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一)
事实证明:刘邦的防守,稀松!
黥布根本没费劲,三拳两脚就打破了关门,大军一拥而入。Www.Pinwenba.Com 吧
项羽的兵威,给了刘邦全军以极大的震动:见过能打的,没见过这么能打的!而且,此时,项羽拥兵四十万,号称一百万;刘邦手下,仅有十万人马,实力对比那是相当悬殊。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刘邦的左司马(高级干部,相当于副参谋长)曹无伤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刘邦和项羽,是一定要打的(恭喜,判断正确);战端一起,刘邦必败无疑(很遗憾,猜错了)!要想保住身家性命,就必须得赶紧讨好项羽(准备换个领导)。
到了只有卖主才能求荣的地步,曹无伤下定了决心:抓紧时间,该卖就卖!
于是,曹无伤暗中派人与项羽联系,说了不少刘邦的坏话:什么刘邦想独霸关中;什么美女财宝都收入了自己囊中等等。
视天下为己有的项羽一听就火了:什么,都整到你手里了?你遭罪我可忍你享福我不可忍!
项羽立刻传令全军:厉兵秣马、饱餐战饭,第二天一大早发动攻击,一举消灭刘邦!
正所谓: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是刘邦的好部下曹无伤,把刘邦架到了火堆上。要说曹无伤也算是刘邦手下的老人了,从一开始丰沛起兵时,就跟着刘邦。
这么多年,应该是有感情的。遗憾的是,感情这玩意儿,还是抵不过利益,悲哀呀,悲哀!
这还不算完,刘邦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刘邦被项羽的头号谋士范增给盯上了,老头子范增把刘邦当成了头号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范增知道:项羽这小子,最大的毛病就是没长性,想让他干啥,必须要随时随地、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来坚定项羽武力解决刘邦的决心。
范增找到项羽,主要谈了两点:
第一,刘邦原本贪财好色,进入关中后,竟夹起尾巴装起了正人君子!可见,这小子志向不小。所以,决不能给他留机会,必须当机立断,歼而灭之!
第二,据我老范观察,刘邦所处之地,头顶上的云气呈现出龙形虎状,这是典型的天子之气!不赶紧下手铲除,必定后患无穷。
为了置刘邦于死地,范增可算是煞费苦心,连天文地理外带封建迷信全都用上了。
不过,范增的苦心,还是没有引起项羽的足够重视。
从事态的发展看,项羽并没有拿范增的建议真正当回事。这倒不能证明项羽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只能说明项羽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他不怕刘邦有志向,就受不了刘邦把好东西据为己有,他自己捞不着!
就算是要对刘邦动手,也是因为这事。
说到半天,大伙都明白了吧:这位项羽同志,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其见识,长不过好一点的家庭妇女!郑重声明:绝没有污蔑广大女同胞的意思和胆量,咱就是想拿这个说说事。
此时的刘邦还蒙在鼓里,黑天白天地做着关中王的美梦,岂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幸亏刘邦有张良,幸亏张良交到了一个够意思的好朋友——项羽的叔叔项伯。前文咱们讲过,张良曾在项伯杀人逃难时,收留过他,二人是交情过命的好朋友。
项伯知道:项羽的大军一到,刘邦全军上下,谁也跑不了——对于好侄子项羽砍人的水平,项伯是很清楚的!
为了好朋友张良,项伯不顾军规,不顾项羽,连夜跑到了刘邦军中,通知张良赶紧逃跑。
项伯为人讲究,不分敌我来报答张良曾经的收容之恩;张良为人更讲究,坚决不肯自己逃走,非要告诉刘邦,以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
遇到这么一群讲究人,项羽可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张良是刘邦的手下,把紧急军情通报给自己的主人,是很正常的;最可气的是项伯。
项伯私自会见张良,就等于把项羽的军事计划完全暴露给了敌人!虽说项羽最终失败的主要责任不能算在项伯头上。但是,这位老哥这样的举动也实在令人气愤。不知道在他项伯眼中,全军的集体利益、前途命运与他个人感情比起来,算是个什么东西!
闻听消息,刘邦大惊失色,慌了手脚。
张良告诉刘邦:只有通过项伯向项羽求情,才可能逃过一劫。
刘邦反应也够快,赶紧想尽办法巴结项伯。
听说项伯比张良年长,刘邦就把项伯当成了自己的哥哥。又是敬酒又是祝福,拜年话说了一箩筐,不一会,还结成了儿女亲家,整成了实在亲戚!
刘邦告诉项伯:我进入关中,连个毛都不敢碰(张良他们不让),全都登记好了,封存在府库中(攒着呢),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项羽将军早点来(来不了才好呢)!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那是怕有坏人捣乱呀(比如说项羽),我对项羽将军,可是忠心耿耿(忠于项羽?不知从何说起),说我谋反,那可冤死我了(冤是不冤,不敢倒可能是真的)!希望您能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况详尽地反映给项将军(帮刘邦开脱才是最重要的)。
诅天咒地、起誓发愿,刘邦好一通表演。
显然,刘邦的表演是成功的。项伯对刘邦的解释深信不疑,不仅自己答应愿为刘邦开脱,还给刘邦出了第二天登门道歉的好主意——他侄子项羽面子矮,最受不了别人认错服软!
神不知鬼不觉地做完这一切,项伯又连夜赶回了项羽军营(不敢让别人知道,他也清楚,自己的做法不怎么光明正大)。
赶回去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好在项羽还没睡。这哥们倒前卫,喜欢夜生活!这个好习惯算是救了刘邦。
项伯赶紧进去,把刘邦的话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项羽。还顺便说了这么几句公道话:要不是人家刘邦先攻下了关中,您又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立了大功,您却要去打人家,这也太不道义了吧。要我说,不如好好地处,这多好。
项伯倒是挺遵守承诺,百般为刘邦辩解,力劝项羽改变主意,不要对刘邦动武。项羽的耳根子真挺软,一琢磨项伯的话也有道理,就答应了——白天的怒火都忘了——还真是一个没长性的主!
项伯忙活半天,都是在为刘邦开脱。整的我都糊涂了,真不知道,这个项伯到底是谁的手下!
您说气人不?气人的还在后头呢!
项伯都成叛徒了,项羽也没生气,竟然还答应了项伯的请求。到了这时,我开始怀疑项羽的真实想法了。我觉得,他极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想法——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