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完人”萧何(一)(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382 字 6天前

“完人”萧何(一)

萧何子孙曾四次失去爵位,每次,时隔不久朝廷都会想办法给补回来,要不然,就觉得对不住开国大功臣萧何!这才是真正的泽被后世。Www.Pinwenba.Com 吧

其二,眼光独到。

早在刘邦还是一介平民,被常人视为市井无赖时,萧何的一双慧眼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了刘邦的不平凡,多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

刘邦当上了泗水亭亭长,与萧何成了同道中人,这下就更妥了,县里领导萧何一直罩着刘邦。经常是无私帮助、鼎力支持,一来二去,二人交情深厚,过从甚密。

萧何认定,这个叫刘三的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从那时起,萧何就把维护、关心刘邦作为自己终其一生的使命。萧何对刘邦,绝对算得上是死心塌地、死而后已。

萧何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萧何的温暖是时刻都能感受到的。

刘邦曾以官吏的身份赴咸阳服役,同僚们为刘邦举行欢送会。会上,每人赠送大钱三百文为刘邦壮行(这是规矩),唯独萧何送上了五百文(这可就是人情了)。

这种与众不同的厚爱,刘邦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

等刘邦坐了天下,知恩图报的刘邦用更实惠的方式报答了萧何的情谊——多封萧何两千户食邑——作为萧何比别人多出二百钱的感谢。看见没,做到大家都做到的没啥意义,做到大家都没做到的,那叫感情!

这么一算,聪明人的有效投资,回报还是蛮丰厚的!

从萧何对韩信的赏识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萧何的不俗眼光。

就是这么个品行不端、名声不好、忠心不足的家伙,人家萧何硬是看出了巨大的价值,并且,利用非常规手段促使刘邦重用了韩信。

说实话,一贯善于识人的刘邦当时对韩信并不感冒,韩信能被重用,完全取决于刘邦对萧何的信任——靠的是人家萧何的面子。

其三,胸怀宽广。

文官萧何与武将曹参原本关系不错,他俩与刘邦曾合称“沛县三友”,关系是很靠的。后来,俩人随着职位的上升矛盾也日渐突出,二人不和地球人都知道。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俩人必然针锋相对、玩命死掐。至少,逮到收拾对方的机会不会放过。

如果真是这样,“宰相肚里能撑船”那岂不是白说了。

别忘了,人家萧何可是“完人”——个人恩怨绝不会凌驾于事业之上。

萧何病重,汉惠帝刘盈亲自去探视。一方面,惠帝很关心萧何,希望他能转危为安,为自己多做几年贡献;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惠帝是想知道,万一萧何不行了,谁能接他的班(日子没谁都得过不是)。

七拐八拐,终于唠到了正题上。小皇上问萧何: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

萧何没有让任何喜欢他的人失望,推荐的唯一候选人正是跟自己关系不好的曹参。当然了,人家萧何可没明说,而是借着皇上刘盈的嘴说出来的——会做人的萧何从不和领导争功!

推荐自己的对头接自己的班,如此胸襟气度岂是常人所能及!

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时任齐国相国的曹参立刻告诉身边人:赶快准备行装!我马上就要回京担任朝廷相国了。

果然,过了不久,使者就来了——招曹参回朝。

看得出来,曹参对萧何的人品也有十足的信心。

顺便说一句,同样令人动容的是,曹参也没让所有人失望:萧何制定的规章制度,曹参一样都没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人家曹参,也没有因为个人恩怨影响国家大事。这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萧规曹随”。

公是公,私归私,分得很清楚。这两位,都不是一般的人物!

其四,业务出色。

在诸多优点中,萧何的工作水平、业务能力尤其令人称道。

楚汉战争爆发后,刘邦带兵东出,横扫关中,平定三秦。萧何则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稳定巴蜀根据地,抓革命,促生产,为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和补充兵员。

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各路诸侯,纠集56万大军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等刘邦打了大败仗逃回荥阳,萧何把关中能当兵不能当兵的,包括老人孩子,统统派上了前线,使刘邦兵威重振。他自己,则辅助太子刘盈在栎阳处理政务。

当时,太子只有6岁,还是穿开裆裤的年龄,所谓的辅助太子处理政务还不如说是替刘邦处理政务外带哄孩子。

这家伙把萧何忙的,整天脚打后脑勺。也是,制定各种法律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征兵、运粮、维持治安,哪件事都不好办!

事实证明,萧何的累没白受。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大汉王朝的草创基本就算是完成了。这件大事,实际上主要是人家萧何的功劳。

不过,十分有分寸的萧何却从不贪功,更不越权。(这可是无比重要的大事)

不管啥事,萧丞相都会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向领导刘邦早请示晚汇报。当然了,一般来说刘邦也就是看一看、听一听,圈阅准奏——不是刘邦好糊弄,实在是萧何水平太高挑不出毛病!

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就是没办法及时上奏了,负责任的萧何也不会坐失良机,往往因势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办了,等刘邦回来再补个报告。

这个程序,萧何是从不马虎。也许有人对此并不重视——切,不就是装装样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您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程序当然不重要,眼里有领导才是无比重要!

就这一条,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到!

楚汉战争中,萧何在关中清查户口、治理百姓、调运粮草、拥军支前,各项后勤工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常败将军刘邦打败仗是家常便饭,这哥们经常在战场上作战失利只身逃跑。每次,萧何都能确保刘邦丢多少兵他给补多少人,使一再成为光杆司令的刘邦一转眼就不是光杆了!

有这样合格的后勤部长,刘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只要他刘邦能成功地跑出来,啥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也正因为如此,刘邦把关中的事务委托给萧何全权负责。

其五,善解人意。

萧何很清楚:赢得老板刘邦的信任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所以,不管做啥事,他都特别注意刘邦的感受,力争时刻确保领导心情愉悦!(领导高兴,是每个人都高兴的前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