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真他娘地郁闷(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036 字 6天前

真他娘地郁闷

地方豪强雍齿、王陵属于社会上层。Www.Pinwenba.Com 吧打心眼里,他们看不起出身布衣、贪杯好色、不务正业的刘邦。

然而,刘邦却很有人缘。在他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足以与豪强阶层抗衡的下层社会集团。

在雍齿、王陵看来,刘邦是拿不上台面的,刘邦势力上升完全属于小人得志。他们对此,很不忿!

这俩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的,是雍齿。

雍齿经常找机会挑衅、侮辱刘邦。因此,在丰邑起兵之前,刘邦与雍齿就有很深的积怨。

然而,积怨,是个人恩怨;起兵,是群体利益。

在大事面前,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妥协。但,走到一起并不代表同心同德。

地方豪强雍齿、王陵在起兵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豁达大度的刘邦就想借机修补修补感情,不计前嫌,把守卫根据地丰邑的重任交给了雍齿。

然而,雍齿一点都没给刘邦面子,并且,选择在刘邦最致命的地方狠狠地捅了一刀。

刘邦再怎么大度,也不能没心呀!所以,对雍齿,刘邦恨得是牙根痒痒。

王陵也没强哪去。刘邦早年对王陵是很尊敬的,史书记载,刘邦“微时兄事陵”,拿王陵当大哥看待。问题是,王陵一直没拿刘邦当老弟!

王陵就是不愿意跟刘邦混。

丰沛起兵,王陵很勉强地参加了。没过多长时间,王陵就脱离了刘邦,自己聚了几千人,单干了。

对于这件事,刘邦是很不满的。而且,王陵与雍齿的关系很好,一直都很好。与刘邦的仇人做朋友,这也是引起刘邦强烈反感的地方。

问题还没完,这个雍齿和王陵,最后又都成了刘邦的手下,而且,还都立了大功。

说不恨吧,是骗自己;说恨吧,还不能报复!

这件事,直直堵在心口,刘邦很纠结。

没办法,干脆就不提了。

结果,作为反秦首义的丰邑起兵,就因为雍齿、王陵,成为了刘邦心中永远的伤痛。

刘邦自己都不提,司马迁于情于理都不宜再去揭这个伤疤。于是,丰邑起兵在《史记》中就没做正面记载。仅仅在不太显眼的几个地方,提到了“丰沛起兵”。

闹了半天,是这么回事!

回头再接着说雍齿的背叛。

听到消息,刘邦急忙往回赶。再怎么也不能不要根据地呀。

可是,到了城下,刘邦傻眼了。

刘邦遇到了和平郡监一样的难题:丰邑城防还是那么坚固;叛徒雍齿更是无比卖力。雍齿知道,一旦他落到刘邦手里,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必须努力守城。雍齿把丰邑守成了铜墙铁壁。

刘邦又急又气。

结果,不仅丰邑没拿下来;自身健康还出了问题——免疫力下降,刘邦竟然一病不起。

就这样,雍齿成了刘邦这辈子最恨的人,捎带也牵连上了丰邑的老百姓,直到十五年后刘邦还耿耿于怀,还没忘了算后涨!这事咱们以后再说。

就是这个雍齿,后来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臣子。转了几个来回后,又投降了刘邦!这哥们,脸皮也够可以的。

按照刘邦的性格,雍齿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您是这么想的吗?恭喜您,想错了,雍齿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率先被封为什邡侯!

倒不是刘邦宽宏大量到了神的境界或是改了脾气,实在是形势所迫。这事有点复杂,咱们暂且不提。

当时的刘邦,那是十分的郁闷加苦闷。

此时,陈胜起义军主力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陈胜称王后,派出了多支军队,四下里攻城略地。这其中就包括两路主力。,字文。首先,周文(周章)是陈胜的老乡;其次,周文(周章)是个名人。周文能成为名人,源于他和另外两个更大的名人的关系。

邯挺身而出。

章邯,字少荣,秦末著名将领。

章邯当时的身份,是少府。少府绝对属于高级干部,是九卿之一,主要负责皇帝的个人收支,基本上相当于二世胡亥的私人总管。

私人总管章邯出了一个主意:在骊山,正在修宫殿的刑徒有几十万人,如果赦免他们,发给武器,就会立刻组成一支大军!

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反正,修宫殿和打仗也差不多,都是玩命的力气活;而且,宫殿可以等一等,打仗可是万万拖不得。

军情紧急,二世胡亥也顾不了许多了,马上宣布大赦天下:所有在骊山劳动改造的刑徒、奴婢所生之子,一律赦免!不管以前犯了什么罪,无论是什么出身,都不是事了,统统编进军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