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之举
事实上,刘邦以及手下,并没有失去应有的警惕。Www.Pinwenba.Com 吧在彭城的北边,面对齐国的方向,刘邦派将领建立了坚固的防线。所有人都认为:项羽正在进攻齐国,如果他要回军救彭城,一定得从北边杀过来。
这,是一个致命的失误!
其次,项羽对刘邦进攻彭城,真的是毫无准备吗?
早在刘邦平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看清楚了:刘邦是一定会东进的!不过,此时,他项羽正在带兵全力进攻自己侧翼的齐国。两线作战可不是好选择,所以,项羽的计划是:对刘邦采取守势,先集中力量消灭田荣;然后,再回军对付刘邦。
为此,项羽做了一系列的部署:
第一,立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迟滞刘邦东进的速度;
第二,派陈平平定殷王司马卬的叛乱,在殷地布置了第二条防线;
第三,派大将龙且率兵抵挡北路曹参、灌婴和陈余率领的军队;
第四,派兵至阳夏阻拦刘邦的南路军;
应该说,项羽对刘邦还是有防备的。只是,除了南路军史书未做说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且,败得很快——郑昌败给了韩信,投降了;司马卬败给了刘邦,也投降了——完全打乱了项羽的战略部署。
尤其令人泄气的是,被项羽寄以厚望的九江王黥布,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这让项羽很被动。
项羽攻打齐国时,征调九江国的兵力,黥布借口自己病了,随便派了一位将领带着几千人来应付项羽;等刘邦进攻彭城时,黥布变本加厉,连景都不应了,他选择了看热闹!
黥布对项羽的解释是:他的病又加重了!
对劳改犯的表现,项羽是很不满意的。项羽不爽了,刘邦就高兴了。
各种有利因素凑到一起,结果就是:刘邦的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东进,兵锋直指彭城。
时间不长,56万大军就以席卷之势,尽占楚地,楚都彭城危在旦夕。此时,项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第一,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汉军就到了,如果回师救楚,势必腹背受敌。
第二,兵力差距悬殊。刘邦带着56万大军,规模空前;项羽全部兵力不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人马必然远远少于56万。
第三,后方沦陷。此时,项羽楚地尽失,深入齐地的楚军成了孤军。失去了根据地,自然也就失去了后勤补给。
第四,失去盟友。曾经的盟友,背叛的背叛、动摇的动摇、观望的观望,楚霸王项羽完全陷入了孤立。
到了这份,怎么办?
项羽就是项羽,越到关键时刻,越能显露英雄本色!
面对险恶的形势,项羽设计了一个惊人的战略计划:齐国照打不误,联军照单全收!
项羽命令手下诸将率领大军继续攻打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项羽自己统率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项羽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刘邦的大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一出炉,手下所有人都傻了:坏了,老大疯了!项羽不仅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需要长途奔波,绕到敌人的后方,然后,设局偷袭——这可真是疯了!
项羽的手下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刘邦和刘邦的手下会怎么想呢?正确答案是,他们啥都不会想,因为,他们根本就想不到!
这正符合项羽的需要——达成了战略构想的突然性。
彭城之战,历代研究者很少有人关注项羽的行踪。于是,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由于轻敌而导致大败。
实际上,刘邦虽然很得意,多少有点忘形,但却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都在左右,总不至于张良、陈平这些鬼精鬼灵、心思缜密的大谋士,都跟着一起犯了糊涂吧?
可见,就算是有点轻敌,也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得是那句名言说的: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是项羽惊人的战略部署——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就已经回师彭城西边,切断了刘邦的后路。《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
这里,清楚地写明了项羽的行踪。
关于这一点,很少有人注意。所以,大多数人采用了《史记》高祖本纪的说法: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同一件事,同一位作者,为何两者的描述会有如此差异?
了解了《史记》编写的特点,我们就会明白。
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之前,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考察项羽行踪,应以此为准;高祖本纪则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而且,经常语焉不详。
仔细品读高祖本纪,我们就会发现:关于刘邦入彭城,司马迁老先生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的行踪。这是因为,老先生觉得,这件事,在此前的项羽本纪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没必要再费那二遍劲!
既然如此,咱们不妨再仔细看看项羽本纪。
期中,有一句话,足以令我们浮想联翩。这句话是“项王乃西从萧”!从这句话,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推测:项羽的3万精兵,在刘邦的大军尚未全部进入彭城时,就已经到达了彭城的西南,切断了联军的后路。他们悄悄地跟在了刘邦身后,这会,项羽开始了耐心地等待,等待一个能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的合适的机会!
千里奔袭、攻其不备、断敌后路、一网打尽。这,才是项羽彭城之战胜利的关键。
然而,有这些,就够了吗?
项羽成功地绕到了敌人的后方,没让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达成了战略攻击上的突然性。可是,再怎么突然,他项羽毕竟只有3万人马,以3万对56万,又怎能有必胜的把握?
事实上,项羽胜算很大,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秘密武器。
项羽的秘密武器,就是他的骑兵。
记得在红军时期,我军的一位将领曾经说过:骑兵打步兵,那将是一场——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