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杀手
姚贾出使三年,大有成绩,成功地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Www.Pinwenba.Com 吧
前后两个事例说明:这个姚贾很有才,放到哪,都不是一般的角色!
圆满完成任务的姚贾回到秦国,受到了重赏:秦王拜姚贾为上卿(大体相当于丞相),封食邑一千户。
韩非对此十分不满,就转悠到秦王面前去说姚贾的坏话。
韩非磕磕巴巴地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姚贾拿秦国的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为他自己谋取好处;第二,姚贾的经历不光彩:出身低贱,在魏国、赵国都混不下去了才来到了秦国,重赏这种人不利于激励群臣!
说实话,韩非的理由实在拿不上台面。
面对韩非恶毒的指责,姚贾从容不迫、对答如流:第一,用财物贿赂四国君主,是为了秦国的利益;如果是为了自己,他根本就没必要回到秦国(我卷款跑了也行呀);第二,对于自己的出身,姚贾毫不隐讳,他以姜尚(姜子牙,出身贫苦,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朝)、管仲(出身贫苦,辅佐齐桓公完成霸业,被誉为“春秋第一相”)、百里奚(做过奴隶,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等历史名人为例,侃侃而谈,论证了一个人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明主”(顺便拍一下秦王的马屁)。
末了,姚贾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韩非是韩国贵族,一定会为韩国着想,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句话,可是致命的反击。
秦王不禁想起了韩非的建议——韩非曾上书,劝他先集中精力对付赵国,不要进攻韩国!前后这么一联系,谁为公谁为私,谁跟谁是一伙岂不是一目了然!
这时,李斯瞅准机会加入了战团。
李斯对秦王说:韩非这个人,用又不能用,留着是祸害,还不如趁机杀了他!
秦王认可了姚贾、李斯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关进了监狱。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送老同学上了西天。
等到秦王赢政后悔时,黄瓜菜都凉了。一位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咱们不妨分析一下,三个人各自的动机。
韩非为什么要攻击姚贾呢?
从韩非的出身、学识、地位、为人等方面综合衡量,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排除嫉妒的可能。那么,又是什么,能让韩非义愤填膺地赤膊上阵呢?
仔细看看韩非的著作,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韩非、姚贾的斗争源于政见不合!
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主张严刑峻罚、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力并天下;姚贾则属于纵横家,纵横家主张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等手段不战而胜,强调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
简单点说,法家推崇实力,纵横家玩的是技巧!双方的理念差别很大。
纵横家一般都出身贫贱。
这种出身往往决定了他们,擅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投机倒把。这帮人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道义”这俩字,跟他们从来不发生关系。
纵横家凭着一张嘴行走江湖,游说诸侯,经常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这种做派,是比较招人恨的。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最瞧不起的,正是纵横家!
原来,毛病就出在这了。问题在于,因为政见不合就去说人家坏话,断人家前程,好像也不是啥冠冕堂皇的理由。闲着没事得罪人玩,那不就是吃饱撑的吗!
李斯又是怎么回事呢?作为同学,他和韩非可没有政见的斗争啊。政见的斗争是没有,权力的争夺那是明摆着的。
出身低微的李斯,对于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看得格外重,特别警惕各种表面的和潜在的威胁。
李斯很嫉妒韩非的才华,更嫉恨秦王对韩非的赏识。他怕韩非抢了自己的饭碗(同学当然不如前程重要)!
至于姚贾,应该属于正当防卫,他才是真正的杀手。
说了这么半天,就是想告诉大家李斯的为人!
当然了,李斯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把李斯的主要贡献做一个简单盘点,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考虑:统一与巩固统一。
第一大方面:协助秦王统一六国。
首先,李斯坚定了秦王一统天下的信念。
统一六国,主要是嬴政的功劳;忽悠嬴政统一六国,主要是李斯的功劳!
得到吕不韦赏识的李斯被任命为郎,级别虽然不高,但却很有价值。因为,这种干部能接近秦王!对于才华横竖都溢的李斯来说,这就足够了。
李斯找了个机会,对秦王说了这么一番话:要想干成大事,必须抓住时机。就拿秦国为例,秦穆公时,秦国虽然很强,但也没能完成统一大业,究其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各诸侯国连年战争。现在的秦国国力强盛,更可贵的是大王贤德,此时,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所以,现在,正是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从某种程度上说,秦王一统天下的想法,在李斯的鼓舞下日益清晰、明确(毕竟,当时的秦王嬴政还是个半大孩子)。当然了,李斯是一定会鼓动秦王的,要不然,怎么能使自己脱颖而出呢!
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得先让领导有抱负。
接下来,李斯给秦王规划了统一的策略。
文人李斯是上不了战场的,不上战场并不意味着不能置敌人于死地!李斯给秦王出了一个好主意:派人拿着大量金银珠宝,去离间各国君臣。
这招倒也没什么新意。以前,秦国就经常采用;而且,屡试不爽。李斯的独到之处在于后手:能收买的用金钱砸倒;不接受收买的就派人刺杀,为随后的军事进攻做好准备。
看见没,这样才更狠、更损!当然了,也更有效。
还不仅如此,李斯又帮秦王规划了统一的战略方针:由近及远(这就是传说中的远交近攻),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是不是和我党的战略战术挺接近)!据此,李斯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实际上就是这么来的)。
就因为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秦王提拔李斯做了长史(中级干部)。不久,好主意就收到了好效果;秦王一高兴,又提拔李斯当上了客卿(高级干部)。
看见没,飞黄腾达是因为有才!
第三,劝说秦王废除“逐客令”,为秦国留下统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