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不够那还有好
正当百姓万般无奈之时,一位长须阔脸白发老翁赶着一辆大车出现在了江南各省各地,将满满一车饱满匀实的荞麦种无偿赠与百姓。Www.Pinwenba.Com 吧有人问他家籍何处,答曰:我乃雹泉老李!
秋后荞麦丰收,百姓渡过了荒年。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雹神》中,也记述了雹神李左车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纪昀(清代大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的叙述风格与其如出一辙。
挺神奇是吧,开开胃就得了,咱们还是书归正传吧。
秦末,群雄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赵歇,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
韩信杀来了,李左车帮大将军陈余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
韩信刚刚俘虏了魏王魏豹,与张耳一起生擒了代国相国夏说,灭掉了魏国、代国。自出兵以来,战必胜、攻必取,他们的优势在于乘胜进军、士气高昂。正面对敌,我们势必会落于下风!
然而,他们的劣势同样非常明显:
韩信、张耳的后勤保障来自千里之外,粮草供应十分困难!而且,井陉的道路狭窄难行,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列阵,几万人的队伍就得蜿蜒上百里,这样一来,他们的粮草辎重必然会远远地落到后面!
全面剖析了形势,李左车信心十足地献上了一条妙计:如果您能拨给我三万人马,我从小路袭击韩信、张耳的辎重部队,切断他们的补给线;您深挖壕沟,坚守营堡,不与韩信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荒郊野外也抢不到东西,要吃没吃要喝没喝,不出十天,韩信、张耳的人头就会摆在我们面前!
看到这里,我替韩信惊出了一身冷汗!
李左车的分析是正确的,劳师远征利在速战;以逸待劳应该坚壁清野。如果陈余采用李左车的建议,此战的结果真的难以预料,韩信的名将之路能否顺利可就难说喽!
可惜的是,这位陈余老兄古书念多了。而且,他一定是死记硬背,没有能够融会贯通。所以,楞是把脑子给念坏了!
陈余自称自己统帅的军队是“义兵”,“义兵”是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的,“义兵”只能用光明正大的进攻来打败敌人,要不然,岂不是坏了他陈余的名声!
这不是倒霉催的吗!
看到李左车诧异的表情,陈余又给自己找来了另一番狗屁不通的道理:韩信率领区区几万疲敝之师,不远千里来进攻我们,如果对这样的敌人我们都避而不战,那岂不是会遭人耻笑!咱能让人家笑话吗?那可真是笑话!不出战就是胆小怕事,胆小怕事的恶果一定是:以后不管是谁,手下有多少人马,都敢来进攻我们,都会来进攻我们!
咱丢不起那个人。
所以,出战是必须的。
作为一位将军,陈余不去研究怎样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而是更关心所谓的“名声”,这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再加上此前,这小子头脑一发热,摔耙子不干,结果被张耳剥夺兵权的事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断定:“贤人”陈余名不符实!
这样的人,必然会成为历史上的“闲人”。
陈余讲义气,李左车很无奈,韩信很高兴。
李左车是“狂人”韩信十分钦佩的角色!要知道,自负的韩大将军向来是鼻孔朝天,能入他法眼的人可不多。
探知陈余没有采用李左车的建议,韩信终于放了心,大胆地领兵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到了半夜,敌人睡觉了,韩信开始行动了。
韩信与陈余完全不同。在战场上,韩信一向使用阴谋诡计,只不过,我们得称其为“智慧”!
韩信挑选了两千名骑兵,每人手拿一面汉军的红旗,悄悄地从小路上山隐蔽起来,观察赵军的动向。韩信告诉他们:我与陈余交战,打一阵我就会败退,赵军看到我军逃走,必定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这时,你们要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我军的红旗。
接着,韩信又命令副将准备酒席,传令全军:打败赵军后集体会餐!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相信:几万对二十万,打完仗再吃饭。看来,整不好就会成饿死鬼了!没办法,主将下令了,那就勒紧腰带争取快点打吧。
一切准备停当,天也快亮了,韩信下达了进军命令:出发!
韩信派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了阵势。
赵军远远地望见汉军的阵势,全军一片哗然,乐得前仰后合。
不仅赵军大笑,韩信手下的将领也十分不解:背水列阵乃是兵法大忌,这是常识呀,大将军不会不知道。难道这次,大将军韩信是被二十万赵军吓糊涂了?当然,大家仅限于心里想想,谁也不敢说出来。
天刚刚亮,韩信打出了大将的旗帜,鼓乐喧天地开出了井陉口。
韩信已经把陈余研究明白了:不看到韩信的将旗,他是不会派主力出战的。果然,看到韩信来了,陈余命令赵军打开营门,出动主力,双方展开了激战。
打了一阵,韩信和张耳假装不支,丢旗弃鼓,逃向了河边的阵营。
看到汉军败逃,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好不容易遇到了“软柿子”,谁不想立下头功!
然而,汉军退入河边阵地后,河边的部队与前锋军会合到一起,两路并为一路,再也不退了!大家转过头来,肩并着肩、瞪圆了眼,一脸杀气。
汉军刚刚站稳脚跟,赵军就到了,双方又鏖战到了一起。
和刚才的表现大不相同。这次,汉军全军上下都像打了鸡血,咬牙切齿地冲向了赵军,拼死奋战、寸步不让,成了怎么啃也啃不动的硬骨头!
此时,汉军的意志无比顽强。
这事一点也不意外,说到底,就是因为韩信的排兵布阵,实在是太缺德了:身后就是大河,如果不想掉到水里淹死,那就必须得顶住——他们根本就没地方退!
而且,不仅不能退,还得打赢;不仅得打赢,还得快点打赢。要不然,不被淹死也得被打死!不被打死也得饿死!
就这么逼出来了一个“三军用命”!
多次全力进攻,赵军也无法打败玩了命的汉军。
这时,韩信准备好的两千骑兵突击队杀下山来,突然冲进赵军大营,拔掉了赵军旗帜,插上了汉军的红旗。一眨眼,赵营变成了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