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三秦之地可传檄(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391 字 6天前

三秦之地可传檄

初战胜利后,韩信命曹参、樊哙率前锋军日夜兼程发起追击,绕过废丘,深入到敌军侧后,包围好畤,待机而动。Www.Pinwenba.Com 吧韩信自己则和刘邦率领汉军主力沿渭水河谷推进,直指废丘,引诱章邯来反攻。远路而来的韩信不怕决战,就怕章邯不出战!

果然不出韩信所料,章邯扩充了兵力,得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的增援后,立即统帅三秦军主力,西出到壤乡和商标一带(今陕西武功东南),主动迎击刘邦、韩信的大军,企图一战消灭汉军主力。

在韩信面前,名将章邯显得笨拙而又幼稚。实在点说,不是章邯不行,而是韩信太狡猾!

韩信把章邯和战场形势分析透了!

其一,章邯在军事上很自负,除了项羽外,还没有他看得起的对手。对于名不见经传(准确点说,是声名狼藉的韩信)他章邯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其二,章邯投降项羽后寸功未立,如果现在又丢了关中,不仅没法向坏脾气的老大项羽交代,自己也将无处容身。

其三,章邯知道,自己在关中不得人心,如果在战场取得了胜利,他还能继续维系统治,一旦被打败,他章邯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章邯一定要进攻,而且,进攻一定得胜利。然而,事实是残酷的,章邯的进攻正是他覆灭的开始。

就当时的态势而言,双方几乎势均力敌:在兵力对比上,章邯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汉军则准备充分、士气高昂。战役的胜负将取决于将领的智慧、勇气与临场指挥,在这方面,韩信无疑占了优势。

面对数量上占优势的三秦联军,韩信再次选择了出奇制胜。其实这一手,一点都不意外。纵观韩信的用兵史,您就会发现,这是韩信惯用的套路。

在正面迎战的同时,韩信命前锋曹参、樊哙迅速自好畤南下,切断了章邯的退路,这是要关门打狗了。不过,得到这一消息后,当时兵力占优的章邯并不紧张,人家原本也没想后退,就是为决战来的,一对一地玩命,他根本就不怕!

章邯的紧张,开始于正面战斗打响后。

当汉军正面部队发动总攻时,曹参、樊哙立即从侧后发起冲锋,配合主力前后夹击章邯。

章邯腹背受敌,尤其是汉军在侧后的突然袭击冲散了全军阵型。阵型一乱,原本就斗志不足的三秦军开始望风而逃。到了这时,无论章邯再怎么吆喝也无济于事了,最终,全军崩溃。

章邯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废丘,从此闭城自守,不敢再战了。准确点说,是他章邯无力再战了。章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项羽早日发兵救援上。他哪知道,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四处救火,根本就没工夫、也没办法搭理他。

决战胜利后,韩信并没有受到章邯的牵制,而是立即向关中各地神速进军。

韩信知道,关中百姓对章邯恨之入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章邯在关中毫无政治基础,简直是一点人缘都没有。一旦他的军事力量被摧毁,其政治统治就会顷刻瓦解。

所以,韩信只留下少量兵力监视章邯的行动,命诸将分兵多路夺取关中各地城邑。自己则和刘邦统帅汉军主力长驱东进,迅速攻克好畤、进占咸阳。然后,又继续马不停蹄地东下、北上,以锐不可挡的凌厉攻势,先后迫降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在汉军的强大攻势下,关中各地纷纷望风而降。

此时的章邯只剩了老哥一个,几座孤城,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就这样,韩信自汉中出兵之日起,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平定了关中,实现了韩信在拜将时所说的,三秦之地可传檄而定的预言。

出兵第一仗,韩信就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威风!

汉高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韩信与张耳率领几万临时拼凑的军队进攻赵国。

赵王赵歇,大将军、成安君陈余得到消息后,马上调集全部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井陉口(今河北省平定县石门口村),准备与韩信、张耳决一死战。

在陈余眼里,韩信是主要敌人,张耳是主要仇人。所以,全力以赴是必须的。这也是陈余、张耳这对欢喜冤家最后一次打交道!

陈余的手下有能人,比如说广武君李左车。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秦汉之际的著名谋士。对于李左车,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说起他的爷爷,很多人一定听过: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李牧。

人家李左车可是真正的将门之后。

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名言;此外,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这些都是比较有谱的,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还有一些比较引人入胜的,应该属于神话传说的范畴了。

传说是这么传的:

李左车死后第二年的阴历五月十七,原本是郎朗晴空,突然间就黑云蔽日,狂风怒号。紧接着,天崩地裂般的一声炸雷,震彻云霄。

等到云散风消,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李左车生前住的院子里,裂开了一道六尺多宽的石缝,从石缝中,不断地有水汩汩流出。很快,就形成一弯清泉,只见如镜的水面上,一串串银白色的气泡争相簇拥,晶莹剔透、宛若珍珠。

人们啧啧称奇,都说是李左车显灵,死后不忘泽被桑梓(话就这样传出来了)。

据说(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这一天的午时,正是玉皇大帝册封李左车之时。玉帝有感于李左车品德刚正,就将“雹神”一职封给了他,让他掌管大地、山川、江河、湖泊、雨雪、风雹及人间庄稼的奖惩。

说来也怪,从此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经受过冰雹的侵害(有以权谋私之嫌)。

这眼清泉,就叫了雹泉。

李左车被封为“雹神”的消息传开后(也搞不清楚大伙儿是怎么知道的),当地百姓纷纷解囊,在他的旧居遗址上建起了一座雹神庙。

整个庙宇雄伟宏大、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肃穆庄严,庙内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是庙内4棵古松,树围达6米左右。

必须得加上一句:这座庙,文革时被毁了!

庙没了是后来的事情,关于雹神显灵的传说却一直广为流传。

明洪武年间,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楚地大旱,春天种的庄稼禾枯苗干,颗粒无收。一直到了阴历六月初六,终于下雨了。不过,到了这时,只有种植生长期短的荞麦才可以成熟。问题是:没有种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