在自己创业初期的那些老弟兄的。
可是韩信既不是刘邦的老乡,也不是刘邦创业时期的伙伴。韩信之所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仅仅是因为好用而已。几乎没有任何感*彩。就算刘邦让韩信做了大将军,身边还安排了个曹参,明显对韩信不放心。要知道,你不是嫡系,你越有才华,你就越受猜忌。就像蒋先生,手下最能打仗的将军但不是嫡系,如薛岳,孙立人,他们也都是受猜忌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第二,韩信不止一次得罪刘邦。比如韩信在得知郦食其已经说服齐国投降之后,依然发兵攻打齐国,激怒齐王将郦食其投入油锅,使得刘邦手下损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客。又比如,刘邦在与项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韩信居然请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这种行为就是就是趁人之危的行为。任何人都会被这样的行为激怒的,所以后来刘邦将韩信囚禁也是情有可原的。
韩信与刘邦的矛盾由来已久,那么是不是刘邦一定要杀韩信呢?韩信的死与刘邦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
韩信的人品到底如何,我们在以后讲韩信的时候着重研究,今天我们就不深入讨论。我在这里表个态,韩信是一个非常值得鄙视的人。他与项羽不一样,项羽除了会打仗之外,还有那种吸引人的偶像气质。而韩信值得赞赏的仅仅是会打仗而已。
韩信确实得罪了刘邦,但是是刘邦是不是一定要杀韩信呢?我觉得未必,要知道,刘邦是一个气量非常大的人。而且刘邦在抓韩信时与韩信有过一次非常精彩的对话。这次对话,韩信明确表示,论带兵,刘邦最多带十万,自己却可以多多益善。而之所以被刘邦擒获是因为刘邦善于将将。也就是说,韩信被刘邦抓住,心服口服。
他知道自己逃不出刘邦的控制。刘邦也非常清楚,韩信在政治上绝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在这个时候,刘邦对于韩信是没有动杀心的。在那个时候,刘邦要是杀韩信可以说是最好的时候,只要说韩信私藏要犯钟离眜,意图谋反,后来计划暴露,便出卖钟离眜。这样一来,便可以杀掉韩信。可是刘邦并没有做。而是把韩信从王降为侯,然后带回长安,监视居住。后来杀韩信的是吕后与萧何合谋,在刘邦在外平叛的情况下,杀害韩信。
有人说韩信被吕后所杀肯定是刘邦默许的情况下,否则吕后是不敢这么做的。有这种可能性。从刘邦得知韩信死后的表现,且喜且怜之,可以看出,刘邦对于吕后杀韩信的行为还是非常赞赏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刘邦就非要让韩信死。刘邦不愿意背上诛杀功臣的黑锅,正好吕后不揣冒昧的就帮他把这事给做了。刘邦很高兴。但是细细想想也是不对的。刘邦后来杀彭越是毫不手软的,也没有怕戴上杀功臣的帽子,为什么杀韩信就害怕呢?道理说不通啊并且彭越比起韩信那可真的是冤枉,杀彭越必杀韩信背负的道德压力更大。
对于吕后杀韩信我认为应该做这样的解释,吕后知道韩信一直被刘邦所忌惮,并且韩信与陈豨关系密切。杀韩信,刘邦即使知道,肯定会心里长长的舒一口气,自己政治上又可以加分。第二韩信是一个危险人物,只要他活着就足够有能力颠覆大汉政权,抱着宁枉毋纵的原则,必须处死韩信。
刘邦当时应该没有下令吕后,因为凭借吕后的狠毒,做这种事情是绝对不需要请示刘邦的,并且如果韩信真的又反迹,吕后也根本没有时间向刘邦报告。所以我觉得刘邦与韩信的死没有任何关系,韩信的死对于刘邦来说就是让自己长期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
对于我来讲,刘邦唯一一个冤杀的是杀彭越。因为凭借刘邦的能力,连韩信都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那么彭越就更不是问题。但是经不住吕后的怂恿。要知道,刘邦年岁已高,来日无多,儿子们却都很小。自己能控制得住这些诸侯王,儿子们未必能控制的住。再加上韩信已死,不管刘邦有没有参与,屎盆子都一定会扣到自己的头上的,已经戴上了杀功臣的帽子,就不怕再戴一顶。所以彭越也就冤杀了。接下来的那些诸侯王,都明确起兵反叛了,杀他们就不是冤杀了。
我们一想到杀功臣,一定会想到刘邦与朱元璋,我觉得刘邦与朱元璋诛杀功臣是不一样的?
首先,刘邦打天下的这支军队成分非常复杂,朱元璋打天下的这支部队成分就很单纯。朱元璋的手下都是他自己的人,对于朱元璋的服从程度远远超过刘邦手下的那些将领对于刘邦的服从程度。比如徐达,汤和那都是和朱元璋称兄道弟的关系。
而刘邦手下的能打的将领和刘邦一点都不亲,比如韩信,彭越,英布都不是嫡系。朱元璋给徐达下命令,肯定是令出必行,而刘邦给韩信下命令是要给好处与条件的。徐达对于朱元璋那是绝对的服从,而韩信他们对于刘邦就不一定了,像刘邦与项羽拼命的时候,要不是给韩信,彭越,英布裂土封疆的条件,谁搭理刘邦呀?
也就是说,刘邦的亲信没有一个特别能打仗的将领,厉害的和自己都不是一条心。对于这些人,刘邦本身就很忌惮。像韩信,彭越,英布只要有一个人反了,刘邦都没有绝对的能力镇压的。尤其是如果像韩信要是反了的话,那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瞬间就灰飞烟灭。随意刘邦一当上皇帝,就急不可耐的将韩信调到楚国去当王。
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对于手下的将领,那是绝对的可以控制。像蓝玉这些人在朱元璋当世的时候是万万不敢反的,像徐达,汤和,这样的老帅早就已经功成身退,不管政治。所以,刘邦杀功臣,不仅是为了后世子孙,更是为了当世。而朱元璋杀功臣完全就是为了后世子孙,为了江山永远姓朱。
第二,刘邦杀功臣范围小多了,根本没有牵扯太多的人。都是你谋反就杀你,而不是像朱元璋一样一下子牵扯出几万人。也就是说,刘邦远比朱元璋要仁慈的多,朱元璋就是一个魔鬼。
刘邦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朱元璋杀人就是需要,甚至是生理需要,不杀他难受,憋得慌。刘邦冤杀的功臣可以说就是一个,彭越。朱元璋杀的那些功臣全部是冤杀。真不知道洪武年间有多么恐怖。动则就是几万人的杀戮。
有人会说,上层杀戮,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呀。我只能说说这话的人很傻很天真,连这些高官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老百姓能过的好吗?就像我们的亿恶十年,多少高层官员落马,被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老百姓也是过得战战兢兢。
所以任何一种恐怖,一旦扩散开,必定是全社会遭殃,不可能就一部分人遭殃。刘邦也就是杀了一些异姓诸侯王,除了彭越,其他都是谋反(再次强调,韩信是吕后杀的)。而那些忠诚的臣子,如萧何,陈平,张良,曹参,周勃,樊哙都没有受到牵连。这就说明了刘邦和朱元璋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