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统一,各种统一(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450 字 6天前

统一,各种统一

第五项举措,叫做统一度量衡。Www.Pinwenba.Com 吧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长度、容积、重量单位)都不一样,这更是一件麻烦事,在没有计算器的时代,换算起来可是很要命的!

统一全国后,李斯主持了统一度量衡的工作。

李斯以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确立长度单位为寸、尺、丈,采用十进制计数;容积单位为合、升、斗、桶,也采用十进制计数;重量单位为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知道了这些,最起码,对于咱们理解“半斤八两”有帮助!

接下来,李斯从制度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新度量衡的实施。制定容易,难度在推行,这事,李斯清楚得很!

两千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未改变。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其六,统一货币。

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嬴政老兄最后一次巡游天下,主要的随从包括李斯、赵高、胡亥等。

也不知道李斯是否有什么预感,反正是在秦始皇命丧沙丘之前,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六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

秦始皇马上就批了。他要是不赶紧批,还真来不及了!

不管咋说,统一货币的工作倒没耽误。在李斯的主持下,统一货币的法令迅速传遍全国。法令规定,全国通行的钱币包括两种:上币为黄金,下币为铜钱。

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俗称“秦半两”,一万枚铜钱折合一镒黄金。

同时,法令规定:货币的铸造权,由国家所有(这东西就应该是央行的专利),私人不得铸币,违者严惩!

上币黄金没什么好说的,下币“半两”铜钱虽然不值钱,却有讲一讲的必要。

“半两”钱重12铢。您还记得吗?上文刚刚讲到,秦朝重量单位,24铢为一两,12铢正好是半两。“半两”钱的主要成分是青铜。

“半两”铜钱在秦国早就存在,它的样子大家都不陌生,类似的铜钱我们都见——圆形方孔,有印象了吧!

圆形方孔钱由于设计合理,携带方便,这种基本样式一直使用到了清末!也正是因为这种设计,钱又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孔方兄,成了不少“仁人志士”的终生追求!

统一货币,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真要谈起来,最激动的一定是经济学家,他们会挥舞着双臂,兴奋地对你说:这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伟大创举!

此外,李斯还主持制定了秦律(大秦朝法律)。历史书上说,秦律的最大特点是细密严苛。简单点说,就是管的多,处罚严,屁大点事都能要人命。

这个东西对大秦帝国影响很大,使很多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横竖都是死,干脆来个鱼死网破,兴许还能拼出一个前程!

当然了,不仅对秦朝,秦律对后世历朝历代制定法律也有很深远的影响。

怎么样,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响当当的大事吧!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不可以忽视的。所以,赵高废长立幼的计划,必须先得过了丞相李斯这一关。

秦始皇死了,赵高开始耐心地寻找时机。反正是在路上,遥远的距离能换成足够的时间。

干大事,谨慎是必须的!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来休息,赵高悄悄溜进了胡亥的房间,他的手上,拿着秦始皇给长公子扶苏的信。这是赵高悄悄扣下的!

对自己的学生,赵高根本用不着客套。

赵高对胡亥说:皇上死了,就给老大扶苏留了一封信,他一到就会即位当皇上,你们这些皇子啥也捞不着,你想咋办?

胡亥一脸无奈:这就是老爷子定的,我也没招呀。

看着不上道的学生,赵老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而且,启发得非常直白:谁说没招?现在,大权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你早作打算!

赵高的意思是,想干啥,就是咱一句话的事!

天上掉馅饼了,是纯肉馅的;而且,来得十分突然。胡亥费了好大劲,才把哈喇子给咽了回去。

平复一下激动起伏的心情,胡亥忙换成一副悲伤的模样,抽抽嗒嗒地说:父皇去世,我无比悲痛,哪有心思想这些!

赵高笑了,心里话:好小子,还跟我耍花招,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鸟!

胡亥那点小九九,在老江湖赵高面前,显得十分幼稚。

赵高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公子千万不要瞻前顾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过,您要是真没啥想法,我可要回去休息了。

赵高早已摸透了胡亥的心思,这句话意思很明白:你要再装,就没你啥事了!

胡亥一听,立马就露了原形,赶紧步入正题:咱不是不想,只是……胡亥犹豫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丞相他能听咱们的吗?

这小子,这就答应了!

赵高找胡亥,就是要他一句话,让胡亥知道是谁为他在忙活就结了,根本也不指望胡亥能干啥。搞阴谋吗,还得他老狐狸赵高去办。

赵高拍着胸脯对胡亥说:干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是不行的,我这就去找他,您就瞧好吧。

拿下李斯,赵高胸有成竹。

这也太夸张了吧!

李斯是开国元老,权倾朝野的丞相;赵高只是皇上司机兼机要秘书。两人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人家李斯能听你赵高的?

哎,这就是人家赵高的本事了。

赵高很清楚,李斯声望很高,只有拿下李斯,胡亥篡位才能成功。这在常人看来,势必登天,然而,在赵高眼里,不过是小菜一碟。

因为赵高,掌握了李斯的心理。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一点圈子都没绕,直接来了个突然袭击:皇上死了,这事外人谁也不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我手里,定谁为太子,就是丞相和我一句话的事,丞相看着办吧!

就这一句话,吓出了李斯一身白毛汗!

干啥,想篡诏改立?这也太狠了吧!

这么有创意的想法,完全超出了李斯的想象极限。出于本能,李斯做出了第一反应——断然拒绝。

从震惊中慢慢缓过神来,李斯义正辞严地、大声地教训起了赵高:皇上对你不薄,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你也说得出口?

赵高不动声色,静静地看着李斯的表演。

小人物赵高的镇静和胸有成竹,使大人物李斯心里很没底,不知不觉,李斯的声调就降了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