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哥们”
占地的同时,还顺便招着兵,陈胜的队伍不断壮大。Www.Pinwenba.Com 吧抵达故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时,陈胜的队伍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由此,咱们也能看得出来:大秦朝的统治,确实**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占领陈县后,陈胜会见了当地各界名流。这次会见很有成效,大伙儿都挺明白事,知道陈胜想干啥——纷纷劝陈胜称王!
对于这一请求,陈胜当然是一点意见也没有。可是,表面文章还是需要做一做的,所以,陈胜又去问名气很大的贤人,张耳和陈余。
张耳和陈余是谁?
这两个人物咱可得好好介绍一下。二人有很多相同之处。
第一,籍贯;二人都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是毫无争议的纯老乡。
第二,能力;据说,二人都很有才能。
年轻时,张耳曾跟信陵君魏无忌混了一段时间,是这位著名公子哥的座上常客,这足以证明,张耳老兄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陈余算是个儒学爱好者,不仅读了不少儒学著作,还多次外出游学。我们完全可以用读万卷书和行千里路(走的不算远,只到了附近的赵国)来形容他。
当然了,书读得多和领悟的好可不是一个概念,联系到后来的种种表现,这哥们算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典型代表!
不管怎么说,反正在当时,俩人名头都很大。
第三,家庭;二人家庭条件都不太好,都是靠着娶了一个有钱的老婆而改变的命运。
张耳曾流落外黄县(今河南杞县东),生活困顿。这时,张耳的名声起了作用。
外黄有位富翁,富翁的女儿是个大美人。请注意,人又漂亮条件又好,其结果,一定是骄傲!所以,这位女子的眼光自然就比一般人高。
千挑万选,终于嫁出去了。遗憾的是,还是没选好!
史书记载,这位丈夫是位“庸奴”;说明一下,庸奴可不是奴隶,大体意思是见识浅薄,可能有点拿不上台面。
眼眶子很高的新娘对丈夫很不满意。
这位女子也够狠,抬腿就跑了。而且,没回娘家,直接跑到了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可以想象,这件事,在当时会有怎样的轰动效果。
父亲的这位朋友可犯愁了:时间长了,这也不是个事呀!
得赶快给打发走。
撵肯定是不行了,还是想法给嫁出去吧。嫁给谁呀?老人家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般配的——名士张耳!老头就给姑娘保了个媒:你要想嫁个顶天立地的好丈夫,张耳是最佳人选!
一通忽悠,姑娘心动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利索,姑娘马上就托老人家出面,与丈夫办了离异手续。
于是,就便宜了张耳,白捡了一个漂亮媳妇!说白捡是不准确的,完整的描述应该叫倒贴,和美人一起来的,还有丰厚的嫁妆。
正是靠着老丈人家的资助,张耳交游日广,名声越来越大。不久,就当上了外黄县县令。
一切OK!
在这方面,陈余也不差事。
游学路上,陈余遇到了贵人。苦陉县(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的大富翁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了陈余。而且,全家上下,都对他十分看重。
这哥俩,运气都不错!
第四,遭遇;魏国灭亡后,大秦朝廷在魏地开展了搜捕行动,魏国名士都成了通缉犯。张耳、陈余一个也没落下。朝廷悬赏千金捉张耳;悬赏五百金捉陈余。
为了躲避追捕,俩人一起隐姓埋名,逃到陈县充当了看门守卒。
即使这样,依然有暴露的危险。
因为此时,朝廷的通缉令已经下达到了陈县。
面对通缉令,俩人一点也没慌,每天照常上下班,该干啥还干啥。二人的镇定是有道理的,第一,当时的通缉令上没有照片;第二,在陈县,哥俩没什么熟人;第三,表现越正常,就越安全;
于是,俩人利用自己看大门的身份认真盘查进出人员,用积极工作来掩护自己。
然而,百密一疏。
一个意外,还是差点漏了陷。
史书比较完整地记载了这件事:一次,俩人的顶头上司——管理里巷的小官——找茬抽打陈余。按照陈余的性格,哪能平白无故地受气!陈余很不忿,一瞪眼就想发作。张耳赶紧踩了一下陈余的脚,让他淡定。等上司发完了火,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去后,张耳才开始数落陈余:当初我和你是怎么说的?现在遇到一点小污辱就受不了了,怎么能成大事!难道想因为这么一个小事暴露身份吗?
陈余对张耳的教导十分佩服。
从年龄上说,陈余年轻。年轻的陈余是拿张耳当父亲看的!既尊重又敬佩。俩人互相扶持,算得上是同甘苦共患难。
这些共同点使二人成为生死之交,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两人的友谊被坊间传为美谈,成为了世人学习的榜样。
不过,友谊这东西是不总么值钱的。
最后,二人的友情终结在了利益面前。这对前半生好友后半生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都欲致对方于死地!
这些都是后话,在当时,俩人还好的能穿一条裤子。
等到陈胜占领了陈县,张耳、陈余看到了希望,哥俩一起去拜见陈将军。
陈胜早就听说过两人。极有可能就是因为朝廷悬赏的原因,照着这个逻辑想下去,那时的陈胜一定就想见到二位——这二位,是可以拿去换钱的!
这个想法是不是太阴暗了?历史看多了,自觉不自觉地就习惯了各种阴暗!
事实上,把阴暗的想法用在陈胜身上,是有理由的。纵观陈胜所作所为,包括这次假装征询张耳、陈余意见,很多事例能让我们看清陈胜的为人。
陈胜十分希望能得到名人张耳、陈余的支持。在众人的竭力请求和哀求下,迫不得已勉为其难当上楚王,这事多漂亮!没成想,这两位一点面子都不给,意见十分明确:反对陈胜称王!
二人字斟句酌,本着既说服人又照顾情绪的原则,向陈胜说明了理由:
第一,秦朝无道,您冒险起兵,是为天下百姓除害,您的形象很重要;(说的比较客气,没提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事。实在点说应该是:一无所有的穷小子造反,形象是你最大的本钱,形象都没了,谁还听你的!)
第二,本来呢,您没私心,如果刚刚占领一座县城就自立为王,天下人会怎么看您;(实话是,你小子私心太重了,要知道,私心这东西,有是可以有的,但决不能让大家都知道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