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双轨并行(1 / 1)

读史读人心 风乍起 1342 字 6天前

双轨并行

上一章,我们讲了刘邦能成功的自身素质原因。Www.Pinwenba.Com 吧这一章我们来研究,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为什么没有像秦王朝一样短命。

一言以蔽之,刘邦运用了郡县制和封建制并行的一套制度。我在分析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分析过了,秦始皇亡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废封建,行郡县。

而秦朝在使用郡县制的时候,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官僚选拔制度,社会上升空间被秦国原来的官员一直垄断,让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平民都看不到希望,加上对秦灭六国的亡国之恨,以及对秦酷法的无法容忍。于是纷纷揭竿而起。刘邦建立汉朝,就要吸取秦灭国的教训。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是刘邦的一大壮举,这双轨制一直沿用到明朝。可以说刘邦的双轨制是非常有效的制度。

那这套制度能够运行,它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是封建制的衰落和郡县制的兴起,同时产生的。秦朝的建立其实是对从上古时代一直延续到周朝灭亡的封建制的一次大冲击。然而封建制过于强大,使得秦朝建立不久后就灭亡。但是皇帝制度的建立,与之匹配的必然是郡县制而不是封建制。所以只要是想称皇帝,那就必然是倾向郡县制的。

所以封建制已经衰落,并且不适用。但是封建制并不会一下子就死去,还要做垂死的挣扎,所以要想建立的王朝稳定,就必须与封建势力妥协,达成一定的交易。所以王还是要封,地还是要封,但是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刘邦的双轨制度应运而生。

有人要问,刘邦当皇帝以后不断有诸侯叛乱,那是不是说明刘邦建立的这套制度不好呢?

刘邦立国以后,诸侯王不断反叛的原因我们下一讲再讲。但是不能说因为封建与郡县并存导致诸侯王反叛,也不能因为诸侯王反叛就说明这套制度不好。我在将秦国灭亡的时候讲过,郡县制并不是不好,而是因为郡县制的建立并没有相应的官员选拔制度来与之配合才导致秦国灭亡。要知道刘邦谢世后一直到七国叛乱之前,汉朝并没有大的动荡,说明刘邦建立的这套制度还是相当有效的。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的好处?

1、笼络悍将。众所周知,凭借刘邦个人的军事能力,他是不可能消灭的了项羽的。不管刘邦手下有多少兵马,都会被项羽打败。所以刘邦必须要借助一大帮有能力的将领去协助他灭掉项羽。但是你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求人办事是要给人家报酬的。下邑画策,刘邦与张良就研究捐关以东,以图天下的战略构想。与项羽鸿沟停战以后,背弃条约再次开战,20万人打不过人家10万人,不得已再次划定封土,求人帮忙。所以分封各诸侯王是刘邦用来笼络向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悍将的本钱。收效非常大,一下子就把项羽给灭了。

2、安抚旧贵族。秦朝之所以那么快的灭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国的贵族们群起而攻之,复国是他们的政治理想。虽然经历了秦灭六国,他们已经没有能力独立完成复国的愿望。但是,他们的势力还是很大,并且社会的主流意识也是复国。

3、对这些骄兵悍将实行管控。虽然给他们封疆裂土,但是刘邦在诸侯国任命国相,就是对这些诸侯国进行管控。并且刘邦的地位明确高于这些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如果随意用兵,就可以冠上谋反的名号,实行讨伐。诸侯王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严格管控之下,不敢造次。

两种制度的并存相对于秦朝的只实行郡县制,或者相对于周朝的仅实行封建制有什么有优势呢?

相比于周朝的优势我简单说一下。周天子,也就是王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在自己实力强的时候可以管束一下手下的诸侯,比如你贡品没有上呀,或者上的少了,我就打你。但是其他的内政外交,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管束。所以大夫们只听诸侯的,不会听天子的。

天子也就是能管几个诸侯。一旦诸侯混壮了,就可以带着手下的大夫们,士们反了。而刘邦的两制并行,是的刘邦不仅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也是实质上的皇帝。对于这些封国的经济,政治进行管理,诸侯的权力大大缩小。诸侯的附庸同时也是天子的附庸,这样对于诸侯的谋反可以防患于未然,很多时候可以兵不血刃。

相比于秦朝的郡县制就要详细的谈谈了。大凡皇帝,都不会希望大权旁落。所以刘邦肯定也是个**者,从他以后杀易姓王,封同姓王,并且还立白马之盟,就可以看出来。他自己天真的认为自己的儿孙肯定比那些功臣更可靠,这样就不会大权旁落。

刘邦选择两制并行,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凭他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打败项羽的,不给人家好处,刘邦可能又要把自己的儿子女儿踢下车了。所以分封是刘邦非常不愿意但是不得不做的理由之一。秦朝的郡县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远比封建制会长治久安,在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与大臣们也讨论过行郡县还是分封。

后来决定行郡县。纵观中国历史,没有藩镇割据的时代往往比诸侯并起要稳定,人民要幸福。比如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后来的宋朝,削藩之后的明朝,以及平三藩后的清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郡县制相对于封建制对于管理一个巨大的国家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秦朝郡县制的死穴不在郡县本身,而在郡县制没有官员选拔制的辅助。

众所周知,一套成熟的官员选拔制度的建立远比天下是实行分封还是郡县要复杂的多。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也经过了多次变换。秦朝一下子废除了将近三千年的分封制度,实施一套全新的郡县制度,确实是伟大的创举。

但是,郡县的官员如何选拔,如何考核,官员们如何才能进入中央权力层,这一点秦没有想到,所以秦朝的尝试最终失败了。刘邦也没有想好官员的选拔制度,但是刘邦吸取了秦的教训。那么强大的大秦帝国,竟然都被这些热爱分封的人给推翻了,那么与分封势力对抗下场可想而知。所以刘邦妥协了。

他决定分封天下。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在与秦的较量中也是伤痕累累,所以刘邦趁机给予这些诸侯王以约束和控制。那些没落士子和平民,在中央政府如果某不到职位,还可以去各诸侯王那里寻求职位,诸侯王也是有官僚机构的。这样就业机会多了,这些人就安稳许多了。

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