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是有想法的
大南边,是楚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Www.Pinwenba.Com 吧
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项羽、刘邦正在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噩耗传来,楚军上下惊恐万分。
项羽、刘邦也没心思攻打陈留了,赶紧和将军吕臣一起,引兵东撤。在路上,哥仨一商量,达成了一个共识:把楚怀王熊心从盱眙迁出来,定都彭城!
大家看看地图就会明白,彭城是今天的徐州,在江苏省北部,挨着山东、河南;盱眙归江苏淮安市管辖,位于彭城东南二百多公里处。
让楚怀王从盱眙迁到彭城,这是想让怀王同志出山呀!
三位一定是这样想的:现在,秦军势力很强,我们哥几个奋战在最前线,你楚怀王老在后方吃香的喝辣的,还时不常地对我们吆三喝四、指手画脚,这实在是不公平。干脆,您老人家上前线得了!
楚怀王还真配合,二话不说就到了彭城。当然了,人家楚怀王,有着自己的想法。用不了多久,仨人就会知道大领导楚怀王的厉害。
楚怀王可以到前沿,但,总不能直接顶上前线。于是,就做了如下安排:怀王坐镇彭城;吕臣驻扎在彭城东面;项羽驻扎在彭城西面;刘邦驻扎在砀地。
这是固守彭城的态势。
战场形势有了微妙的变化。
楚怀王亲临前沿,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魏豹就很来劲,先后攻克了原魏国的二十多个城市。当然了,这也得益于章邯选择了北上。
话说回来了,不管怎么说,人家魏豹工作成绩是不能抹杀的。楚怀王对很为自己长脸的魏豹十分满意,于是,大笔一挥,封魏豹为魏王!
这仅仅是个开始。不久,楚怀王又做了另外一个大动作:夺兵权,重组人事。
楚怀王夺的,是项羽和吕臣的兵权。
楚怀王合并了项羽、吕臣的军队,归自己统领。作为补偿,封项羽为长安侯,号称鲁公;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他爹为令尹(丞相)。
刘邦那点人马没引起楚怀王的兴趣。怀王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这属于楚军内部的争权斗争。对于这件事,项羽是很不满的,而且,这哥们一直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最后,项羽到底是报了仇,出了自己的一口恶气。当然了,泄私愤的代价不小,彻底输掉了政治上的主动!这是楚汉战争时的后话。
在这种形势下,章邯选择了北上攻赵。章邯是要会合王离,拿下整个赵国。我认为:这在当时,是最明智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
章邯击溃项梁,楚国虽然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伤及元气!项羽、吕臣等各路楚军已经退到了彭城,摆出了死守的架势。
强攻彭城,无异于把楚军逼到了绝境。
项梁死后,楚怀王被项羽等人从盱眙迁到彭城。项羽他们万万没想到,放羊娃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到彭城,这哥们就开始着手剥夺项羽、吕臣军权。楚国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斗争。
这时候,如果你章邯一出现,楚国一定会暂时放下内讧共同对外!如果楚兵同仇敌忾死守彭城,章邯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且,彭城远离关中,是楚国的总后方。进攻彭城,北有赵国、魏国、燕国,东有齐国,哪一边都不安定!如果不能在短时间攻破彭城,不仅军需难以为继,孤军深入,恐怕连小命都难保!
短时间攻破彭城,简直就是做梦。
这一点,章邯是很清楚的!
北边,王离率领十几万边防精锐大军进攻赵国,一直胜负未分!章邯如果全力进攻彭城,最大的可能,就是让王离放弃赵国一起来打彭城。
其结果,必然是把大后方统统让给赵国。这么一整,张耳、陈余可就有用武之地了,这哥俩是绝对不会惯章邯毛病的!
另一种可能,王离军继续攻赵,章邯自己打彭城。这就太扯了。分兵不如合兵,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分析到这种程度,章邯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了。恰在此时,一个偶然的事件的出现,最终促成了章邯全力北上。
事情是这样的:
王离在战场上对付赵国很吃力,就想了别的办法:对赵将实行拉拢政策。王离着重拉拢的,是赵国大将李良,您想起来了吧!
结果,李良因为赵王的姐姐对他无礼,一怒之下,杀掉赵王的姐姐,就势攻进邯郸,干掉了赵王武臣,反了。后来,李良被张耳、陈余击败,就投靠了章邯。
当时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如果换成您,您怎么选择?
经过慎重思考,章邯下定了决心:北上,出兵赵国!章邯率领大军,利用赵国形势不稳的良机,一举击败了赵军。
新赵王赵歇和张耳君臣跑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被王离指挥的边防军团团包围。章邯军驻扎在巨鹿南部的棘原,一边为王离护送粮草,一边守护王离军侧翼的安全。
此时,巨鹿城里的赵歇、张耳,危在旦夕。
危在旦夕也不能坐以待毙!这段日子里,赵相张耳可忙坏了,一面整顿城防,加强守备;一面充分发挥外交特长,派出了几路使者游说各地诸侯前来救赵。
事实证明,张耳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巨鹿城守得不错,起码没被攻下来;各路诸侯也比较给面子,纷纷派出了援军。
邯的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修了一条甬道(两侧有土墙的道路),连通彰河,只是为王离军运送粮草,掩护其侧翼安全,并不参与对巨鹿的进攻。这清楚地表明,章邯根本就不着急,他是在等。他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