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机会来了(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440 字 6天前

机会来了

其一,在丰邑,敌人的统治力量薄弱。Www.Pinwenba.Com 吧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城是控制各地的主要据点,城里有兵有将,戒备森严。丰邑的行政级别在县之下,在这样的乡镇里,没有正规的官府机构和军事力量。

此外,丰邑的地角是比较偏远的,远离秦朝的统治据点——离泗水、砀、薛三郡郡城都在二百里开外,离县城都在六、七十里开外。

斗争初期,只能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去发展。这道理,刘三懂!

其二,在丰邑,刘三的群众基础好。

丰邑是刘三的故乡,这里,有他的亲朋好友和狐朋狗友;有他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在自己的家乡发动起义,必然能够得到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支持。说得惨一点,就算失败了,逃跑、隐藏都有优势!

其三,丰邑具有毗邻交错的政治地缘。

丰邑位于泗水郡的西北角,周围接三郡八县。东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和南部的萧县(今安徽萧县北)归泗水郡管;北部的方与县(今山东鱼台西)和东北的胡陵县(今鱼台东南)归薛郡管;西北的东缗县(今山东金乡)、西部的单父县(今山东单县)、西南的下邑县和砀县则归砀郡管。

大家都管,其结果,必然是谁也不管!

听着耳熟不?原来,这位刘三才是边界割据思想的最早实践者!

第四,丰邑城防坚固,具有较好的防御条件。

这一点很好理解,咱就不多罗嗦了。还是直接讲讲刘三的发展史吧。

在家乡干点啥都属于轻车熟路,没费多大劲,刘三就一举占据了丰邑。

此时的刘三,手下已经有了几百人。

这几百人中,出现了不少我们比较熟悉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叫樊哙。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

樊哙是刘三的老乡,沛县人,第一个职业是杀狗的屠夫;当然了,这位老兄最大的本事并不是杀狗,而是砍人!

一直追随刘三的樊哙,是整个汉代,能够排进前几位的名将。

还有一层关系是必须要说的,樊哙是刘三的连襟,他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嬃,这可是实在亲戚!

除了大名鼎鼎的樊哙,能叫出号来的还包括:清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斥丘侯唐厉、猗氏侯陈遬(su)、博阳侯周聚、纪侯陈仓、煮枣侯赤、张侯毛泽、鄢陵侯朱濞、安国侯王陵、什邡侯雍齿、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博成侯冯无择、合阳侯刘仲(喜)等等(当然了,封侯都是后来的事)。

也许大家对这帮人不大熟悉,简单介绍几句:

王陵,一个很瞧不起刘三的人,后来当了丞相;

雍齿,刘三最恨的人,因祸得福先被封侯;

吕泽、吕释之,刘三的大舅子、二舅子;

刘仲,刘三的二哥,最合格的农民;顶差劲的将领;

相比前一批次,这里面的很多人,将是我们下文中的主要角色。咱们先留个印象!

刘三静静地呆在丰邑,他瞪大眼睛,在等待那个迟早会来的机会。

没用太长时间,机会就来了。

陈胜、吴广首义后,各地百姓纷纷杀掉秦朝地方官,群起响应,汇成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浪潮。

浪潮很快波及沛县。

沛县县令慌了。他知道,照这种发展趋势;凭自己这些年在沛县的所作所为,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被百姓革了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没了就彻底没了,这可咋整呢?

沛令急得直转圈。在转了无数个磨磨后,县令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干脆,我也组织起义响应陈胜,把自己打扮成革命志士,能不能推翻朝廷不去管它,保全自己身家性命还是比较靠谱的!

于是,县太爷找来了县吏萧何、曹参(can)商议。

萧何,沛县丰邑人,刘三的纯老乡。

关于萧何,故事很多。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汉朝开国第一号大功臣;历史上数得着的名相;不少著名典故的男主角!

这些都是后话,当时,萧何担任沛县主吏掾,是个管干部的干部,大体相当于县委组织部部长。级别谈不上高,不过,在沛县,算是个有影响力的大干部。

曹参也是沛县人,他也是汉代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开国第二号大功臣。与萧何略有不同,他是武将,拎着大刀玩命的本事更强。

当时,曹参的身份是狱掾,是管监狱的官员,大体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兼拘留所所长。

萧何、曹参是县令手下的得力干将。

当然,县令并不知道,这两位都是刘邦的铁子,三人合称“沛县三友”,关系那是钢钢地!

刘三当泗水亭亭长时,萧何、曹参利用手中职权,就没少帮哥们刘三的忙;等刘三亡命芒砀山,好兄弟萧何、曹参也没和他划清界限,对刘三的家人十分关照。

他们是真正的哥们!

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萧何、曹参敏锐地意识到:好哥们刘三翻身的机会来了!

您想想,就凭这关系,遇到这样的天赐良机,他俩当然不会放过!于是,二人故作体贴地为沛县县令分析了现实:

第一,您是大秦朝廷命官(县令是皇上任命的),现在背叛朝廷,朝廷一定很生气!(这是威胁,先吓唬住)

第二,以您的身份造反,老百姓恐怕不能信,谁知道您是啥目的?大伙要是不听您指挥,事就麻烦了!(这是进一步的威胁,两头都不是人了您还咋混)

所以,不如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一回来,您的实力就壮大了,大伙就不敢不听您的命令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馊主意!

革命先驱刘三手下有几百号人,有人有枪就是没地盘。他回来了,又怎么可能听沛令的调遣呢?

按照萧和、曹参二人出谋划策的水平,结合哥俩与刘三的关系,我只能说,他俩,就是刘三留在沛县的卧底!

这正是刘三等待的机会。

沛令已经被俩人给忽悠瘸了,不仅没听出有啥问题,还觉得挺有道理,拉大旗作虎皮,不错,不错。于是,马上就派人去请刘邦。

在哥们的帮助下,通缉犯刘三竟然成了香饽饽!

由此看来,真是干啥都得有人,想造反,更得需要有几个好哥们!感情无价呀。

刘三一听,卧底得手了,一个高就蹦起来了,马上集合队伍,急三火四地赶到沛县城下。

直到这时,沛令才反过味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沛令后悔不迭,赶忙下令关闭城门,派人去抓卧底萧何、曹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