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玲第一时间掏出儿子的录取通知书看。
“省里读了六年考个二本,修经了,人家在县高中还考985。”
老爸刘国伟电话上说考上就好,刘永回到家他就阴阳了。
“大学不能体现我的优秀,县高中最好的考多少?”
刘永压根没听进去。
“尽说大话,那别上大学了,县高中文科最高628,理科659,二本上线率百分之五十六,一本上线率百分之二十多。”
县高中地理老师的顾晓玲很清楚。
“不错,二本率快赶上我们班一本率了。”
说起来刘永也觉得丢人,老妈是高中教师,在县高中教地理,老爸也是知识分子,在县民政局上班,刘永从小生活条件、学习环境都没得说,结果只考了二本,怪不得老妈说学校同事和学生问起都不好意思说有刘永这个儿子。
“还好意思说,全班四十多人你连前二十名都排不上。”
顾晓玲气不打一处来。
“可见我们班竞争多激烈。”
刘永嬉皮笑脸,得亏他初中学的好考了省重点高中,不然老妈肯定不会让他在省城读高中,其实他并不想在老妈教书的学校上学,被盯着太压抑了。
“出息,你三婶的外甥女也今年考了财院,是文科,好像是统计学专业。”
顾晓玲放下录取通知书去准备饭。
“哦。”
刘永认识的,走老妈的关系进的重点班。
“早知道让你在县城读了。”
顾晓玲为了让儿子长见识送去省城读书,结果见识长了没人盯着学习落下了。
“妈要是教理科我就回县城读高中了,你不让我学文科。”
刘永觉得老妈的理念是对的,早早让孩子去大城市见见世面、早点独立,学习落下是刘永不上进,辜负了老妈的厚望。
“理科大学毕业好发展啊!”顾晓玲道:“让你早点把录取通知书拿回来让你爸弄那一万二资助你不回来,家教挣了多少?”
“一万,那资助有条件吧,咱家有资格吗?”
刘永在省城读的书,高考报名以县高中的身份,考上一本线老妈在学校弄了三千奖金,县资助中心有个一万二的资助,分四年给学生打。
刘永前世拿了,这次嫌麻烦没弄。
顾晓玲道:“真正需要资助的人根本没有信息渠道,压根不知道有这个资助,县里总共有不到五十个名额,基本都被没资格的申请了,真正缺钱的人只能申请助学贷款,学生大学期间助学贷款免息,不知多少人挣着办理。”
“我们部门一女的负责审核一万二那个资助,办一个吃两千回扣。”
刘国伟伸出两根手指道。
“好吧,太黑了。”
刘永还不知道小小的民政局水这么深。
“家教挣了一万学费不用家里给了吧?”
顾晓玲换上儿子买的裙子从卧室出来道。
“再跟家里要一分钱就不是你们亲儿子。”
刘永很有骨气的道。
“呵,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别老想着赚钱不务正业。”
顾晓玲被气笑了。
刘国伟很欣慰,儿子出去上学几年起码成长了,知道自食其力。
吃了饭刘永打开电视,一屁股做沙发拿起遥控器换台。
“永永去把碗洗了。”
顾晓玲不想动弹。
“不管。”
回到家刘永什么都不想做,家永远是最安逸的港湾,懒都可以懒的理直气壮。
“老大不小了偏能说得出口,你小姨有对象了吗?”
顾晓玲搓了把儿子的脑门。
“没有,感觉她不想结婚。”
刘永摇摇头。
“早晚要结的,你不考虑复读一年吗?”
顾晓玲对儿子还是寄予厚望,回来补一年考个211问题不大。
“不。”
刘永怎么可能选择复读,就是考上三本也不可能复读。
“复读什么,二本就二本。”
刘国伟嘴上说儿子没考好,也不支持复读,复读一年压力更大。
“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四年后普通一本都不够看,别说二本。”
顾晓玲苦口婆心的道。
“读专科也不复读。”
刘永让老妈打消这个念头。
顾晓玲只能作罢,“毕业准备在唐都发展的话房子给你买了。”
“过两年看吧。”
刘永前世最后悔的就是没听老妈言。
前世刘永就比较有骨气,说房子自己赚钱了买,结果大学毕业后不知不觉房价涨疯了,好在15年还不算太晚,假如拖到17年18年肠子能悔青。
“没学会抽烟喝酒吧?”
顾晓玲在儿子身上闻了闻,县高中很多男生吸烟,她生怕儿子也学会了。
“男孩子喝酒吸烟有什么。”
刘永笑道。
“烟碰都别碰,让我知道皮给你扒了。”
顾晓玲没好气的拍了刘永一下。
“我爸都吸了多少年了。”
“我后来很少抽烟了。”
刘国伟瞟了眼儿子,心里说别扯上老子啊。
“你怎么不学好?外面到底学没学吸烟?”
顾晓玲眉头竖起,越听越气,揪住兔崽子耳朵质问。
“不吸不吸。”
刘永疼的直吆喝。
作为老师的老妈很严厉,说动手就动手,学校上课时候发现哪个学生不老实一书就砸过去了,对男生女生一视同仁,被学生送了灭绝外号。
顾晓玲这才放开兔崽子耳朵。
刘永揉了揉耳朵,老妈是动真格。
冲了个凉水澡,刘永出去转转,县城小归小,大城市待久了刘永反而喜欢小城。
从小区出来,刘永沿着街道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