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也谦虚
等赵军实在无法取胜,收拾收拾想退回营地时,却惊讶地发现:赵营没了!原本自己的大营,插的全都是汉军的红旗。Www.Pinwenba.Com 吧这一下大伙儿全慌了——坏了,老窝被人家给端了。赵军以为韩信已经占据了赵营、俘虏了赵国大将。那还打啥呀?赶紧跑吧!
于是乎,阵脚大乱,赵军纷纷四散奔逃。
赵将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溃散之势。
此时,陈余面对的形势是“兵散如山倒”。借此机会,汉军前后夹击,赵军大败,汉军一直追到泜水河边(今河北省邢台市北部)斩了大将军陈余,活捉了赵王赵歇。
只用一个早晨,韩信就击溃了赵国号称二十万的大军!
还得补充点内容。
此前,李左车给陈余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不按我的计策做,我们必会为韩信、张耳所擒”。
从最终的结果看,李左车真是很厉害,料事如神。不过,这次,我们只能称其为不幸言中了。
大胜之后,汉军将领们喜笑颜开,争先恐后地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这可都是赏钱和爵位呀,而且,还能升官!
用敌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收获很大的将领少不了要拍拍韩大将军的马屁。
一通吹捧(过于肉麻,此处省略)后,大伙儿见韩信心情很好(也是,给谁带高帽谁能不高兴?),于是,就问了那个早就迷惑不解、想问而没敢问的问题:
兵法上说,布军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这次,您却让我们背水列阵,还说什么待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不敢相信,结果却大获全胜,这是什么战术呀?
在众人的注视下,韩信微微一笑,耐心地给大家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我用的战术,兵法上也是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也就是兵法上说的“陷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这次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士兵;用他们去打仗就和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把他们置于死地,让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马上逃跑。这么一来,我岂不成了光杆司令?
听完了韩教官的课,大家茅塞顿开,佩服得五体投地:韩信,高人也,不服不行!要说以前还多少有点怀疑,现在可是口服心服加佩服了!
取胜的韩信还在惦记一个人,谁呀?能人李左车。
韩信悬赏千金求购李左车。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久,李左车就被绑送到了韩信帐前。
接下来的一幕令所有人——包括李左车在内——都很意外。
见到李左车,韩信无比激动,赶紧跑上前去,亲自为他松绑,请他面朝东而坐——这是秦汉时期在座位上对人表示尊敬的最高礼节!
威风八面的大将军韩信就像学生对待老师一样,虚心地向李左车请教:我想向北攻打燕国,向东征伐齐国,您看我该怎么做呢?
李左车赶忙推辞:我不过是一个兵败国亡的阶下囚,哪有资格跟您来谋划大事啊!
韩信知道李左车还心怀疑虑,就诚恳地说道: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到了秦国而秦国称霸,这并不是由于他在虞国时愚蠢,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用不用他、接不接受他的建议。如果这次作战,陈余采纳了您的计策,我韩信早就被您俘虏了。正是因为他不接受您的意见,才给了我向您请教的机会。现在,我全心全意向您请教,请您千万不要推辞。
一番谦逊、得体的话语深深感动了李左车,整的小李同志眼泪哗哗地,“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只是回答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问题,这还是事吗!
生性孤傲的韩信能如此礼贤下士,意外吗?不用惊讶,韩信自负归自负,但是,他从来就不嫉贤妒能!
李左车认真地为韩信分析了形势:
您渡过西河(洛河最大的一条干流),俘获魏王,生擒夏说;东下井陉口,用不到一个早上的时间就打垮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擒赵王,斩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附近老百姓慑于您的声势,纷纷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及时行乐上,怕哪天突然没了命亏着了。大家都提心吊胆地等候您进军的号令,这是您用兵的长处所在。
但是现在,百姓已经穷苦不堪,您的士兵也是疲惫至极。就目前而言,是很难再用他们去继续攻伐了。如果您马上调动疲惫困乏的军队去攻打燕国防守坚固的城池,结果一定是:想打打不了,想攻攻不下。自己军队的虚实被敌人看破,形势就要被动;进攻时间旷日持久,粮草就会供应不足,弱小的燕国都不肯降服,强大的齐国就一定会受到鼓舞,坚定顽抗的决心。一旦您与燕国、齐国僵持不下,那么刘邦、项羽间的胜负就很不明朗了。这些,就是将军的不足之处了。
李左车分析得头头是道;韩信听得频频点头。李左车看了看一脸虔诚的韩信,继续说道:
我李左车虽然见识浅薄,也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决不拿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一如既往,李左车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领兵出来作战,总不能觉得仗打不了就灰溜溜地回家吧,没法向领导交代不是。
那可咋整呢?
韩信向李左车讨主意。
事实证明,韩信的谦虚是有道理的,李左车真是能人!
李左车不慌不忙地为韩信道出了一个好主意:现在按兵不动,就留在赵国,抚恤阵亡将士;这样一来,周围百里之内的百姓就会每天拿着牛肉美酒来犒劳将士。然后,您就沿着北方通往燕国的道路布置军队,再派说客拿着书信出使燕国,大肆宣扬您的长处,武力威胁外加政治诱降,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降服了之后,您再派说客向东去招降齐国。就算齐国土地辽阔,能人不少,在这种形势下也一定会闻风而降。这就是用兵之道的先虚后实。
韩信一听,拍案叫绝,马上依计行事,派人出使燕国。
燕国的实力是比不了赵国的,赵国输的那么惨,燕国上下早就被吓破了胆。一见韩信友好地招唤,立即望风而降。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