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就是仙人
韩信拒绝叛汉的最大理由,一定是:韩信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太小。Www.Pinwenba.Com 吧而这种判断,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后,得出的正确认识!
蒯通极力渲染韩信的实力,问题是,韩信到底有没有叛汉自立的实力?
从当时齐地的情况看,韩信在当地并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齐地也没有完全平定(一直到韩信参加垓下之战的时候,曹参依然留在齐地平定未服者);新齐王田横投奔了自己的老朋友彭越,一旦齐地发生变故,他一定会趁机卷土重来,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威望重新得势;最关键的,是刘邦对于韩信的防范(这事刘邦从不含糊)。
韩信一直受命于刘邦,他手下的军队几次被刘邦整编,而且,韩信手下的大将曹参、灌婴、孔熙、陈贺,他们都是刘邦的亲信,手头还都有自己的部队。关键时刻,他们是不会与他韩信一条心的;韩信自己的亲信,在史书中可以查到的只有参谋李左车。李左车无职无权,自然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而且,足智多谋的李左车可从来没劝过韩信自立。
这可就有问题了!
韩信如果自立,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是项羽。分析到了这步,蒯通是谁的人岂不是一目了然。
证据还不止这些,在下文中,咱们还会提及。
话又说回来,如果刘邦没有满足韩信的要求,那可就不好说咋地了,韩信一怒之下,秦末的历史就可能重写——至少是部分重写!
好了,咱还是接着讲张良的经典谋略吧。
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刘邦追击项羽到达固陵(今河南太康县),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日期合击楚军,准备一举消灭项羽。
结果,日子到了人没到,孤军作战的刘邦又被项羽借机一通好打,挨了一顿胖揍的刘邦只能退守营寨,闭门不出。
约好的时间,约定的事,俩人就是不来,刘邦又急又气,却只能干瞪眼。
张良告诉刘邦,这俩人不来的真正原因在于动力不足:眼看天下都要平定了,他俩的封赏还没兑现,韩信的齐王是自己死乞白赖硬要的;彭越拼死拼活奋斗到现在还在原地踏步——依然是魏国的相国。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个人问题不给解决哪有心思打仗?
刘邦恍然大悟:出血的时候到了。
这当口,是不能装糊涂的。刘邦马上下诏,把从陈县(河南淮阳)往东至海封给韩信;睢阳(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山东东阿南)封给彭越。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真理再次应验,任命书前脚一到,俩人后脚就来了。这才有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帮助项羽留下了千古绝唱:霸王别姬!
最后,咱再来说说张良有“仙人”的追求。
张良随从高帝刘邦入关后,啥也不管了、啥也不问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人情世故、什么荣辱得失,统统不再理会。甚至,连饭都不吃了(学名叫辟谷),一天到晚闭门不出,专心练习神仙导引之术(据说练这玩意就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张良自己是这样解释的:
我家世代做韩国的宰相,位及人臣,家族荣耀无以复加;我为了替韩国报仇不惜万贯家财,金银财宝不是我的追求;我本人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军师,受封万户侯,个人功名达到了顶峰……
这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足够了,今后,我只想追随仙人赤松子云游天下。
张良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向所有人表明:他已经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满意足了,再没有什么别的追求了。
是张良不上进吗?当然不是。
这,正是张良的高明之处: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聪明到了极致的张良当然知道,神仙这玩意是飘渺虚幻的,想靠也靠不住。与世无争才是自我保全的最好手段。
当时的情形,也确实能把功名利禄,世事人情理解到如此地步,是不是也达到了“仙人”的境界?
纵观萧何的一生,我们必须得承认,他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完人:对领袖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工作无比认真;深谋远虑、眼光独到、胸怀宽广、业务出色、善解人意……绝对是一个领导放心、群众满意、事业需要的革命好同志!
其一,深谋远虑。
萧何出身小吏,秦末担任沛县主吏掾,大体相当于县委组织部部长,主管干部的选拔任用。
按理说,当官的追求升迁乃是官之常情,可萧何就是例外。
萧何的工作能力没的说,一不留神,就得到了来自中央的监郡御史(负责监察郡政)的认可。看到基层有如此出色的人才,御史很激动,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态度,他马上就准备向朝廷举荐。然而,萧何态度坚决地谢绝了御史的美意。
按照萧何的志向和才能,他当然不会甘心沦落于县衙。那他为啥还拒绝进步呢?
之所以坚决谢绝,是因为萧何根据自己的判断,认定大秦帝国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这个政权很快就会杆屁朝凉,他萧何可不愿意为秦王朝殉葬。
良禽尚且择木而栖,更何况是“完人”萧何,事关前途命运以及身家性命,萧何可不糊涂。
事实证明了萧何的判断,他没有混迹于旧王朝的官场成为一名普通的官僚,而是投奔明主刘邦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萧何不好色、不贪财,眼中只有事业。
刘邦率军攻破咸阳,在老大的榜样引领下,各位将领争先恐后地进宫抢夺金银珠宝——抓紧时间发财致富。只有人家萧何不为所动,先进了丞相府,把地理图册、户籍文书等各种资料收藏保存了起来,这件事可是意义重大——既为刘邦争夺天下提供了依据,也为自己成为开国丞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谋远虑,不服是不行的,人家就是一个有正事的人!
购置土地房屋,萧何的观点也与常人大不相同:第一,地角一定要符合贫穷偏远的要求,最好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第二,营造宅第从来不修筑围墙,信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思想。
萧何认为:如果后代子孙贤德,就可以学学他的俭朴;如果后代啥也不是,那他萧何也不用担心了。这种房产才是最安全的——如此不入流的东西是不会被有权有势的人看上,从而被侵夺的!
因为不值钱,所以更安全。萧何的深谋远虑可见一斑。
不过,有他这样优秀的先辈,即使后代犯点错误也容易被领导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