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醉下王朝(1 / 1)

明洋天下 上官儿 1412 字 6天前

醉下王朝

岳峰所在的画船在秦淮河上游走。Www.Pinwenba.Com 吧各式各样的游船,在明暗相间的波光中游走,宛如巨型的萤火虫飞舞在夜空。品酒赏景。

虽然南京城大部分地方处于江南,但是比它更南的城市却不承认它属于南方,因为它不够精致。而比它更北的城市也不认同它的粗犷,因此南京也不属于北方。虽说是十朝古都,但是每一个王朝都英雄气短不成气候,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巨富沈万三为对明王朝表忠心而出资修建了南京的一半城墙。城墙建起,沈万三被判谋反,巍峨的中华门城楼见证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言;而朱棣拖家带口北迁,只留秦淮河水绕石城。明朝逃过了短命王朝的劫数,而南京却只有做薄命红颜的份儿,守着全世界最高最完整的城墙发发类似“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幽怨。

在画船经过的地方岳峰远远看到了巍峨的城墙,还有大明朝的一些官兵在上面游走。可在二十一世纪岳峰也游览过南京的城墙。现在想起似乎还历历在目。

在南京,无论是徒步、骑车、坐车,在靠近城墙时,总是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触摸着青砖发一下呆,猜想一下一百年前曾在此发呆的会是谁,一百年后谁又会在此徘徊。如今的城墙上早已没有了守军,然而城墙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静静守候:清晨的中华门城楼前,晨练的人在太阳升起之前就早早地聚齐了。在新雨后的城墙下漫步是件惬意的事,不过,要提防那些绿了墙面的爬山虎,它们随时都会用叶片滞留的水滴借风势在人们头上形成二次降水,不过,被露水打湿也未尝不是件好事。雨停时,在中华门城楼中避雨的人们相继走出城门,沿着绵延的城墙渐行渐远,或者静静地靠着高大的城墙坐下,让温暖的阳光烘干头上的水滴。运气好的话,还会看到那雨后的彩虹,从城墙上升起,在秦淮河中落下,而从彩虹中穿过的,是车水马龙。

当然,城墙边最亮丽的风景还是那些悠闲的南京人。秦淮河分为内秦淮和外秦淮,内秦淮沉淀着六朝金粉,一直是南京的烟花之地;而外秦淮则是南京城的护城河。号称“世界最完整的城墙”的南京明城墙就是依外秦淮河而建。

在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前,他的死敌陈友谅曾经率领战舰逆秦淮而上。明城墙下是交战最酣处。徐达、常遇春等明朝开国大将,正是在城楼下喝完壮行酒后登上战舰,投入到你死我活的战斗中。也是在明城墙外,朱元璋把烈酒绑上征辽东大将冯胜的坐骑,以烈酒御辽东之寒;也是在明城墙外,朱元璋摆酒设宴迎大将蓝玉征北元凯旋。然而,当击败竞争对手陈友谅,解除北方威胁后,朱元璋开始把目光投向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当年出征时获赠烈酒御寒的冯胜,最终却被同一个人赐毒酒见了阎王;开国元勋中唯一得善终者徐达,则主动辞官,交出兵权,宅在内秦淮河畔的瞻园中,饮各地名酒为乐,听秦淮歌妓为娱,享声色犬马之欢。

正是明朝统治者对文人的宽容,对声色犬马的鼓励,让明朝成为中国继宋代之后节,边喝着啤酒,多么惬意的事情。

南京是最没有排外情绪的城市,因为那场屠城的灾难让所有南京人都变成了“外来”。但南京人的怀旧却是深入骨髓的,因为南京昨日的声势地位在今天的南京人看来已可望不可即。无法重现以前的辉煌,那么就保存过去的记忆吧,小心呵护着每一处古迹。

岳峰喝了一口酒,自顾自的看着听着歌姬的优美的歌声,思绪一直在飘飞,学而优则仕是自隋唐至清末千余年来无数学子毕生努力奋斗的目标,从入学堂开始学习、到参加乡试、会试、殿试等一系列的科举考试,他们一心求学,只为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继而走向仕途、出人头地。正如古人总结,朝廷就像一个大染缸,进去了就别想再出来,只能是越陷越深,当自己官居高位、万人敬仰之时会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当自己被卷入政治漩涡身败名裂、大厦倾颓之时,犹悔当年十年寒窗之苦读。来到秦淮河畔,昔日学而优则仕的文人举子虽已不在,但身处孔庙、学宫、贡院之中,或许还能体会到其中滋味。

岳峰现在正想着官居一品是何种的让人敬仰,明洋天下,虽说后面会被犬儒政治漩涡身败名裂、大厦倾颓之时,犹悔当年十年寒窗之苦读。但也必须有进取精神,没了进取精神什么都没了,这是肯定的。

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祀典内容之一,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

说道孔庙就不得不说道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所处的东周王朝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汉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明朝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全长110米,气势磅礴,为中国照壁之最。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的手书。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