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详细分析。
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个个十字路口,总要去抉择。如果我们抉择对了,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奋斗,那么离自己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如果我们抉择错了,就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奋斗,那么离自己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可以说,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抉择正确的奋斗方向。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同样需要我们去抉择:什么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什么是教育的次要任务。这个教育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抉择对,因为《大学》中讲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那么,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分别是什么呢?从《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可以得到确切的答案,那就是:道德修养是首要任务,学习知识是次要任务。如果问天下所有父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重要还是教孩子好好学习、考高分重要?”可能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前者,认为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是最重要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呢?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事情你都不用去管。”
而且,很多父母每天都在抓孩子的分数。其实,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就已经作了一个抉择: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这些父母自然就会忽视孩子的道德修养,而这一抉择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们应该作对抉择: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又要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而且要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前面提到过,孝是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所以,教育孩子,首先是德行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一个孝子。
从小给孩子扎下德行的根基。
在古代,只有当孩子的道德修养得到提升之后,才能去学习知识。如今,我们的教育体制也许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入校接受教育。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德行教育。
因为,德行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的。
那么,德行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孩子出生之后,甚至当他还是胎儿的时候,我们就要对他进行德行教育了。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教育,他长大了之后,本性会随着外界环境而改变,我们就很难再对他进行教育了。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对他进行德行教育,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教给他处事待人的态度,滋养他的浩然正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对此,《说文解字》中有相应的解释:所谓“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所谓“育”,就是“养子使作善也”。其实,教育很简单,就是我们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让他接受良好的熏陶。所以,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时刻把善心、善行“演”给孩子看,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去做一个好人。
一旦孩子扎下了德行的根基,当他面对学习的时候,他就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而且,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会加倍努力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德行的提升一定会带动学问的提升。反之,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并不一定能够让他的德行变好。所以,德行教育是必需的,是后记为人父母,教育孩子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事业。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难,只要我们对《弟子规》有坚定的信心,深入到《弟子规》中,按照《弟子规》的教育方法去做,就一定可以把孩子教育好。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孝悌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兴旺、绵延不衰,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让孝悌的家风传承下去。
要想让孩子做到“孝悌”,一方面,我们要经常让孩子诵读《弟子规》,落实《弟子规》,让他接受圣贤的熏陶;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做出表率,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这样,慢慢地,孩子就会做到“孝悌”了。
我们很容易走进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太谨慎会吃亏,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讲诚信会被骗,等等。其实,我们不必担心,因为孩子谨言慎行、诚信做人不但不会吃亏,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孩子懂得爱父母时,就会懂得爱周围的人。这时候,我们要让他的爱心扩展开来,让他用宽广的心胸去爱身边所有的动植物和一切物品,让他的爱心得到升华。
如果孩子能够亲近仁者,在无形中就会增长他的德行,进而促使他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何谓仁者呢?除了有仁德的人之外,还包括圣贤留下的不朽经典。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德行教育是根本,是首要任务。当孩子落实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如果还有空余的时间,就应该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学问,丰富自己的人生,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