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运气是挡不住的(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126 字 6天前

运气是挡不住的

陈胜起兵反秦,黥布意识到,机会来了。Www.Pinwenba.Com 吧

黥布前去拜见番阳(今江西鄱阳)县令吴芮。

这个吴芮可不是一般人。老吴家祖上出过不少名人,比如吴王夫差(吴芮是吴王夫差的地当上了鄱阳县令,成了举足轻重的地方实力派。

黥布来找吴芮,是想联合吴芮共同起兵反秦。

来之前,黥布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吴芮啥态度。毕竟,人家吴芮是大秦命官。没想到,事情比想象的顺利得多。吴芮很欣赏黥布的才能,不仅一口答应合作,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翁婿俩开始并肩战斗,后来,又一起投奔了项梁。

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这个吴芮突然在史书中消失了好长时间,取代他的,是蒲将军这个名字。综合各种史籍的记载外加大胆推测,我认为:上文提到的蒲将军就是这个吴芮。

此时,项氏叔侄总兵力达到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音pi,今江苏睢宁西北)。接下来,项梁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秦嘉和景驹。当时,秦嘉和景驹驻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以东。

对于秦嘉和景驹,咱们都不陌生,最近一次提他们,是因为刘邦。刘邦为了自己的根据地,把二位当做大款抱了好一阵子。

秦嘉拥立景驹为楚王,这件事引起了项梁的强烈不满。当然了,也不是单单针对景驹。不管拥立谁,只要不拥立他项梁,或者没经过项梁大哥的首肯,估计他老项同志都不会满意。

而且,秦嘉和景驹觉得自己实力挺强,不大愿意有人跟自己争地盘。所以,对气势汹汹的项梁、项羽就很有敌意,公开拉出了对抗的架势。

秦嘉和景驹想不到的是,老项家爷俩最不怕的,正是对抗。项梁早就想收拾他俩了,逮着这样的机会,真是阿弥陀佛、求之不得。

马上,项梁就进行了战前动员:秦嘉背叛伟大领袖陈胜,私自拥立景驹为楚王,实在是大逆不道、猪狗不如,人人得以诛之!

给自己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项梁就更理直气壮了。于是,项梁就率军攻打秦嘉、景驹。

具体过程不值一提,结果是秦嘉战死,景驹跑死;项梁兼并了秦嘉、景驹的军队。

此时,项氏叔侄拥兵十万,成为了农民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一个不留神,竟然成了义军中的老大。

当上老大就是不一样,很快,刘邦就来拜见项梁。除了见面礼和一火车好话,刘邦念念不忘的,还是根据地丰邑。

要说人家项梁可比景驹爽快得多,马上派五千兵马和十名军官去援助刘邦。在项梁的帮助下,刘邦终于收回了丰邑。不过,他最痛恨的雍齿却没抓住,跑了,雍齿跑去投奔了魏国。

雍齿跑了,刘邦失去了报一箭之仇的最好机会,而且,是永远失去。多少年后,刘邦都在为这事后悔。

收复根据地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然而,交了好运的刘邦还有更大的收获。

这个收获是得到了一个人,一个为刘邦日后成就霸业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人——号称“天下第一谋士”的张良张子房。

张良是韩国人,本来呢,他是姬姓韩氏,正常应该叫韩良,按现代人的理解,也可以叫姬良。那么,“张良”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他隐姓埋名、逃避追捕时的化名。

张良的出身可比刘邦高贵得多,从爷爷韩开地到父亲韩平,他们家前后辅佐了五位韩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宰相世家。

看来,人家张良才是真正的官二代。不过,好孩子张良却丝毫没有纨绔之气,从小就有志向、有正事。

张良人生的第一个正事是报仇。

公元前230年,秦国攻灭韩国。那时,张良也就二十来岁,还没来得及为国家做贡献(在韩国做官),国灭了,家没了!您说说,张良对秦始皇得恨到啥程度。

从此,张良身负国恨家仇。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人家张良可是君子,于是,他一门心思要为韩国报仇,为自己的家族解恨。

张良是个很专一的人,自打有了报仇的理想,别的事他基本上就不管了。就连亲弟弟死了,都顾不上厚葬,就那么给摆在野外了。(连挖个大坑的时间都没有?)

张良遣走奴仆(张良家光奴仆就三百多人),散尽家财(具体数量不详,估计少不了),求募刺杀秦始皇的勇士。

刺杀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张良费了好大周折,终于在沧海君(秦末一个贤者的名号,姓名不详)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位胆子又大、功夫又高的勇士——很遗憾,这位勇士的姓名也不详!

张良专门为勇士打造了一把大铁锤。大到什么程度,我是没见过,据史书记载,重量达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一百斤)!

我的老天,要是不会个气功啥的,哪能耍得动这么个大家伙。

两位刺客埋伏在秦始皇巡游的必经之地——阳武县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城东),耐心地等待,他们要伏击秦始皇。

功夫不负有心人,秦始皇的车队还真来了。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随后是黑色旌旗仪仗队。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