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您不知道的轨道交通(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235 字 6天前

您不知道的轨道交通

第四个大动作,是统一车轨,修公路。Www.Pinwenba.Com 吧

费了挺大的劲,国家统一了。然而,统一之后,在辽阔的疆域上巩固统一更费劲!

这不,到了公元前220年,统一全国一年多,秦始皇的兴奋劲就没了,换成犯愁了!为啥呀?为啥,这么大的国家,要想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那就必须得改善交通条件,加强道路建设!

当时,不仅修路的技术水平、工程机械与现在没法比;而且,还没有公路收费,以费养路这一说。

总之,搞交通,不容易!

明知不容易,也得挑战不容易。这一次,皇帝的心理变化还是没有逃过李斯的眼睛。

李斯马上建议:第一,统一全国车辆车轨的宽度,一律为6尺;第二,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

简单解释一下。

为啥要统一车轨宽度呢?一般人是这样理解的:每辆车都一样宽,车轮就会轧在路面的同一位置上,这样,老被车轮轧的部分路面就会变得坚实光亮,车就能跑起来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然而,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这里面有问题:

第一,如果就是为了压到大体同一位置,根本没必要统一车轨!因为毕竟,车轱辘很窄,车一旦跑起来,车轨一样宽车轮也很难走出同一条轨迹。

第二,如果再进一步,就算是统一车轨后,车轮都能走一条线,那么,会出什么后果呢?结果就会是,在路面上轧出两条很窄、很深的车辙!赶过车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路能走,但走快了,车轴就危险了!

可见,统一车轨,问题不这么简单。事实上,这项举措,与驰道有关。

驰道是什么东西?

驰道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秦朝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先后修建了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道(由咸阳到巴蜀);江南新道(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北方大道,由九原(今包头)大致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直道,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至九原等等。

建立起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高速公路网。

路的规格很高,据史书记载: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合今69米),道路两侧,每隔三丈(约合今7米)栽一棵树,不仅美观,还相当绿色环保!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请注意,路宽69米,除了隔离带,至少能整出来双向20车道。我的个神呀!怎么能知道两千年后会堵车呢?这也太有前瞻性了吧。

超级前瞻是玩笑,现实需要才是真正的原因。

公路是没必要统一车轨的,需要统一车轨的,只能是铁路!难道,驰道竟然是铁路?不必惊讶,这事已经有了一些证据。

2007年,在河南南阳的山区,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代的“铁(轨)路”。用碳14一测时间,证明是秦朝修的。

这种“铁(轨)路”原理和现代铁路完全相同,而且,还是复线。当然了,拉车的是马,不是蒸汽机车!即便如此,专家们的嘴巴也老半天都没合拢:乖乖,这玩意,是要比兵马俑还吓人的!

现在的铁路,用的是钢轨。秦朝的“铁(轨)路”是用木材铺设的。

作轨道的木材,不仅质地坚硬,而且还经过了防腐处理,到现在都保存完好。不过,枕木就腐朽得有点不成样子了,显然是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是可以看出大致的模样。

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是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更加神奇的是,秦朝的“铁(轨)路”技术含量极高!经过测量,人们发现,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会发生“自激振荡”,从而不由自主地飞奔起来,甚至,几乎没法停下来!

当然了,也不能一直跑下去。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

在车站,枕木之间用木材填充平整,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跑累的马儿就进站休息了,车吗,还可以换上别的马儿继续前进!

这么一整,速度就很可观了。

公认的速度是一天一夜至少能跑六百公里,还有人认为能跑七百公里。总之,比八百里加急还快得多!

而且,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

如果真是这样,很多疑惑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路叫“驰道”是因为马车能在路上飞驰;秦始皇不实行分封就能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靠它;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靠它;统一车轨,为的是它;把路修成69米宽,也是为了它——这么宽的路,应该是马路和复线“轨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当然了,这还是一种推测,在南阳山区发现的“轨路”,是单独复线,并没有马路相伴。

以前,一般认为秦朝修建的驰道是“马(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轨(铁)路”。原来,两千多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轨路网”!

服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