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臭味相投(1 / 1)

西汉往事1 圆月弯刀 1414 字 6天前

臭味相投

有了刑满释放的母亲,赵高兄弟几个当然也就成了身份低下的贱人,准确的名称应该叫做“罪二代”!

家庭给赵高带来的,是挥之不去的屈辱,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Www.Pinwenba.Com 吧

幸亏,小赵同志是一位有志青年。逆境中,他一直在努力,不懈地努力。

只要是金子,总有一天是会发光的!慢慢的,赵高就进入了秦始皇的视野。秦始皇看赵高身强力大,武艺高强,便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

中车府令是一个管理宫廷车马的官员,别看级别不太高,位置却十分重要——人家是领导的司机!能干上这样的位置,一定得是领导的心腹。

赢得秦始皇的信任,正是赵高发迹的开始。

当然了,赵高的本事可不仅仅是长的好、会赶车,他还有很多过人之处:

其一,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大家可千万别忽视这一点,看看我们的身边,是不是善抄者成了大家、善拍者成了大官?无论哪级领导,都喜欢会来事的。人家小赵,那可是相当会来事,这一点,应该是赵高最有用的长处!

其二,精通书法。受老爹的影响,赵高的书法水平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当时,赵高是与李斯齐名的书法大家,尤其擅长大篆,在中国书法史上,这哥们都有一定的地位!

其三,精通法律。赵高是当时十分杰出的法律人才,杰出到什么程度?在秦国这样一个无比重视法律的国度,绝对属于专业权威人士!就连秦始皇都服气,叫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胡亥跟着赵高学习判案断狱。

诸多优点集于一身,您说这个赵高算不算得上人才!

可惜的是,人才赵高不走正道,才华加无耻恰恰造就了一个够级别、够分量的卑劣小人。

卑劣小人赵高有自己的小算盘:

第一,长公子扶苏刚毅正直,与他赵高不是一路人。

第二,扶苏担任大将蒙恬的监军,与蒙氏兄弟关系密切。

第三,蒙恬的弟弟蒙毅曾依法治过赵高死罪,幸亏秦始皇说情才使他逃过一劫,赵高对蒙氏兄弟是又恨又怕。

综合以上三条,赵高认为:如果扶苏即位,必然重用蒙氏兄弟,他赵高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

于是,这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流氓决定孤注一掷,拥立幼皇子胡亥!

之所以想到胡亥,原因就两条:第一,赵高与胡亥关系不一般,属于自己人;第二,胡亥打小就不是什么正经鸟,符合赵高的需要。

在各位皇子中,赵高与胡亥私人关系最好。赵高教胡亥学习法律,二人有着师徒的名分;当时的好学生胡亥对赵老师可是言听计从,那还是满尊敬师长地!

说胡亥不是正经鸟也不是诬蔑他,咱可以举个小例子,来欣赏欣赏胡亥的混蛋表现:

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各位公子也都参加了。朝廷酒宴是很注重礼仪的,这些规矩对于不大守规矩的胡亥而言,简直就是折磨。

很看重个人自由的胡亥,可不愿意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装正经,他自己吃饱后,就找了个借口溜了出来。

在大殿门口,胡亥找到了玩具——整整齐齐排列着的群臣的鞋子!按照当时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来放在殿门外(这既是一种礼仪,更是一项安保措施,怕万一有人利用鞋子对皇帝大人不利)。

可能有人会说:这也太过了吧,用得着吗?

嗯,过是一点也不过,大家在电视上都看到了,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政治家受到过臭鞋的袭击!比较具有前瞻性的秦始皇,可不能让这样不成体统的事情发生。

回头接着说胡亥。

看到鞋子,胡亥的恶作剧开始了。借着酒劲,胡亥练起了足球——一通盘带加射门!大臣们的鞋子可倒了霉,被踢得横七竖八,完全乱了套。想到大臣们找鞋子时的狼狈样,胡亥得意地狂笑起来。

您说说,这小子算是个什么物!

不过,这样的表现,恰恰符合赵高的要求。(臭味相投是也)

秦始皇死在了路上,只要封锁消息,密不发丧,搞定知道内情的关键人物,按照自己的意愿,替皇帝大人安排安排几个人的命运还不是小菜一碟!

整了半天,原来他赵高是要勇挑重担——自己决定大秦帝国的命运和走向呀!怎么样,这是不是一个大胆的计划?

当时的关键人物是李斯。

这可是一个响当当的角色。

李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李斯曾在家乡当了一阵子掌管文书的小官。可是,干了不久,李斯就辞职了。因为,他不甘心,他要继续读书,深造!

这次,李斯选择了出国留学——到文化中心齐国,跟博学多才的大学者荀卿(荀子)学习帝王之道(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然后,实现个人价值!

据史书记载,李斯的选择是受到了老鼠(俗称耗子)的启发。

李斯看到:生活在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大粪,住的是粪坑,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恐万状,东逃西窜;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生活在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粮食,住的是高大宽敞的仓库,养的脑满肠肥,活的轻松惬意!

同样是老鼠,差异怎么这么大呢?

经过一番深入思考,李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人有没有出息和老鼠是一样一样地,关键在于环境的选择。所以,人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也可以换一种说法——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荀老师那,李斯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同学,名字叫韩非。这个韩非,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韩非子——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时间不长,李斯与韩非就成了同窗好友。家庭条件很好的韩非经常请李斯同学吃饭,而且,从来不求回报——一次也没让李斯帮自己写作业!

认识李斯,韩非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花点钱是小事,韩非不在乎;但,命只有一条,就丢在了李斯手里。在这个问题上,韩非同学是没法大度的!

这些都是后话,咱们不久就会提到,在当时,俩人应该算是朋友中的朋友,很好的朋友!

七年寒窗苦读,李斯终于学成了!完成了论文答辩的优秀毕业生李斯经过慎重思考,最终决定:到秦国去发展!

面对荀老师的疑问,李斯是这样回答的:我读书就是为了名利!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身份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处境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让人笑话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