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缘
岳峰当然希望在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中出现自己的名字,这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自己的机遇。Www.Pinwenba.Com 吧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
富贵与享乐我想是不会有人拒绝的,自古以来追求享乐生活的人不计其数,实现享乐生活的人也大有人在,若是把环境放在古代中国,能够实现享乐生活的人莫过于皇亲贵戚、达官贵人,而与作为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是丝毫没有关系的。在大明王朝,在南京城,在秦淮河畔,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女亲家,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少有几位善始善终者,他的府邸花园和私人别墅被后人保留至今,尽管朝代变迁、岁月流逝,今日的光景虽不比百年前的明朝初年,但置身其中,仍能够使我们感受到其奢华之状、其享乐之景。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这所府邸花园就是瞻园,这所私人别墅就是白鹭洲公园。
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于是总有很多忠诚的信徒被历史的十字架压得亦步亦趋,进而迷失在历史的光晕中。南京是一座承载了过多历史的城市,每一朝的风波就如同每一夏在太平洋上生成的强热带风暴,会不定期地给这座城市带来强风和强降雨。而它,却如盛装舞步中训练有素的纯种阿拉伯马,虽然会偶尔马失前蹄稍显狼狈,但大部分时间能保持处变不惊的优雅。
而岳峰此时正悄悄然的踏临了此地欣赏着此地美景,进一步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
江南贡院是整个夜秦淮的中心,在明清之时,江南贡院是整个江南地区科举考试会试的地方。而江南贡院前面,则是那有名的“秦淮人家”酒楼——“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白天才出考场,晚上便进酒馆,是那些赶考的学子们的真实写照。无论科举高中,还是榜上无名,喝酒都有充分的理由。金榜题名者,在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大宴宾客;考场失意者,在秦淮河畔的小酒馆中月下独饮。
唐伯虎、董其昌、吴敬梓、曹雪芹等历史名人,有的在此鱼跃龙门,有的在此心灰意冷。画舫酒楼上曾经到处是他们的身影,以至于如今的夫子庙前特地铸造了他们的铜像。但是吸引游人注意的,不是这些文人雅士的铜像,却是河边画有金陵十二钗肖像的十二只大灯笼,还有河边照壁上秦淮八艳的八幅雕像——文人墨客自古以来就不是秦淮河的主角,秦淮河一向是女人们的舞台,无论是金陵十二钗还是秦淮八艳,都已经不再是女子代名,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金陵十二钗,出自《红楼梦》,她们大多出自南京本地,是南京人认为的大家闺秀的楷模,代表的是对女子最传统的审美倾向;秦淮八艳,出自野史笔记,她们多是南京的外来者,是风尘女子的最高成就者,她们更多的是作为花边新闻,丰富了达官贵人的履历。
家国大事,本来是男人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在南京,这份责任更多的则是由女人们代劳。商女唱后的庭花,不是不知亡国恨,是因为听者众;秦淮八艳坚持民族气节,做着反清复明的事情,只因为士大夫们都已经被招安;而金陵十三钗们“救国”,是因为本应该扛枪上战场的男人们已经跑光了……一晚上的思绪都随着美酒、秦淮河的景色不断地醉着岳峰也醉着自己,醉着河也醉了心。明日也许将醉下一个天下。醉下一个大明王朝。
当晚几人一别后岳峰便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好好地睡了一觉。
日后的几天岳峰除了复习功课便会到这秦淮河畔逛一逛。
这些日子也好,自从金门海战之后闽浙地区海防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倭寇似乎一下子也静了下来,显然金门海战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岳峰安心住下来后,一边用功复习功课,一边在秦淮河畔逛逛看看有没有可以做的事情,秦淮河畔干什么的都有,而最引人注目的无外乎两个院即妓院和贡院。
经过岳峰仔细观察他还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将妓院开在考场的对门,不愧为生意人一项精明的决策。
古代的妓院,招待的多当然是读书人,常见的称呼是“士子”。当时的士子,地位很高,人数也少,不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满街都是,更何况他们口袋里揣着银子与诗稿。银子和诗稿,银子象征着财富,诗稿象征着才华,银子给老板、诗稿则更多的是吸引佳人的目光,这两样当然是好东东,自然而然就成了青楼大院最好的通行证。
对妓院的老板来说,有银子的就是大爷,是活菩萨,故而其热情如冬天的一把火,恨不得将南极的冰雪都能融化,只要你出银子你的话就是圣旨,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提供,除了办不到了,只要是有的要什么给什么。
而对青楼的妓女来说,她们多数是文学爱好者,因而面对满腹诗文,锦绣文章的才子,便不时秋波暗送,做做佳人会才子的美梦。所谓“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这都是青楼千古不变的真理。
旧时的考场叫贡院,尤以人才辈出的江南贡院为最。江南贡院的历史非常悠久,屡经变迁。据史书记载,东晋丞相王导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故立太学于秦淮北岸,是为江南贡院的前身。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江南贡院正式建立,起初供县、府学考试之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与会试于此。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这里仍留作乡试考场。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已形成一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仅考生号舍就达20644间,成为明清两代苏皖两省的科举考场。
在考生眼里,贡院是他们通往富贵功名的必由之路,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因而每当秋风桂子之年,开科取士之日,自然引得四方士子纷至沓来。既然考生云集,他们的吃住玩乐都要有人照应,这便给商人发财提供了机会,许多青楼、酒楼、茶馆、小吃应运而生,而贡院边上的秦淮河,也因为这些设施而变得妩媚动人,形成“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繁华景象。
中国的士子与青楼有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关于才子与佳人的风流韵事便经久不息。从唐代开始,参加科举几乎是士子求取功名的惟一选择,一旦高中进士,便意味着锦绣前程,因而需要庆祝,而向钟情的妓女写情诗,炫耀才华,是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雅事。对于大部分士子来说,面对科考失意,无奈之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时,醇酒佳人,又成为减轻他们落榜痛苦的安慰剂,所谓“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是也!
提到妓院和贡院,那么皇帝会不会支持呢?这里就不得不说我们的大明铁腕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其实岳峰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这个皇帝。在朱元璋的铁腕政策下,士子与青楼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朱元璋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作嫖娼的动员报告。
他的上联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下联是: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