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统统干躺(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376 字 6天前

统统干躺

从距离上说,韩国离秦国最近,李斯“先灭韩”的策略使韩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Www.Pinwenba.Com 吧于是,韩国派间谍郑国(人名,著名水利专家)来到秦国,劝秦王兴修水利,想用干工程的办法拖住秦国。

要知道,修水利工程可是大活,既费钱又费人还费时,真要忙活起来,就能极大地牵制秦国。这么一来,韩国的压力也就得到了缓解!(韩国人还真有创意,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郑国得逞了。在他的鼓动下,秦国动用了不小的人力、物力,工程干了起来。然而,仅仅干了两年,韩国的计划被识破了,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了。

秦王就此受了强烈刺激,只要是外国来的,看谁谁像间谍!于是,一不留神就犯了“左倾”错误:下了一道命令,宣布驱逐所有来自外国的客卿(当然也包括李斯在内)。

这可不行,理想远大的李斯刚刚走上光明大道,如果就这么夭折了,岂不是白费了这些年的劲!

李斯不甘心,临走前,写了一篇入情入理的《谏逐客书》,希望能扭转乾坤。

上书着重讲了两层意思:第一,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能重用客卿(百里奚、商鞅、张仪等等都是明证);第二,很多好东西都不产自秦国,您用不用?东西能用为什么拒绝人才呢!难道大王是重物轻人吗?

李斯说的是对的。但,他说对了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嬴政怎么看。

看到李斯的上书,政治天才嬴政改变了主意,不仅立即取消了逐客令,还升了李斯的官,让他当了廷尉。

之所以认定嬴政是政治天才,是因为我简单算了一下他的年龄。

郑国到秦国修水利,是在秦始皇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46年,那一年,嬴政十三岁。工程进行了两年,计划败露,当年的嬴政,刚刚十五岁!如此年轻有为,非天才不能形容。

然而,就算嬴政真是天才,我们还有一个没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十五岁的政治天才嬴政还没有亲政,秦国真正说的算的,应该是“仲父”吕不韦。

这可麻烦了!

因为,吕不韦也是外国人。难道,此时的嬴政就要连干爹一起收拾?(这与史实不符!)还是吕不韦要把自己驱逐处境?(他精神错乱了?)

这是《史记》中的记载。如果相信了这种记载,那就必然存在上述那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看了不少资料,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史记》的记载过于简单,容易让人误解;还是《资治通鉴》说得明白!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韩国的计划被识破,是秦王嬴政“逐客”的导火索;但,这件事,并不是“逐客”的最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恰恰是吕不韦。

“逐客”事件,应该是发生在秦始皇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37年,那一年,嬴政22岁,那时,嬴政已经亲政了。

当时,吕不韦权倾朝野,是成年嬴政的最大威胁;吕不韦和嫪毐、太后赵姬的那些烂事,让有了实权的秦王嬴政很没面子、很愤怒!

而且,只有等到吕不韦被免职,被赶回封地洛阳以后,秦国的王公贵族(坐地户)才敢劝说嬴政驱逐客卿(外来务工人员);吕不韦手握大权那一阵子,谁敢说他吕大人一个不字!

所以,历史的真实应该是:郑国身份的暴露,是“逐客”摆上桌面的说辞之一;吕不韦倒台,才是问题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嬴政下达了“逐客令”。

这才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从李斯的《谏逐客书》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李斯列举了好几位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客卿,唯独只字没提吕不韦!不是不该提,而是不能提!因为,这是嬴政的伤疤。

可见,逐客的真实原因,正是吕不韦。

李斯,绝对是聪明人!

聪明人李斯上书,自然是为了他自己的前程。但,个人与集体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嬴政收回成命,李斯保住了前程,然而,受益更大的是秦国!

秦王赢政时期,响当当的客卿就包括:尉缭、王翦、王贲、李信、王离……(可能您并不都认识,这些都是来自外国,在秦国成了了不起的人物)

说“逐客”事件不是由郑国身份暴露引起的,还有另外一个证据,那就是郑国的下场。

间谍的身份暴露后,秦国想杀郑国。郑国向秦王(其实说的算的是吕不韦)进言:韩国让秦国大兴水利工程,目的确实是想消耗秦国的实力;但,水渠修成,秦国才是获利者。对韩国而言,充其量是多存在几年;对秦国来说却是“万代之功”。

真正的领导吕不韦一琢磨,觉得郑国的话有道理,这才决定不杀他,让他继续修水渠。历时十年,水渠修成,这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正是郑国渠,使关中地区成为了千里沃野。修水利工程不仅没有削弱秦国,反而进一步强大了秦国!

说了这么半天,总算是把事情搞清楚了。希望没把您弄糊涂。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秦王嬴政发动了灭六国之战。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秦国大军势不可挡!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

历经十年,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嬴政做了皇帝,也就是传说中的秦始皇。

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贡献的第二大方面,是帮助老大秦始皇巩固统一。

中学历史教材告诉我们:秦帝国北到长城,南抵南海;东到大海;西达陇西,规模那是空前的大!

面对庞大的帝国,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是摆在秦始皇君臣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李斯的贡献更大!

其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王绾的建议。

王绾是秦国及后来秦帝国的丞相,行政职务不低。可是,他的历史地位并不高。在《史记》中,没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且,连生卒年都整不清楚。按照司马迁老先生的行事原则,这只能说明:王丞相的水平、能力、贡献,那还是有欠缺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