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狂人”韩信(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416 字 6天前

“狂人”韩信

韩信被抓之时嘴也没闲着,揭露刘邦恩将仇报、卸磨杀驴。Www.Pinwenba.Com 吧先引用一段千古名句: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核心意思是活干完了,我也没用了。然后得出结论:现在天下安定了,我这样的能人也该死了!

到了这步田地还敢喋喋不休,狂的可以吧!

始作俑者刘邦当然知道“谋反”的罪名纯属子虚乌有。所以,一回到洛阳,刘邦就赦免了韩信,把他降格为淮阴侯,放在自己身边看了起来。

韩信也知道,自己最招人恨的地方就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那你倒是搂着点呀,然而,狂妄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韬光养晦、谨言慎行,更不会老老实实地装孙子。

这哥们一点都没吸取教训,没事就装病——拒不参加刘邦的一切活动,坚持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心怀不满也就罢了,还时常表现出来,不是闷闷不乐就是牢骚满天,更为危险的是:没有认识到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的重要性。

韩信自认为才能过人,功劳盖世,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被刘邦贬为淮阴侯后,韩信心里愤愤不平,认为自己与曾经的部下绛侯周勃、将军灌婴这样的人处于同等地位,简直就是耻辱!

千万不要认为韩信只是对这两位有成见,目空一切的韩信就没有看得上的人!

韩信曾去拜访过将军樊哙(这位也是韩信的部下,韩信是大将军呀,别人没法不是他的部下)。

舞阳侯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嬃,那可是刘邦亲信中的亲信外加实在亲戚。这样的角色,即使不去刻意笼络至少也应该以礼相待吧。遗憾的是,在韩信头脑中,从来就没有“应该”二字。

听说韩信来了,樊哙很激动,恭恭敬敬地用跪拜的礼节迎送,口称大王,自称臣子,以韩信的大驾光临为荣。

按说人家樊哙这么有礼貌,韩信应该高兴才对吧。他可好,出门后冷笑不止,不阴不阳地来了一句:我活着竟然要和樊哙等人为伍了!

不屑于与所有同事为伍,这不是倒霉催的吗!

自己原本就毛病一身,如果再没人说好,还会有好果子吃!

韩信可能是没想过,更可能是不愿意承认,此时的他,不过是淮阴侯,而且还是皇帝赦免后的恩赐,往好了说和大家地位相同,往差了讲那就是待罪之身(真有罪假有罪还不是领导说了算)。

在这种情况下还鼻孔朝天,目中无人,狂妄地端着诸侯王的臭架子,如此为人处事又怎么可能会有善终!

韩信无故被抓,心情自然不爽。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哭就会有人笑,刘邦可是高兴得很、愉悦得很。

这一天,闲着没事的刘邦与韩信聊天,东拉西扯就讲起了各位将领带兵打仗的事。

刘邦一时性起,随口就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本事能带多少兵?(常败将军刘邦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是很有信心的!)

万万没想到,刘邦那两下子在韩信眼里,根本就啥也不是!韩信使了个大劲,回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韩信心里想的肯定是,这十万你也不一定能整明白)。

刘邦不大甘心,又问了一个自取其辱的问题:那你,能带多少兵?

韩信不假思索,骄傲地回答: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刘邦脸上有点挂不住了,这位仁兄也是尖牙利嘴之人,言语上从来就没吃过亏(吃亏主要是在战场上)!马上就来了一句:你本事那么大,怎么被我捉住了呢?

刘邦斜着眼,似笑非笑地盯着韩信。

这时的韩信才从自得中清醒过来,赶紧打圆场:您虽然不善于带兵,但却擅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逮住的原因;况且,陛下的才能是上天赐予的,断非人力所及!

君臣哈哈一笑,这才化解了彼此的尴尬。可是,刘邦能不往心里去吗?你那么能带兵,不防着你点行吗?

没事找抽是也!

韩信对刘邦的评价可能也是实话。可是,以待罪之身,对高高在上,掌握自己生死的皇帝老儿说实话,你的胆子是不是也太大了?

狂妄是韩信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最终悲惨的结局,一点也不奇怪,要不这样,那才是没天理呢!

高祖7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阳夏侯陈豨(xi)被刘邦任命为赵国相国,负责监管赵国、代郡边境上的军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

陈豨,宛朐(今山东菏泽)人,何时、何地、何原因跟从了刘邦,一概不详。不过,也不能据此说我对他一无所知,有一点我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这个陈豨与韩信很合得来。原因吗,很简单,陈豨也是一个很得瑟,很爱出风头的人,俩人挺对脾气!

赴任前,陈豨前来拜访韩信并向他辞行。这事也足以说明俩人的关系不一般。

韩信拉住陈豨的手,赶走了左右随从,俩人在院子里散步。遛了几圈后,韩信忽然仰天长叹,对陈豨说:我有几句心里话,能和你说说吗?

陈豨恭恭敬敬地回答:只要是将军您的指示,我都听从!

韩信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肺腑之言:你所处的地方,集中了天下精兵;而你,又是皇上信任的大臣。如果有人说你反叛,皇上肯定不信;然而,再有人这么说,皇上就会起疑心;等说到第三次,皇上必定会愤怒地亲自率领大兵去攻打你。这时,我愿为你做内应,天下唾手可得!

陈豨知道韩信的能力,也知道他心怀不满,就是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所以,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还真照着韩信的话来了。

汉高帝10年,也就是公元前197年,陈豨真的造反了,刘邦果然率军亲征。人家韩信还真有先见之明。

没出自己所料,韩信觉得,机会来了。

机会一来,韩信就病了。有病的人是不能跟着刘邦出征的。留在都城的韩信在“养病”之余,积极筹划,准备里应外合,与陈豨来个内外夹击。

照这么讲起来,韩信即使算不上同谋也够得上同党。如果此前说韩信谋反是莫须有,那么现在,定韩信一个谋反罪名可是证据确凿。

如此看来,韩信被杀也不冤枉。

而且,韩信的才能是领兵作战,领兵作战只有在战争时期才有价值。到了和平年代,领兵作战的才能恰恰成了天下太平和君主地位的最大威胁!

此时的刘邦,已经不再需要军事家韩信了。在这种形势下,韩信还不乖乖地交出兵权,夹起尾巴做人,还像从前一样盛气凌人、牛气冲天,刘邦又怎能继续惯他毛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