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晒晒张良的底细(一)(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445 字 6天前

晒晒张良的底细(一)

然而,仔细张望半天,张良却蒙了。Www.Pinwenba.Com 吧因为,整个车队由三十六辆车组成,根本看不出哪辆车是秦始皇的座驾。

本来呢,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大臣四驾;也就是说,秦始皇应该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其他大臣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只要找到六匹马拉的车,瞄准了,一铁锤下去,刺杀任务基本就算完成了。

打上打不上是另外一回事,最起码,目标是整对了。

现在的问题是,三十六辆车,统统都是四匹马拉的,而且,每辆车都差不多。没法确定在哪一辆车里坐着秦始皇老先生。

原来,秦始皇因为多次遇刺,早就学奸了。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第一,所有车辇全部四驾;第二,经常换车。总之,就是不想让人找准目标!

秦始皇的准备发挥了作用,张良犹豫了好半天,都难以决定。

眼看车队就要过去了,怎么也得来一锤子呀。

最后,张良把位于车队最中间,看起来显得最豪华的那辆车,作为了攻击目标——这也应该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张良把手一指,勇士腾地站起来,抡圆了铁锤,冲着那辆车扔了过去。一百斤重的大铁锤,带着风声向马车呼啸而去。

就这一下子,竟然把马车砸了个稀碎,乘车的那位老兄肯定是活不成了。张良和勇士趁乱钻入芦苇丛,撒丫子逃离了现场。

咱们大家都知道,砸死的,并不是秦始皇。张良最终选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车。铁锤这玩意和导弹还是没法比,轰炸半径太小,只能砸着谁算谁!

即便如此,幸免于难的秦始皇也吓了够呛。

吓出一身白毛汗的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凶手。于是,韩公子就变成了负案在逃的张少侠,从此亡命天涯。

秦始皇忙活了一大顿,凶手也没抓着,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毕竟,他秦始皇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连个大体方向都不好定。

秦始皇拉倒了,张良可没放弃。专一的张良,一辈子也没忘记报仇这件事,而是依靠第二个正事,最终完成了心愿。

第二个正事这么有用,是啥呀?

知识,当然是知识。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张良的知识学习之路颇具传奇色彩,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个帮老头捡鞋、穿鞋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讲的:

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果,逃到了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隐居起来。

有一天,张良闲着没事,就溜达到下邳桥上望风景。

这时,远远地走过来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老头慢慢地蹭到张良身边,故意把趿拉在脚上的破鞋踢到了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十分傲慢地对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很诧异,无亲无故、无缘无故,凭什么吩咐本公子!

一股无名火起,张良就想教训教训这个不知深浅的老东西。

拳头都攥好了,看看老头,须发皆白、满脸沧桑,张良又松开了——实在是下不去手。算了,权当学雷锋做好事吧。张良耐着性子走到桥下,把一双臭鞋给拎了上来。

老头把脚一伸:给我穿上!

嘿,还蹬鼻子上脸了。张良一想,拿都拿了,干脆好人做到底算了。于是,张良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给老头穿上了鞋。

老头啥也没说,仰面长笑而去。

这么一来,倒把张良闹愣了。张良呆呆地望着老头远去的背影,好半天转不过神来。更没想到的是,老头走出一里多地,又回来了。

老头哈哈大笑,对张良说:不错、不错!小子,五天以后,一早上到这里来见我。

张良觉得十分奇怪,就恭恭敬敬地答应了。

五天以后,天刚亮,张良就赶到了约会地点。

没想到,老头早就到了。老头对张良比自己来的晚十分不满,大声呵斥道:混账东西,怎么能叫我老人家等你个小兔崽子?

骂完了,老头转身扬长而去。远远地扔下一句话:五天以后早点来!

五天以后,张良鸡叫时就到了。没想到,还是老头在等他。老头又生气了,依旧扬长而去,还是那句:五天以后早点来!

这回张良长了记性,半夜就跑来等老头。这下,终于赶到了老头的前面。老头高兴了:哎,这才像样!

老头拿出了一本书,告诉张良:好好学,读完这本书就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十年以后就会有所成就。十三年后,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老头转身离去。

从此以后,张良再也没有见到他。原来,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士黄石公!

黄石公是何许人也?各种版本众说纷纭,我选了一种相对比较靠谱的说法:黄石公是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

庄襄王死后,赵政(后来的秦始皇)当了秦王。当年,赵政只有十三岁,大权掌握在丞相吕不韦手中。等赵政长大亲政后,独断专行,尖刻暴虐,听不进元老重臣的意见。

于是,魏辙就生气了。这哥们也挺有个性,一生气就不干了,挂冠归隐,离开了朝廷,走了!

赵政一听说魏辙走了,赶紧亲自带人去追。

赵政是这么想的:第一,自己还年轻,虽然登上了王位,但毕竟立足未稳,身边需要高人辅佐;第二,魏辙是先王老臣,自己一亲政他就走了,天下人势必会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第三,自己刚刚收拾了嫪毐和吕不韦,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反正,我就是不能放你走。

一直追到骊山脚下,终于追上了魏辙。

可是,赵政好话说了一箩筐,千方百计地挽留。无奈魏辙决心已定,就是不回去。魏辙有辙,赵政可没辙了,人家魏辙算是把他赵政给看透了!

就这样,魏辙隐居在了邳州(今江苏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埋头著书。

好长时间,人们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书写好后,黄石公四处寻找合适的传人,以实现他匡国济世的意愿。

终于,黄石公找到了张良,这才出了之前的那一幕。

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老头黄石公,用一双破鞋,三次约会对张良尊老、爱老、敬老的品质进行一番考验,感到十分满意。于是,送给了张良一本奇书,据《史记》记载,这本书叫做《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又名《六韬》,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传说是大名鼎鼎的姜尚(姜子牙)所著。当然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本书是后人托名而为,真正的作者已不可考,但肯定不是姜子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